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部被人遗忘的古典文学名著

浅谈一部被人遗忘的古典文学名著《封神演义》
摘  要:目前《封神演义》有许仲琳著,陆西星著及许仲琳李云翔合著三种说法,形成三说鼎立的局面。其大致成书于明隆庆万历年间 ,具体成书年代难以考定。其艺术价值则是毁誉不一,但诋毁之词占据主流。关于其思想文化蕴藉,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结合近二十年各位文学评论家的研究现状 ,并结合与四大名著之一得《西游记》的比较,学生认为《封神演义》是一部被人遗忘的古典文学名著。 
  关键词:文学名著;艺术价值;思想文化蕴藉;文学地位 
提纲上海 国企改革
一、作者的探求及版本情况
二、成书过程
三、艺术价值和风格
四、思想文化蕴藉
五、文学地位及命运
六、与《西游记》的关系--宗教在中国的喜好影响了《封神演义》的传播
正文
  一、作者的探求及版本情况
关于《封神演义》的作者,自有研究以来一直存在两说。明万历年间版本《封神演义》卷二题有“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 ,由此形成许作说。郑振铎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小说传统》一文论及《封神演义》时说:作者不详,明万历本子上有许仲琳编的字样 ,但不太可靠,或者可能经此人编过。由于许生平事迹不详,仅从号“钟山逸叟”也只能推断出许是今江苏南京人或者寓居南京,加上其它卷均无作者署名 ,所以一些学者对此说持怀疑态度。清乾隆时编撰的《传奇汇考》卷七《顺天时》有记载:“《封神演义》系元时道士陆长庚所作,未知的否”。这就是陆作说的由来。上世纪三十年代 ,有人考证,认为《封神演义》的编著者为陆西星的可能性极大,但《封神演义》的写定者究竟是谁,至今仍存争议。 
二、成书过程 
  《封神演义》的成书问题,不仅关系到对其文学史价值的准确认定,也关系到对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脉络的认识,意义深远。《封神演义》非文人独立完成 ,而属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它是若干关于武王伐纣故事经长期流传后的编集、整理和写定,这一点学界普遍认同。
  在中国小说史研究中,鲁迅最早提出了关于《封神演义》成书年代的判断:“日本藏明刻本,乃题许仲琳编,今未见其序,无以确定何时所作。但张无咎作《平妖传序》,已及《封神演义》,是殆成于隆庆万历间(16世纪后半期)矣。”(《中国小说史》第18篇《明之神魔小说下》)这个论断审慎清晰,所以曾长期被一些文学史采纳沿用。
  为了考定《封神演义》的成书年代,不少学者不得不采取迂回曲折的办法,即通过探求《封神演义》与其它
小说的关系来界定其成书时间。其中探讨得最多的是《封神演义》与《西游记》的关系。比较这两部小说的回目、诗歌韵语及情节,剖析两书中的人物形象和特征等都是常见方法。有学者就认为《封神演义》中的哪吒乃《西游记》中哪吒与红孩儿的综合,《封神演义》中的杨戬是《西游记》中杨二郎的延伸和扩大。关于《封神演义》与《西游记》成书先后问题,学界颇多争议,或以为《封神演义》早于《西游记》,或以为《西游记》早于《封神演义》,或以为都是世代累积的集体创作经过共同的长久的流传过程才能产生,《西游记》早于《封神演义》和《封神演义》早于《西游记》的两种情况同时并存,它们相互影响,不是片面的单向度关系。《封神演义》与《西游记》是否存在着血缘关系?其血亲关系的情况怎样?就目前而言,赞同《封神演义》受到《西游记》的影响的一方占优势。陈大康主编的《明代小说史》也认定《封神演义》深受《西游记》影响并竭力效仿。但实况如何,仍需进一步的研讨。 
  三、艺术价值和风格 
《封神演义》在艺术上有许多成功之处。首先它塑造了一批典型人物。齐裕焜的《明代小说史》认为《封神演义》中写得最好的是黄飞虎:第30回,当他夫人被纣王侮辱而坠楼,妹妹同时被害时,“无语沉吟”;当他看到身边四将反商时,还在迟疑甚至还把他们大骂一通;而当周纪设计激将时,他便一气之一下反出朝歌;以后,随着情绪的稳定,则清醒地认识到纣王无道,终于变被动反商为主动归周。这里,写出了黄飞虎理智和情感的矛盾,以及这个矛盾的发展、转化,从而写出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提到《封神演义》刻画了一些有个性的人物,如土行孙机智幽默,英勇善战,而又暴躁好,贪图富贵;闻太师一味愚忠而又有一股正直之气。值得一提的是,刘振农提出《封神演义》出现了一些新变现象:姜尚属传统的仁义方代表,《封神演义》却也写出了他的奸诈无能乃至与夫人马氏间的一段趣事;
