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乡村旅游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浅论乡村旅游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姓名:曾鹏基      专业:13级工业工程      广州金矿>中国领土争端学号:3113000634
摘要: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但发展中出现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对乡村旅游区的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以提高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乡村旅游九鹿教学设计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引言
乡村旅游是凭借城市周边地带的农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将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农业生活三者合为一体面向城市居民开发的,集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类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物质基础,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又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二者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然而随着消费者的不断增多,景点规划不合理,旅游设施的盲目增加,旅游区内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凸显,旅游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日趋尖锐。如何统一、解决这一对看似对立冲突的矛盾,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寻求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旅游业可持续
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及特点
  乡村旅游最早开始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20世纪80年代西班牙发展了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随后,这种旅游形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风靡,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中国的乡村旅游业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是在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98’华夏城乡游”之后,才得以大规模的发展。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定为“2006中国乡村旅游年”,把乡村旅游推到极至。目前全国已经大致形成了北方以北京为中心,长江中下游以上海为中心,东南沿海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西南地区以成都为中心的乡村旅游区域格局。
乡村旅游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展迅速,它的最大特点是拥有质量高的生态环境、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奇异的自然风光。它的发展是以环境为物质载体的,其中生态环境始终是一条生命主线,乡村旅游业的成败兴衰关键也在于此。
 
二、乡村旅游区生态环境现状
1.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当飞机飞越彩虹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乡村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较以往有了更大的改观。例如:浙江省以“生态省建设”为目标,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重视乡村环境保护基础性工作。淳安县千岛湖地区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更是浙江省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在以保水、护水前提下合理发展“生态渔业”。
  被誉为“农家乐”发祥地的成都通过城乡统筹,逐步摆脱了传统城乡结合处“脏、乱、差”的面貌,通过利用城、郊两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成都市锦江区,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等“五朵金花”,发展以独特川派花艺为特的乡村旅游业,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更是使乡村生态环境走上了可持续发展轨道。
棕蝠2.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伴随着旅游扶贫政策的出台,全国各地纷纷发展乡村旅游。有些当地政府在开发旅游资源
时,缺乏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忽视环境影响评价与区域规划,一味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轻视环境效益。当前乡村旅游业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固体废弃物污染: 主要是指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处理一直是困扰各个乡村旅游区的棘手问题。一方面是大量游客进住乡村消费,产生的无机垃圾,包括各类塑料制品及包装物(塑料袋、饮料瓶、快餐饭盒等),还有炉渣、煤灰、废纸、口香糖等。另一方面是旅游区内的饭店、旅馆产生的有机垃圾,包括剩茶剩饭、瓜果皮核、菜根菜叶、人畜禽粪便、动物尸体等。这类垃圾不集中及时处理必定会招惹蚊蝇、滋生细菌、传播疾病、污染环境,直接影响旅游区的生态环境指数。
  (2)水体污染: 发展旅游的乡村地区一般都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区域内或周边拥有河道湖泊等水域,旅游设施又多集中在这些水域附近,游客的生活污水在没有处理设备的情况下会直接排入河道,产生的生活垃圾堆积在河岸边,导致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有的已成了臭水沟,严重影响沿岸居民生活环境。
  (3)噪音污染:乡村旅游吸引了众多城市旅游者,机动车船的马达声、游客们的嘈杂声,以及娱乐场所的噪音、居住场所各种设备运作发出的噪音打破了原本宁静的乡村,不仅影响
了村民的正常生活,更影响到动植物的健康生长。
(4)土壤破坏:当游客纷至沓来欣赏乡村自然美景的时候,对土壤的扰动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尤其在节假日旅游高峰期,超载拥挤的人, 对土壤和植被不断重复的踩压,出现土壤板结,植物无法生存。一些作为发展乡村旅游资本的天然草场因游乐项目不合理和游人无节制的践踏,正在迅速沙化,将成为不毛之地。
三、乡村旅游区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1.加大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广大游客和当地农民既是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力军,更是最大的受益者。加强指导、培训、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积极引导游人、农民从自身做起,自觉培养环境忧患意识、增强环保理念,参加环保实践,这是乡村旅游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基础。
2.制定乡村旅游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
  制定合理的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开发前期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开发、经营过程中的环境监测,不仅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更是旅游开发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措施。因此,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环境、生物种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因素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旅游区的有关建设必须遵循适度、有序、分层次开发的原则,禁止任何形式损坏生态环境的开发行为。
  对每个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主要是乡村旅游对自然风景区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生态环境承载力和旅游容量的评价、生态保护和恢复的技术方案及管理措施评价、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评价, 生态影响的损益评价等。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通过反馈信息检验和判断生态环境质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建议决策部门采取防治措施。为此,各乡村旅游热点区域应建立环境监测网络,检测手段除化学分析和物理测定外,更重要的是生物监测。监测范围主要包括重要景点保护区,分散游览区等,内容涉及动植物生长繁殖情况,大气、水体及土壤污染的潜在危险及地质灾害等情况。
3.预测生态环境承载力,实行区域轮休
  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乡村旅游的质量。每一个旅游区域都有自身的生态环境容量,容量的大小决定旅游承载力的大小。对于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说,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就要使旅游业的开发规模和旅游接待者、来访者的数量都控制在既能使旅游活动长期可持续地开展,又不会给目的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或不可逆恶化的水平之内。从这个意义上说,依据生态环境承载力强化对旅游发展的管理也便成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以乡村旅游的管理者应结合本旅游目的地自身的特点测算出该地区的旅游承载力,以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
  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过多过频繁的人为活动会阻碍这种能力的发挥,于是就有专家提出了“轮休制度”。它原指在农业上某一个耕种时期内不种植农作物,使土地空闲以恢复地力。我国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但目前乡村旅游产品形式单一且同质程度高,采用平铺式的开发利用只能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将轮休制度应用于乡村旅游,可以弱化、屏蔽这一缺陷。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多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在被开发利用的同时需要适时适度的休养来恢复植被、保持生物多样性,进而全面提升景点生态环境指数,对短期生态旅游环境饱和或超载的生态旅游区应充分重视旅游淡季的休养生息和环境补给,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诗人笔下的乡村彩图是多少现代都市人的梦中美景,乡村旅游正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浓郁的乡土气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而做为旅游业的物质依托——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协调发展乡村旅游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促使两者产生良性互动,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2012山东文综
参考文献:
[1]林越英:旅游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2]王曦:近年国内乡村旅游研究概述[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0):118~120
[3]杨邦杰:乡村发展:环境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国发展,2007(6):1~5
[4]杨琪:生态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分析与调控. 林业调查规划,2003(2):73~76
[5]王玲娜:论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框架[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8):452~455
[6]耿庆汇牟晓婷魏薇:区域轮休——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旅游农业,2007(3):
  106~107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20:26: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792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旅游   乡村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