“人化自然”视野下“山水城市”构想的再研究

“人化自然”视野下“山水城市构想的再研究
【摘 要】城市化进程中的矛盾日益凸显,本文通过挖掘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的当代生态意蕴,加以探究 “山水城市”构想的思想内涵,以期对城市化进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人化自然观;山水城市
21世纪的两件大事件是美国的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市化。[1]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不少学者也试图从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中寻给养,解读其当代的生态意蕴。有学者指出:“人化自然的辩证法是马克思整个辩证法学说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和出发点。”剑水蚤[2]它对于当代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重大指导意义。
杰出科学家钱学森院士的“山水城市”构想则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生态意蕴的深刻解读,提出了一种协调好城市与自然关系的途径。
一、“山水城市”构想
在城市化进程中,以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作为当代实践指导的探索方兴未艾。而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对于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探索理想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也在不断演进。
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提出了“山水城市”构想。1990年,钱学森先生给吴良镛院士的信写到:“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3]1993矩阵革命年,北京召开的“山水城市座谈会”上,钱先生寄来了书面稿——《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4]
钱先生对“山水城市”的构想是以现代城市理论和建设实践发展为基础,以民族文化为内涵,优化人居环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要点是:
1、“山水城市”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相和谐的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意味着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现象的消失,使城市、社会、人与自然共生共荣,是自然化的城市,或曰城市的自然化。人与人相和谐,即指社区人际之间的和谐现象。借鉴人际之间国古代士文化中的作用, “山水”艺术环境的城市是改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社区的必要物质空间。
2、“山水城市”是推进人类社会走向艺术文化时代的人居空间。 “山水城市”构想中的艺术
空间景象,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相和谐的城市文化载体,三者同步相向前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教授在20世纪80双声卡年代中期提出了“城市是个巨大艺术品”的论断,未来城市走向艺术之路,是人类社会发展之必由。
3、“山水城市”不是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而是属于全体城市居民的未来时代的艺术城市整体。钱学森院士把“山水城市”建设放在信息时代的科学技术力量之上和社会生活要求的前提之下来研究,这标志着它的建设是人类社会最先进生产力方向在城市学方面的反映。[5]
二、“山水城市”构想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当代意蕴的具体体现
在“山水城市”的构想中,钱先生构思了人造建筑和自然景观有机镶嵌,坚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自然规律相统一的原则,防止自然异化,积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当代生态意蕴的具体体现。
有学者曾指出:“‘山水城市’的构想思路是以大自然环境为出发点,构建一种理想栖境,完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6]在山水城市的构想中,钱先生要求规划师同时从生态角度、文脉角度和发展角度出发,考虑自然的生态承载力,对自然的破坏降到最低从而达到以最小成本为人类创造最大的利益。
从广义上说,“山水城市”的目的在于使城市与自然相协调,形成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格局,使得城市得天独厚地浸润在大自然山水中,这便是“山水城市”。“山水城市”构想传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蕴,无疑是符合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的,它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遵循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利用自然,克服人与自然异化,协调好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思路。
“山水城市”概念和公元100edk2年维特鲁威(vitruvius)关于选址、朝向和自然光照的讨论、19世纪霍华德倡导的“田园城市”或西尔达的巴塞罗那城市扩建规划等理念一样,以人类利益作为构想评价标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环境峰会后,人们普遍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和谐是人类生存和安居乐业的关键,“生态城市”概念应运而生。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态城市”理念也正是“山水城市”构想的继承和发展。“生态城市”是在拥有和谐、平衡的建筑环境基础上发展多元化稳定的人类社会。[7]
三、结语
“山水城市”构想,结合中国传统古典园林艺术,以实践作为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切入点,探索如何建设符合中国实际的理想城市发展模式,是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异化这一问题的
解决途径,亦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当代生态意蕴的具体体现。
这一构想所传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蕴,继承了中国山水文化的思想,同时揭示了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对于人居环境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的指导性作用,体现出以马克思人化自然观指导当代理想城市发展模式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岩松.城市经营——理论·运作·制度创新[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3
[2]俞吾金.论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辩证法[j]. 学术月刊,1992,(12):20-24
[3]鲍世行.论“山水城市”[j].城市学,1993,(z1):9
[4]钱学森.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j].城市规划,1993,(3):18-9
[5]王铎,王诗鸿. “山水城市”的理论概念 [j]. 华中建筑,2000,(4
[6]吴人韦,付喜娥. “山水城市”的渊源及意义探究[j].中国园林,2009.夜游症6):39
[7](西)米格尔·鲁亚诺(miguel ruano)著,吕晓惠译,生态城市:60外套膜个优秀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
作者简介:
周思瑜 (1989- ),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本科生。
章丽娜 (1991- ),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本科生。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9:36: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888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山水   构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