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学教案

第二篇    秦汉文学
第一章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秦汉散文
    秦代国祚短促,可提及的散文家只有李斯一人。他的作品主要还受战国纵横家的影响。两汉散文文风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史记》《汉书》等史传作品,汉代散文的创作主流就是政论文。它们的文风朴实厚重,内容切近时事。四百年间风格历经数变:西汉初贾谊等情感浓郁,饶有策士遗风;中后期董仲舒、刘向等引经据典,风格典重;东汉初王充晓畅平易,通达深刻;后期王符、仲长统等愤世嫉俗。行文用语在东汉后期也向骈俪方向发展。两汉时期还出现了不少抒情、叙事的散文。
第一节    秦代散文
一、《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集合宾客编撰的著作。它适应秦统一中国的需要,杂糅儒、道、法、阴阳等诸子学说,成为杂家的代表著作。
《吕氏春秋》出于众手,风格不完全统一,但是颇有精练畅达的特点。尤其突出的是它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并且在论述中常常用数个寓言从不同侧面说明道理。
二、李斯
李斯是秦代唯一称得上作家的人物。他为秦统一中国和中央集权王朝的建立立下殊功。
李斯散文的代表作是《谏逐客书》。此文辞才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带有鲜明的战国纵横家说辞的彩。
李斯还为秦始皇作过许多刻石表功的碑铭,文辞整饬简洁,气度宏伟对后世碑铭文字影响甚巨。
第二节    汉代散文
一、贾谊与晁错
1、贾谊是汉初年轻的政治家。他的作品集中收录在《新书》中,可分为专题政论文、疏牍文和杂论三类。
2、《过秦论》三篇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此文思维严谨,说理透辟,见解不凡,处处闪现作者的政治热情和深刻思想。文风仍带战国纵横家遗风,用词讲究,感情充沛,行文流畅。
3、贾谊疏牍文的代表作是《论积贮疏》和《陈政事疏》。
    4、晁错与贾谊同时而稍后,是汉初另一个著名政论家。《论贵粟疏》是其代表作。其文精辟深刻,擅长分析;铺排驰骋,有战国纵横家风。
二、董仲舒与刘向等
1、董仲舒是儒家大师,对于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贡献巨大。其《天人三策》对后世集权政治思想影响深远。从文学上说,他的文章明易晓畅,语言朴素,风格典雅雍容,一洗汉初散文的纵横恣肆之气。
2、刘向是西汉著名经学家和文献学家,他为许多古籍写的叙录不少是出的散文作品。如《战国策书录》。
黑白花奶牛
3、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杨恽的《报孙会宗书》,叙写个人情志,情感浓郁,言辞痛切,又别是一种风格。
   
三、东汉散文
1、东汉散文富有现实批判精神,有为而作,文风质朴。
2、王充的《论衡》是东汉代表性的政论散文。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对汉代的阴阳灾异、河洛图谶以及今文学风、俗儒品格等给予有力的批驳,其实也包含了对东汉神学政治的批判。
王充崇尚实用,倡导通俗,主张创新,他的文章很好地实践了这些理论。
3、王充、王符和仲长统是东汉散文的三大家。王符有《潜夫论》,仲长统有《昌言》。
第二章    汉代辞赋
汉代辞赋,根据其样式和内容的差别,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抒情为主的赋,一种是以描写状物为主的大赋,一是东汉中后期出现的抒情小赋。
“赋”作为文体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它的文体是诗和文的综合体,《诗经》、楚辞、先秦散文都是赋的源泉。这些影响构成了汉赋基本的一些文体特征:1、从音律上说,有音节而不入乐,所谓“不歌而诵谓之赋”;2、从体式上说,骈散不拘,韵否不定。类似散文、骈文、韵文之混合;3、从风格上说,善于铺陈夸饰,《文心雕龙》所谓“极声貌以穷文”;4、从组织上说,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便于反复渲染,驰骋铺张;5、从功用上说,继承儒家诗教传统,重视讽谏作用。
第一节    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一、贾谊
1、贾谊的赋的代表作品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和《旱云赋》。
2、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辞赋的重要特。这一点与楚辞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跟后来的汉赋有差别。
3、《吊屈原赋》抒发了贾谊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幽愤。此赋对比鲜明,感情激切,可谓汉初辞赋的代表作。
4、《鵩鸟赋》阐明了贾谊对生死、祸福的达观态度,表现出鲜明的道家倾向。
赋:直接继承屈原作品,在体制上沿袭楚骚句式,多用兮字,通篇用韵,形式整齐,富于抒情彩。
赋中,《九怀》、《九叹》、《九思》等作品,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虽规模未大,却具备了独有的格局,是为“九体”
二、枚乘
1、枚乘对辞赋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七发》是其代表作。这篇赋虚拟楚太子患病,吴客前往探视,指出其病患是耽乐纵欲的结果,表示可以用“要言妙道”治愈之。然后便按照听琴、饮食、跑马、游览、出猎、观涛以及“方术之士”的妙论七个方面,层层铺叙,启发太子,终使太子霍然病已。
2、《七发》在以下方面体现了大赋文体的基本形成: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如“曲江观涛”一节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二、隐藏了创作主题主体的情绪,纯用客观的铺陈和议论;三、遣词造语趋于繁复华丽;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后代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称为“七体”。
3、《七发》的文学史地位:
标志着汉大赋的成熟
“七体”的开山之作
汉大赋(又称散体大赋):以铺采文、体物写志为特征,以主客问答为基本结构的韵散相间、半诗半文的文体。
   
