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模板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掌握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和活用词。
2、熟悉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使用,层层推进的排比运用。
3、领会奏疏中“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使用,层层推进的排比运用。
2、领会文章中“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思想。
一、唐太宗与魏征
一代明君 很重视老百姓的力量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自鉴录》
天子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民可畏论》
犯言直谏的诤臣
上谓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一段贤君名臣的佳话
魏徵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二、解题
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
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 。
有名的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
三、写作背景
这篇奏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徵在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这是其中的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唐太宗看了这些奏疏后猛醒,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徵手诏》,称赞魏徵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表示从谏改过。(弦、韦是用以警戒之物)
四、进入文本
1、请学生朗读全文,正音,全班齐读
2、第一段
提问:本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运用什么方法提出的?
学生思考后,明确:本段以“固本思源”为喻,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
点拨: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
炼焦学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德不厚则不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
正反对比后,作者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反面来说,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就一定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结尾处,不但照应前面(“积德义”和“德不厚”),提出了文章主旨,而且又充分利用了“木”与“水”的比喻。
3、第二段
请同学朗读第二段,阐释重点字词,翻译。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承天命:大
终者盖寡:能够
则纵情以傲:别人
之以严刑:监督
KU2000句式: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状语后置
结合本段段落大意分析统治者不同时期会有的不同态度及结果。
时期态度结果
创业竭诚以待下吴越为一体
守业纵情以傲物骨肉为行路(对比论证)
提问:本段中作者概括了一条什么普遍规律?阐述了什么观点?从哪个角度论证的?
方位角
学生思考后,明确:本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这几句,简要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从人类历史的长远发展来看,这虽是历史的必然,但要“思国之安”,就势必调动人为的因素去理智地克服它。因此作者发出疑问:“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接着从取守天下的不同心态上(“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进行论证,说明是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最后阐明“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民本”观点。
4、第三段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将有:建造、兴建
则思谦以自牧:谦虚
则思慎始而终:慎
则思正身以恶:排斥
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
则思无因喜而赏:失当,不恰当地
信者其忠:献出
提出“积德义”“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十思的核心内容中国粉末冶金网——正己安人,分为五方面:
做法
生活方面戒奢侈——
待人方面戒骄躁——
处事方面戒放纵——
用人方面戒偏邪——
  执法方面戒偏颇——
提问:本段作者提出了“十思”的内容,它们各有什么侧重?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段提出了“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其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知足”“知止”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谦冲而自牧”“江海下百川”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职务,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三驱以为度”“慎始而敬终”是戒纵欲,劝皇帝不要放任自我,不要怠惰,而要勤勉政事;“虚心以纳下”“正身以黜恶”是戒轻人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无因喜以谬赏”“无以怒而滥刑”是戒赏罚不公,劝皇帝赏罚要有尺度,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十思”就是十条劝戒,语语坦诚,字字惊心。
文章最后,作者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同时阐明了自己理想的政治境界:“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十思也不是空谈,其实是有的放矢,言之有事的,据后人考据当时主要是发生了一些事情,魏征由事而发提出了这些具体的建议,下面就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事情是对应十思中的哪一思。
(1)王珪谏太宗出美人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2)孔颖达谏太宗其容若虚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3)虞世南谏太宗勿纵情游猎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4)太宗不识宇文士及谄谀
想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5)魏征弹劾小人权万纪、李仁发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6)魏征谏太宗勿宠长乐公主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7)魏征谏太宗止泰山封禅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8)张玄素谏修乾阳殿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9)太宗自悔误杀张蕴古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10)魏征谏太宗纳谏慎始而难敬终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5、分析文章写作特点:
1)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层层递进、反问的方法使说理透彻充分、生动形象、气势一泻千里。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chinese男同志movies青年(2)骈体文特点,多用排比、对偶等整句,但不囿于形式,敢于用散句表达真情实感。言之有物,切中时弊,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饬,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30: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750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论证   作者   比喻   皇帝   方面   提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