《封神演义》中的某些片段,刻画人情颇为真实动人。如第12回到14回所写的哪吒出世及他与父亲斗争的故事;第48回到50回云霄由拒绝下山到终于摆设黄河阵的故事;第72到73回的广成子三谒碧游宫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合乎情理,合乎人物感情变化和事件发展的逻辑丰腴的形象具有颇富诗意的人生经验基础,是作者才情的爆发的部分,是《封神演义》中最精彩的片段,可以和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之作相媲美。
  关于神魔小说的
类型问题,学界有多种划分方式。《封神演义》的风格类型属以对立双方的斗法为主,写法宝,写神通,侧重于想象的神奇,学界一般认为千奇百怪的幻想是《封神演义》最大的艺术特。《封神演义》里的想象给人轻松愉快的艺术享受,而且还包括科学想象的因素; 学生认为这无比夸张而又天马行空得想象力有利于促进崇实黜奇的中华民族想象力的腾飞。《封神演义》用散文描写自然环境能情景交融,富有新意,是古典小说环境描写的一大进步,它突破了堆砌词藻的韵语范式,写出了不可重复的自然环境。 
  然而《封神演义》的艺术缺陷也是毋庸讳言的。各种文学史虽对此表述不一,但实质相同:小说偏于叙事而略于写人;写人是注重其神性而忽略其人性,名目繁多的法宝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性;写人性时也有夸张和绝对化的倾向;有个性的人物也未能“从一而终”;书中多数人缺乏现实生活基础,人物行为缺乏必要交代。这样一来造成人物性格不够明朗,场面描写流于程式,情节颇多雷同。 
  四、思想文化蕴藉 
  总的说来,《封神演义》的思想题旨是多元的,同时又充满着矛盾。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往往也就见仁见智。《封神演义》的思想认识意义大体上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积极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是《封神演义》的作者在探索殷亡周兴的历史时表现出进步的历史观。《封神演义》揭露和反抗暴政,歌颂仁义,赞扬仁君贤臣 ,同情推翻暴政的正义战争,作者把西岐作为理想和
谐的大同世界,体现出作者对开明政治的向往,作者把感情倾注在正义一方,认为有道伐无道是应当支持的 ,殷纣王的败亡是历史的必然。《封神演义》的民主思想还表现在对哪吒叛逆性格的描写上,哪吒反抗父亲李靖体现了反抗封建愚孝的民主思想。 
  至于《封神演义》中的负面思想,北京大学中文系著的《中国小说史》认为它集中了封建阶级的多种反动意识形态:作者笔下的西岐“民丰物阜 ,市井谦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触犯法令也只是“画地为牢”,完全是儒家憧憬的王道乐土,它过分美化了统治阶级,完全抹杀了阶级对立。同时还认为《封神演义》在宣扬仁政的同时又竭力鼓吹王权至上的观点。作者一方面说纣王昏庸无道 ,主张讨伐;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的维护殷商王朝的正统地位和纣王的绝对权威。哪吒最终向父亲认罪表现出作者思想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没有进一步冲破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其宣扬的仁政思想和王权观念都以天命论为理论基础 ,与宗教迷信思想混杂在一起,小说的
