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施并举,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2

1.成果总结
多措施并举,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
塞风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
(一)动机和基础
自上世纪90年代中,随着经济及信息传播渠道发展和学生自主意识增强,加上社会浮躁心态影响,同学们的发展和就业取向呈发散状的多样化,部分学生甚至厌学。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借鉴国内外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自本世纪初开始实施“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启动了以灵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为主要特征的培养方案(已获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2004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证书复印件见附件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自2009年开始,国家实施“优秀拔尖人才培养试验计划”,探索回答并解决“钱学森之问”,培养优秀创新型拔尖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随着高校人事聘任制度的改革,科学研究成果成为评价高校教师的首要因素,于是教师都把主要精力和多数时间投入科研工作、把教学和人才培养放在次要位置,其副作用已被广泛抱怨。类似的现象在发达国家也如此。于是,具有良好师资、学生和资源的研究型大学如何完成其根本使命,即本科生培养,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作为中国物理学科优秀人才培养的重镇,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应该就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做出贡献。
前述的课程体系改革部分地解决了讲授内容与同学们的发展和就业多样化期许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甚至厌学)的问题。但如何进行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培养仍需要探讨。经进一步研讨,学院内达成了持续改革的共识(附件2为2016年组织的回顾并评估若干年来的改革方案和成效的“物理高等教育国际研讨会”的报道)。通过将对学生的定位由“知识接收器”转变为“参与发现、创造或解释知识以及形成新思想的人”,使同学们从近乎发散的发展和就业多样化取向转变到潜心学术,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同学们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使同学们“参与发现、创造或解释知识以及形成新思想”需要有全面训练和实践的平台、需要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学者的指导和引领,物理学院根据教师队伍普遍学术造诣高深、全院科研条件和资源雄厚的特点,提出并实施了“多种措施并举、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的方案。经过几年(实际是2005年获奖项目的继续和提高,从持续性来讲应该是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解决前述难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案,并取得可喜成效。
(二)措施和实施
为了贯彻上述培养理念,物理学院制定并实施了下述措施:
1.概述
经过多年的调整和改进,物理学院形成了可以称之为以“多样化课程体系”、“全面的科研训练与实践”及“全球课堂”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其中,(可灵
活选择的)课程和学士学位
徐重阳论文是基本要求,优秀的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实践成绩是荣誉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全球课堂”是为了充分利用国际和的优质资源。
图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多措施并举主要是进行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实践。根据同学们的知识储备,对不同年级同学实施的侧重点不同,其体系和措施可以概括于图2。
图2:物理学院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实践的体系
2.灵活的课程体系
物理学院建设有灵活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其中五小力学、四大力学、数学物理方法、计算物理等主干基础课程都设立深度、广度及要求明显不同的两类、且每学期都滚动开课,具体情况见附件3。
学院组织五小力学中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的免修考试。通过免修考试的同学利用腾出的时间研修后续的课程,为开展本科生科研早打基础。学院还实施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打通的措施,为同学们提供了20多门高深课程供其选修。
学院还开设了“现代物理前沿讲座”课程及多门导论课程,介绍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情况和前沿发展状况,以便同学们选择其发展取向。
香港将承认内地婚姻家庭案件判决3.更新对实验课程的定位、优化实验课程体系
新宽联改变对实验课程的定位,使之由“验证物理规律、培养动手能力”的课程转
变为“以实验为手段进行物理研究”的课程,建立了“科研引领实验教学”的理念,实施了“科研模式”的实验教学方法。
将实验课程分为五个级次,并强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课题探究和研究为特的“综合物理实验”和“前沿物理实验”(已实施近300个课题式实验教学项目),与两门主干基础课程(基础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一起,形成了“基础实验、综合性探究实验和课题研究型探索实验相结合的多通道训练”的实验课程体系。
