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时间观念差异主要方面探析

中西时间观念差异主要方面探析
语言是交际的主要方式,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然而,语言并不是交际的唯一方式,在某些场合,语言可能会实现不了交际的目的。
非言语交际,作为另一种沟通方式,对语言交际起着强调,补充,甚至替代的作用。
所谓非言语交际,即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
Samovar(20XX年)等人将非言语交际定义为在交际的环境中人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的刺激. 非言语交际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身体行为,空间距离,时间观念和沉默四个方面。
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进行的交流的过程。
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社会历史,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交际双方在文化上存在差异,从而会导致交际过程中出现误解和冲突。
因此,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对于促进人们正确认识目标文化,实现有效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非言语交际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本文主要从非言语视角入
手,研究跨文化交际中中美时间观念的差异,并探讨两种时间观念在语言,影视,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体现,使人们对中美时间观念系统认识,从而为有效跨文化沟通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中西时间观念差异的主要方面
时间观念是人类社会在实践中产物,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是文化深层次结构的重要方面,会影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认识。
贾玉新认为在非言语交际的各个因素中,时间代表的意义及其交际行为是文化差异最大、最容易导致交际失误的误区。如来传经
中美在时间观念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滚压头
(一)时间的认知---环形时间观念和线性时间观念。
对于时间的认识,在时间观念史上形成了环形时间观和线性时间观。前者认为世界万物都处在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在经历了一个时间周期之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时间像一个大圆圈,主客体的界限在这个圆圈之中比较模糊,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受到客观条件的约束程度较小。中国传统的哲学时间观普遍认为,时间既是线性的,又是循环性的。
从时间进程的线性特征而言,时间具有流动性和延绵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沦语子罕》)凸显了儒家始祖孔子对待时间之流的态度:川流不止,生生不息,肯定时间流逝并且从容不迫,泰然处之。
从时间的循环性特征而言,时间则是阴阳交替、周而复始的。
美国人认为时间的运动是单向线性的,不可逆转,且最终会消失殆尽,故美国人时间意识强,他们生活节奏快,办事效率高。
这种线性的时间认知在一些英语俗语中都有所体现:Bet-ter early than late.(宜早不宜迟),Time is money.(一寸光阴一寸金),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时间不等人)。
(二)时间的取向---过去时间取向和未来时间取向。
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的时间导向理论将时间分成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导向。
其中,中国是以过去时间取向为主导的文化,人们尊重祖先和历史,注重经验和传统,个人的阅历和资历在社会中显得非常重要;与之相反,美国人的时间取向具有前瞻性,他们信奉一切美好都会在未来到来,年轻就意味着更多的可能和希望,个人能力在生活工作中是最重要的。这种时间观念的差异在双方语言上有着明显的表现。
汉语中的俗语如:姜还是老的辣,不听言,吃亏在眼前,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老马识途,古人诚不欺余也,这些都反映出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是过去取向型的。
相比之下,美国人非常忌讳old这个词,在他们眼中old是incapable(无能力),useless(无用的),hopeless(绝望的)的表现。
因此,在日常的交流中,美国人尽量避免使用old,一般都用
其他词语代替。
这些差异在双方的影视作品中也都有所体现。
成长第一课堂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历史剧备受中国人青睐,《康熙大帝》,《大汉天子》等影视剧都烙着历史的灿烂文明这一印记,近几年流行的穿越剧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过去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反观美国的影视作品多以科幻巨作为代表,《超体》,《银河护卫队》等,大都以未来为背景,故事一般发生在距今几千万年之后。
由此可见,美国人一般相信未来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三)时间的使用---多向时间观念和单向时间观念霍尔将不同文化模式的时间观念分为多向时间制(polychromic time)和单向时间制(monochromic time)两种范畴。
前者将时间看成发散性的,强调时间使用的灵活性,倾向于一个时间段里做多种事情;后者将时间看成可以分割的直线,注重日程、期限、效率,强调时间的宝贵。
多数中国人不善于做详细计划,不习惯在特定的时间里完成特定的工作,他们的行动经常会根据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灵活性和随机性较强。天下名站
美国人一般会有周密详细的计划,在特定的时间里做特定的事,时间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珍惜时间,遵守预约,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爱立信r380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美双方在时间的认知,时间的取向和时间的使用三个方面有着鲜明的区别。
总体来讲,中国人的时间紧迫感较弱,他们强调对时间的适应即适时观---顺应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他们看重历史,倾向于回顾和总结,过去的经验强烈影响着人们当前的行为和对未来的看法。
岁月的书香
美国人则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对时间进行有效管理,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他们
关注未来, 对明天充满期待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交流空前频繁,文化相融现象愈加明显,各国都在倡导相互学习,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市场经济下,很多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人们开始进行时间管理,做计划安排,提高办事效率。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美交际者要充分认识双方在时间观念上的差异以及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摒除民族自我中心主义优越感,理解他国文化,才能达到有效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50: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81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时间   观念   交际   文化   中国   差异   人们   历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