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

一.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 《内经》标志着针灸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魏晋皇甫谧编撰的《针灸甲乙经》,在针灸学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徐凤的《针灸大成》是对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
三.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
四. 经脉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十四经脉之络和脾之大络)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五. 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六.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按立正姿势,两臂下垂拇指向前的体位,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分别
分成前、中、后三条区线。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七. 十二经脉的循行交接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十二经脉循行交接规律是: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2.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3.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八. 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九. 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8条。
一十. 一源三歧: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和腹部两侧,故称之。督脉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故称“阳脉之海”;任脉可调节全身阴经脉气,故称“阴脉之海”;冲脉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
一十一. 十五经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
一十二.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关节附近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合)。十二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汇合成六组,故有“六合”之称。
一十三. 十二经筋:十二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十四.经络的作用: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十五.人体的腧穴总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3类。
十六.腧穴的主治特点主要表现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三个方面。
十七.特定穴: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性能和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称之。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合作用,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郗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10类。
十八.“所处为井,所溜为荧,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是对五腧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
十九.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之
二十.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会聚的8个腧穴,称之。
二十一.1.骨度分寸定位法: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为12寸,两乳头之间为8寸,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为12寸,腘横纹至外踝尖为16寸。 2.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有 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3种。
一. 手太阴肺经:
1. 中府 【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主治】1.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 2.肩背痛
        【操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2.尺泽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1.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 2.肘臂挛痛  3.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3.列缺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主治】1.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2.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1
4.太渊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1.咳嗽、气喘等肺系疾病  2.无脉症 3.腕臂痛
二.手阳明大肠经
1.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1.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紐、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 
                2.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 ,热病无汗或多汗  3.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操作】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适宜针
2.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1.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 2..热病  3.高血压    4.腹痛、腹泻等胃肠病证  5.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  6.瘾疹、湿疹、累疠等皮肤、外科疾患。
3.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侧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1.鼻塞、鼻纽、口歪等局部病证 2.胆道蛔虫症
三,足阳明胃经
1. 经脉循行: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上行鼻根,沿着鼻外侧(承泣)下行,入上齿,环绕口唇,交会承浆,循行过下颌,耳前,止头角;主干线从颈下胸,内行部分入缺盆,属胃络脾;外行部分循行于胸腹第2侧线,抵腹股沟处,下循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2趾外侧端;分支从膝下3寸和足背分出,分别到中趾和足大趾。前正中线为任脉,旁开2寸第一线为肾经,旁开4寸第二侧线为阳明胃经,旁开6寸第三侧线为足太阴脾经。
2. 颊车 【定位】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处。
      【主治】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角歪斜等局部病证
      【操作】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可向地仓穴透刺
3. 天枢【定位】脐中旁开2
        【主治】1.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  2.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4. 足三里  高沸点溶剂【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脊外1横指处
            【主治】1.胃痛、呕吐、咽隔、腹胀、腹泻、痢疾、肠痈等外科疾患 
抚州地质学院2. 下肢倭痹 3.癫狂等神志病 4.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  5.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操作】直刺1-2寸,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5.丰隆    【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脊外2横指(中指0
    【主治】1.头痛、眩晕  2。癫狂 3.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  4.下肢萎痹  5.腹胀、便秘
四,足太阴脾经
1. 瘾白  【定位】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0.1
  【主治】1.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 2.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 3.癫狂、多梦  4.惊风  5.腹满,暴泻
          【操作】浅刺0.1
2.公孙    【定位】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 2.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
病证  3.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3.三阴交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1.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 2.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3.遗精、遗尿、阳痿等外生殖泌尿系统疾患  4.心悸、失眠、高血压  5.下肢萎痹    6.阴虚诸证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禁针原子核物理评论
4.地机  【定位】在内踝尖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    【主治】1.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2.腹痛、腹泻等脾胃病证  3.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等
5.阴陵泉  【定位】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主治】1.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2.膝痛
6.血海  建筑工程消防验收【定位】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出
        【主治】1.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月经病 2.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五.手少阴心经
1.神门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1.心痛、心烦、惊悸、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等心与神志病证  2,高血压 3.胸胁病
六.手太阳小肠经
1.经脉循行中入耳中的有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
2.少泽  【定位】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
        【主治】乳痈、乳汁少等乳疾  ;昏迷,热病等急症、热证;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病证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孕妇慎用
3.后溪  【定位】微握拳,第5掌指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1.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    2.耳聋、目赤  3.癫狂病 4.疟疾
3. 听宫 【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1.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  2.齿痛
        【操作】张口,直刺1-1.5寸,留针时应保持一定的张口姿势
七.足太阳膀胱经
1.睛明 【定位】目内眦角稍内上方凹陷处
【主治】1.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盲等目疾  2.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  3.心悸、怔忡
2. 一杼二风三肺岗 五心七膈九肝上。十胆十一脾俞在,十二椎下胃俞当。腰二肾俞四大肠,首骶小肠二膀胱。
3. 次髎  【定位】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
4. 委中  【定位】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5. 【主治】1.腰背痛 ,下肢萎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2.腹痛,急性吐泻 3.小便不利,遗尿        4.冗余性丹毒
>t612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22: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803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定位   经脉   病证   肿痛   横纹   作用   腹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