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及句子的合语法度

造句及句子的合语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造句常常作为一种巩固和检查留学生所学语法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根据老师讲授的语法规则生成句子的正确程度如何,也是对语法教学效果的真实反映。但是,对学生造出来的句子是否正确(合语法)进行判断,常常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留学生可能会生成一些不能说错但对中国人一般语感来说不容易接受的句子。这里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文化心理,使中国老师觉得句子难以接受或是感到别扭。这和交际文化因素有关,本文不作讨论。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生成的句子依赖于某种比较特殊的语言环境,而句子本身又缺乏上下文信息给出具体的情景提示,老师在读到这个句子时不容易进入那种特殊的情景,会觉得句子难以接受而判定为错误。这和文化背景无关。所以在判定学生的造句是否正确时,我们有必要从生成的角度,考虑句子的合语法度。
1.语法分析与句子生成
1.1判断句子是否合语法,就要进行语法分析。无论是语法分析还是语法教学,都至少要包括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吕叔湘(1979)指出,语法分析的过程可以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也可以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听话人接触到一连串的声音,听完了,听懂了这句话
的意思,这是一个由形式到意义的过程。说话的人相反,先有一个意思,然后借助于一连串的声音把它说出去,成为一句话,这是一个由意义到形式的过程。赵金铭(1994)进一步指出,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从发现程序来看是从形式到意义;从发生学的角度看是从意义到形式。外国人学汉语,掌握汉语语法是个生成过程,也就是按照一个句式造出许多句子来,这是一个由意义到形式的过程。句子的生成是由深层结构(语义)到表层结构(句法)的实现交际目的的序列化过程,这个序列取决于语义的正确性、句法的限制性和语用的选择性。
1.2谈到句子生成,我们常常想到计算机。我们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生成句子的过程,与计算机生成句子的过程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的区别。计算机生成句子依赖于完全形式化的规则,因为计算机没有情感、经验和设想语境的能力,所以计算机生成句子的过程是一种从形式到形式的纯形式组装过程。
hfg第二语言学习者则不然,他们有自己的母语背景,文化背景,有自己的思想、情感、经历。他们在使用目的语生成句子的时候,当然也需要形式化的规则,有一个机械模仿的过程,但最终是要通过目的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体现为一个由意义到形式的组装过程。
2.合语法度
2.1“合语法度(grammaticality)是由Chomsky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引出的一个研究课题。在此之前,不管是规定式语法(prescriptive grammar)还是描写式语法(descriptive grammar),都以现成的语料为例证阐述语法规则。规定式的语法向读者推荐学者认为典雅的用法,描写式的语法向读者介绍说话人实际的用法。而Chomsky提出的生成语法要进而反映说话人的内在的语言能力,而不仅仅是他表现在外的语言运用。
内在的语言能力表现出来就形成实际说出来的话语,但是日常言谈之中出现的话语是为交际服务的,交际中用不到的话是不会说的,所以它不见得能包括语言能力的全部表现。所以,杨成凯(1996)指出,我们可以猜想还有一些话语本来也在语言能力的范围之内,但是由于它们没有遇到使用的机会而没有表现出来。
为了探索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到底允许他说出哪些话来,语法学者就需要逐一测试词语的各种组合方式能否在语言中出现。这样,仅仅客观地搜集语料就不够,还需要主动地把词语按各种排列方式组合起来,让说话人在内心反省一下,看看他们哪些可以成立,哪些不能成立。这就是所谓内省(introspection)方法。
我国名画家张善子擅长画什么2.2在判断留学生的造句是否合语法时,教师也常常需要采用这种内省的方法。因为外国人生成的句子,就常常是“把词语按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当然,这种组合不是为语法研究所做的主动尝试,而是学生各人对语法规则的掌握程度不同,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在学习不同的语法项目时母语负迁移的表现不同造成的。
3.第二语言学习者句子生成的几种类型
3.1我们可以把留学生在没有任何语境提示和情境限制,只根据语法项目独立生成句子的情况分为下面几种类型:googlemapapi
上栗论坛
安徽省委员会I.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学生正确掌握了语法规则(包括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并能正确理解所造句子适用的语言环境,生成符合语法的句子,所生成的句子正确表达了学生所要表达思想。这当然是我们所期望的最理想结果,说明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II.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是掌握了语法形式,并没有真正掌握形式所表达的语法意义。虽然生成的句子客观看来是符合语法的,但学生只是机械地套用语法格式,主观上并未真正进入句子的使用情境。
III.造出的句子对语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不进入某种特殊的语言环境和心理状态,便觉得句子难以接受。这类句子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a.学生造句时确实是针对某种特殊的情况所说的。
b.学生造句时并未设想到某种特殊的语境。
IV.不知其然亦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正确掌握语法规则,造出的句子含有明显的语序错误,说明学生还没有掌握基本的语法形式,更谈不上正确表达思想了。
3.2我们重点讨论前三种类型。
3.2.1类型I和类型II,如果不考虑学生生成句子的心理过程,单纯从生成句子的结果来看是完全相同的。教师如果只满足于看到一个正确的句子而不做更深入的分析,就会盲目乐观,认为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所学的语法项目,不能发现类型2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那么,如何探知学生生成句子的心理过程呢?
赵淑华(1992)以“才”字句为例所做的分析,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他指出,学生造句
有时是从教师的举例中模仿出来的,未必真正了解句子的含义。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句子,应向他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例如:学生甲说:“乙昨天晚上十二点半才睡觉。”这个句子无疑是合语法的,但教师还应该向甲提出下列问题之一:
(1)在说这个句子时,你知道乙前天或经常什么时候睡觉吗?是几点?(比如“十点半”、“十一点”等等。)
(2)你在说这个句子时,知道别人睡觉的时间吗?是几点?(比如“十一点”等等)
(3)一般来说,晚上应该什么时候睡觉?(比如“十点半”等等)
孔莹微博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9:47: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862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语法   句子   生成   学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