第二节    司马相如、扬雄和西汉其他赋家
一、司马相如
2012诺贝尔生理学奖(一)生平:《文学史》160-161页
(二)文学成就:
1、司马相如把汉大赋的创作推向高峰。《子虚赋》《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这二篇其实是《天子游猎赋》的上下篇。作品虚构子虚、乌有、亡是公三人,并通过他们讲述齐、楚和天子田猎的状况,他们对此事的态度,构成作品的基本框架。
2、《子虚赋》《上林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与楚辞已大不相同,更大的区别在于:一、作者的情感被深深的隐藏起来,通篇是繁缛的铺叙和夸张的描写;二、空间的极度排比;三、以直接单纯的铺叙描摹为主要表现手法;四、遣词造语更加繁难僻涩。
3、司马相如也有富有抒情彩的小赋,如《长门赋》,据说是为失宠的陈皇后所作。
二、扬雄
1、扬雄是西汉后期的赋家代表。他的代表作有:《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蜀都赋》。
2、扬雄的赋模拟司马相如而又有所发展,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范围;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的劝谏彩;三、篇幅缩短,描写对象集中,表现手法转为比较含蓄委婉。
三、西汉其他赋家
1、西汉中后期,除了鸿篇巨制、铺张扬厉的大赋之外,还有不少体制比较短小的说理、抒情、咏物类的辞赋。这些作品感情浓郁,跟大赋的风格很不相同。
2、东方朔的《答客难》,开了赋体文学自嘲题材的先河。
3、董仲舒的《士不遇赋》直抒失路彷徨的郁闷;汉武帝的《李夫人赋》则是一篇情思浓烈的怀人赋。
4、刘歆的《遂初赋》围绕自己的遭际,将沿途所见的衰败肃杀景象与作者遭贬逐的心境合而为一。它是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
5、王褒极大地发展了咏物赋。《洞箫赋》是他的代表作。在赋中王褒以洞箫自况,写照了
自己的处境和心境;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他的政教理想。较之先前的咏物赋,《洞箫赋》将所咏之物与自己的感情完密地融合起来,对乐器和音乐的描写完整而集中,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在精神上和创作上与大赋拉开了距离。
6、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班婕妤的《自悼赋》也是西汉有名的赋作。
第三节    东汉赋家
东汉辞赋仍有、赋体两种。其中赋体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初期继承司马相如等人铺张扬厉的大赋,创作了几部著名的京都赋。中期以后,向贴近人生、抒情言志、篇幅短小的方向发展,创作了一批抒情赋。
一、赋
1、班彪的《北征赋》记述行程,悼古伤时,与刘歆《遂初赋》相似。
2、冯衍的《显志赋》是他免官归里后所作,叙写“时俗险恶”的悲愤之感和家门不幸的愁思,表达他隐居高蹈的志向。此赋受屈原影响较大,但也显出一些差别,如出世的思想。
3、蔡邕的《述行赋》吊古伤今,感情通彻沉着,幽思婉转。赋中直接指斥东汉皇帝,胆识超越前人。
二、京都赋
1、东汉京都赋兴起的原因是光武帝时关于定都地点的争论。
2、班固的《两都赋》着重描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又加大了讽喻的篇幅。这些变化使得在汉赋发展中具有新的面貌和内涵。
3、张衡的《二京赋》谋篇立意大体模仿《两都赋》,但它除了描写宫殿、苑囿、田猎之外,还把游侠、商贾、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物写进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的全景图画。是为汉大赋的极致之作。
三、抒情小赋
1、张衡的《归田赋》是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形制短小,语句流丽,个性鲜明。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归田赋》的文学成就:(1)汉大赋向抒情小赋过渡的里程碑;(2)是我国今存第一篇骈赋;(3)是第一篇田园赋,为后世文学表现田园题材提供了艺术借鉴。
2、赵壹的《刺世疾邪赋》激烈抨击时政,直抒愤激之情,无所掩饰,在汉赋中十分罕见。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3、祢衡的《鹦鹉赋》通篇用比喻象征,用反讽的手法,正言曲说,表达了自己的困厄和无奈。
第三章    汉代史传文学
陈敏章第一节    《史记》
一、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成书
1、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夏阳龙门。其父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对诸子百家学说皆有研究。司马迁少年聪慧,又转益多师,向当时的许多大学者问学,打下深厚的学术基础。
2、20岁时,司马迁开始漫游各地,亲身领略民风,考察故地,访问耆老,搜集了不少历史材料,对历史获得了亲切的感性认识。
3、《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司马谈已经着手写作了部分章节。前110年司马谈去世,遗命司马迁完成自己的心愿。前104年,司马迁继承父志,开始续写《太史公书》。前98年,李陵败降匈奴,司马迁因替他说情而遭受宫刑。此后忍辱负重,继续写作。约于前91年完成一百三十卷的《史记》。
4、司马迁之创作《史记》,开始是因承父命,并且有志于弘扬天汉神威,润鸿业,鉴往知来。遭宫刑后,心态陡变,个人抑郁不平之气激射于修史行为之中,歌颂之声减弱,而代之以怨愤感慨之情。《史记》遂成为一部心灵史与社会政治史的混合体。
二、《史记》的叙事
(一)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
《史记》创造了纪传体的史书体例,以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网络。
(二)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
人物传记排列基本以时间为序,兼顾以类相从的原则。传记体例有单传、合传、类传等类型。各传之间血脉贯通,体现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三)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35: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750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散文   创作   大赋   抒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