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量的测量评课稿

《测量降水量》评课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第4课。教材旨在让学生理解降水量测量的原理,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老师深入钻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教材处理、目标定位、环节安排、细节处理、课后反思等方面作了精心设计。纵观整堂课,课堂学习立足提高和指导学生生活,媒体使用上充分发挥多媒体功能优势,让现代教育技术充分为教学服务,作为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小学科学在培养孩子发展核心素养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
一、目标定位有角度: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感受雨量器的产生和改进的全过程。
本课教材重点在让学生理解降水量测量的原理,在于简易雨量器的制作和使用。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降水量测量的原理有一点难度,原因一是模拟降雨在实验室里操作有一定难度,容易产生比较大的偏差,从而导致缺少直观的观察现象作为支持;二是学生的年龄特
点决定,其抽象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在缺少现象支持的前提下要理解降水量的测量为什么要测量降水的高度,为什么要用毫米作为单位,不少学生是有困难的。教学中主要通过三个核心问题,引领学生经历雨量器这个工作的产生过程:怎样来测量降雨?用怎样的容器来收集降雨较好?怎样才能便捷且科学地读数?本节课**老师将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测量降水量的工具(雨量器)产生和改进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充分体现了当前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ecp协议
二、教学立意有高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交流、集体论证的过程中学习。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也是科学学习的内容。本课中潘老师基于这一教学理念,采用“分层探究-有效论证”的教学方法,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而每一个学习活动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和集体论证的过程中学习,悉心引导,层层推进,通过媒体展示、观察实验、制作活动、小组合作等形式的有机融合,既有活动又有思维参与的深度,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很方便地知道了降水量测量的原理及雨量器制作的方法,一切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把“以学定教”的现代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三、实验操作有深度:让学生在模拟降雨的情景中真实地学习。
让学生在教室模拟降雨场景开展科学实验,还需要教师准备充分的论证材料,这节课本身具备一定的难度。而潘老师在课堂中使用了自己精心设计的模拟降雨器,解决了模拟降雨实验操作上的难度,操作方便而且实验现象比较明显,为达到教学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课堂中使用控制自如的模拟降雨器,也可以看出潘老师为精心准备这节课花费了大量心血,也为这堂课增添了不少亮点。
四、关注生活有广度: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哪里?我认为,应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重在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这是科学学科赋予的使命。因此,本课堂学习的落脚点,应指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用科学知识来提高生活质量。我在课堂中还通过统计当地一段时间内的降水情况,引导学生意识到降雨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这样,不但让学生知道测量降水量的意义,而且将教学引伸到课外,达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并且在统计各组的降水量这一环节,还充分利用EXCEL图表的编辑和呈现功能,直接输入数据并及时将学生的统计
结果以柱状图的形式呈现,非常好地体现了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功能。真正做到了既关注生活又提高了学习技能的效果。
结合当前新课程理念和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实施中的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和目标达成度,在新旧知识点的衔接度,在教与学活动的合理性以及实验操作的科学合理性上,提几点个人观点,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1.以桂林某天的天气预报导入是否更具真切性;
2.概念的准确把握,降水与降雨的区别;
3.不同时间尺度下的降水量等级区别。
**老师这堂课《测量降水量》是一堂精彩的科学课,特别是作为新老师能上出这样有水平的课,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上得很成功,值得大家学习。
首先,《测量降水量》课堂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改理念为使者以理念落到实处,谢老师在课始创设了问题的情景,那是发生在身边的“利奇马”的相关视频提供了
简约的结构性材料,输出信息是市相关部门检测,降水量503毫米,针对降水量的关键问题,引领学生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索,感悟科学的乐趣和意义。
其次,无论是指导思想,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的本质。让学生面对现象进行交流、整理、验证等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而且对教材进行重组,力求学生经历探究学习全过程。如:对实验的组别分别采用永嘉、平阳、瑞安、瓯海、……vdm等县区的名称来命名,这些是学生自己身边的又最熟悉的,无疑让学生倍加亲切与兴趣,然后,在实验中得出的数据即对降水量,对数据做了对比,最后对它降水量等级做出判断,根据等级做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判断显得顺理成章而自然得法,起到了水到渠成功效。这是与谢老师做了课前的充分准备,创造了良好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分不开的。
韦伯最后,本课教学重难点突出,重视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模拟降雨的情境中真实学习,这节课本身有难度,二谢老师在课堂中使用精心设计的模拟降水器,解决了实验上的难度,操作方便,而且实验结果明显,为达到教学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为这堂课增添了一大亮点,取得良好学习效果。下面提出自己个人的意见建议与大家探讨:
1.降雨与降水应作区别.常见降水是如:冰雹下雪雾凇等知识性介绍。
考德威尔2.贴刻度尺时要作评判与评价,以及对降水量等级做出判断,并注明这样更有利于三年级学生学习。
北京中加工商学院
3.作业环节上做适当的交流与评价。
4.最后环节作知识的拓展,可以由课内到课外知识延伸。
5.药用辅料手册对三年级学生回答与学习的成果应该采取更多鼓励性评价。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6:32: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766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学习   降水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