图3. 实验课程体系概览:分成A、B两个通道,B通道保持从普物实验(1,2)到近物实验(1,2)的传统体系,满足大面积实验教学的要求。A通道引入两次选拔-选择机制,普物实验(1)和近物实验(1)成绩优秀的同学可以分别选修这两门新设的实验课程。
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在实验物理教学的另一体现是,积极加强仪器设备研制和开发,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的设备和内容,近几年研制的仪器设备及新开设和改造升级实验的情况见附件4,其获奖情况见附件5。
4.大力实施“小型项目研究与成果展示”措施
在全国推动开展“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以之为依托实施“小型项目研究与成果展示”措施(一项包括实验设计、仪器设备选定与搭建、实际研究、理论分析、结果讨论与报告展示、答辩、评论等环节的综合训练和实践措施),其研究和展示都以团队形式进行,每年都有物理、元培等院系的100多位同学参加,对培养和提高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与组织协调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发挥了极大的积极作用。以之为基础,在2011、2012、2013、2014和2017年的“CUPT”(因与军训时间冲突,2015和2016年未参加)上获得特等奖一次(2012年)、一等奖四次。
附件6是2012-2016年“小型项目研究与成果展示”情况总结。附件7是参加“CUPT”获奖证书复印件。
国民党王牌军覆灭记
5.建议并积极实施“研讨型小班讨论课”
通过调研MIT等国际一流大学物理学科本科生培养的经验,学院于2011年春季学期初的全校教学副院长会上提出开设“研讨型小班讨论课”(以下简称“小班研讨课”)的建议;学校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试点实施这一措施,现已在全校广泛实施(对约90门课程开设了“小班研讨课”,约450个小班)。物理学院有“量子力学”、“平衡态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光学”、“天体物理”、“大气物理与探测”六门小班研讨课程,每学期开设约20个小班。这不仅对大课讲授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大有帮助,还使得同学们的文献查阅与综述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表达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等都有明显提高,本科生同学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由2012年之前的年均约40篇提高到2012年之后的年均约60篇就是其成效的例证。附件8为2012-2016年的课表,由之可见“小班研讨课”的开课情况。附件9是“小班研讨课”建设的阶段性总结和2014和2018年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6.进行系统的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实践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
一般在二年级下学期组织立项申请,通过评审后,直接进入教授们的课题组进行研究工作,学院组织严格的中期检查(同学们口头汇报,一批教授提问,对进展顺利的给予肯定,对进展不顺利的给予指导性建议)和结题验收(也采用口头答辩的方式)。该措施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还调动了高水平教师对同学们进行科研训练、引导同学们深入实践的积极性和
再回兴义忆耀邦承担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附件10列举了历年本科生科研项目立项情况,附件11是2010-2017年期间本科生发表的论文的目录。
学士学位论文工作是常规的培养环节,历时(四年级)一年,不予细述,值得说明的是物院的学士学位论文工作特别着重其训练环节(每年底都有中期检查报告会)。附件12为2012-2017年本科生学位论文情况。
7.国际和交流与优质教学资源应用
学院为同学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科研实践与合作研究、交换学习和联合培养等提供帮助和经费资助。经学院审核,同学们在国外或修读课程的学分可以替代校内课程学分。既充分利用了国际和优质教育资源又扩大了同学们的国际化视野。
据统计,物理学院本科生每年出国出境学习交流约100人次,附件13列举了2012-2017年本科生出国出境交流情况。
8.学术氛围营造与综合指导
物理学院设立(校友出资)“兴诚本科生学术论坛”,创办《未名物理评论》期刊,为同学们展示和交流其科研成果搭建了平台。附件14是“论坛”的总结,附件15是本科生学术期刊。
物理学院每年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前来讲学和交流约150人次,其中有高端的“百年物理”讲坛,演讲者是’t Hooft等十多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通过“综合指导”课和“选课与综合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及时为同学们的发展取向和课程修读安排等提供充分的指导。
(三)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上述措施,取得的成效如下:
1.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
物理学院每年毕业约200位本科生,其中有众多佼佼者。约80%以上的研究生深造率和到国际一流大学深造人数之多都引起国内兄弟高校物理学科的赞叹。
图4:近年物理学院本科生毕业去向情况概览
表1. 近年毕业同学在毕业当年到国外著名大学继续深造情况(不完全)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2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775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物理   同学   课程   实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