结局部分更是人不分善恶、神不分正邪都皆大欢喜同上封神榜。学生认为作者在塑造周文王形象时表现出浓厚的程朱理学意味 ,武王是伐纣的主角,却也被写成是继承父王遗训的忠臣孝子,造成其形象的不真实。《封神演义》强调天命和定数,历史和人物命运都是天数按排定的 ,正因为成汤气数已尽,才决定了纣王的无道,商周战争也是因为神仙要开杀戒的劫数,连法力无边的老子和元始天尊也只是天命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其宣扬的定命论和封建伦理的消极思想使吸引人的情节也相形减。封神榜的设置冲淡了武王伐纣那条历史线索所体现的作品的进步意义。裴斐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
何其芳的资料认为《封神演义》还反映了“红颜祸水”的封建妇女观。 
明历代皇帝多有宠信道教者 ,尤以嘉靖、万历两朝为最,此风从上层蔓延至民间,作为神魔小说代表作的《封神演义》的出现,与这一风尚下的社会精神状态是紧密相关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著的《中国小说史》中提到商纣王沉湎酒而荒疏朝政 ,很像嘉靖和万历皇帝的作风,纣王横征暴敛和百姓家破人亡,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中叶以后赋役繁重, 大批农民无法生存,被迫四处流亡的境况。《明代小说史》认为《封神演义》虽叙述神怪故事,作品中也蕴涵现实内容:纣王的暴虐,奸臣当道而忠臣反遭打击迫害,亦可看作是对现实政治生活不满的曲折表现,作者有意将商周写成是君臣关系,并让姜子牙一再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主张号召诸侯“吊民伐罪”,同时生动地描绘了哪吒反抗父亲的故事,这显然是晚明进步思潮在作品中的反映。从《封神演义》的创作语境出发,提出《封神演义》是明朝政治、思想发生严重危机的产物,其作者站在道教“三教合一”的全真派立场,用魔幻形式演绎商周革命的历史,对明政府压制孟子民本思想的专制政治发出挑战
  《封神演义》是在神话式世界观指导下,向人们诉说上古的民族之战—商周战争。它所涉及的许多重要文化现象,不是某个文人独立完成,而是属于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封神演义》将武王伐纣这一查诸史典的重大历史事件神话化,借此重塑上古诸神的形象,恢复神话英雄的威名,再造神祗谱系,使历来杂乱无章的仙道有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上层为仙道,中层为神道,下层为人道。但就整体而言,此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肤浅。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将目光投向《封神演义》文本中的历史问题,并取得
了一定成果。正如前所说,《封神演义》属集体创作,其思想倾向是纷繁复杂的。它的独到之处在于对传
统观念即不一概肯定,也不全盘否定,而是以艺术的形式加以弘扬与批判。 
  五、文学地位及命运 
鲁迅在《史略》中论及《封神演义》时说过,“较《水浒》固失之架空,方《西游》又逊其雄肆,故迄今未有鼎足视之者”。鲁迅先生只是陈述一个事实,并无意将《封神演义》打入冷宫,但此语几乎为后来评论《封神演义》的文学地位定下了一个基调,真要为《封神演义》的生不逢时而扼腕叹息。《封神演义》是明代神魔小说的扛鼎之作,它对后来各种文艺创作的影响也是世所公认的,其民间影响力足可以和《西游记》比肩。不过,长期以来,在各种比较正式的研究著作中,对它作为一个独立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评价却又是比较低调的,多种学术著作在谈及《封神演义》不是语焉不详,就是吹毛求疵。即便是近年来随着一些新的文艺观念的引入,研究界对它的评价有所上升,但总体而言,这些评价又是相当克制的,且多指摘之词。不难发现,在当前文艺界勃兴的重释中国传统文艺经典的浪潮中,《封神演义》是一部倍受冷落的古典文学名著。这从有关《封神演义》的学术论文和专著的数量即可见一斑,在网上可以得出数据:《西游记》论文155篇,《封神演义》却只有8篇。数字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目前《封神演义》研究存在的问题仍然是偏重于作者的寻、故事源流的追索、成书年代的考证等方面,尽管对《封神演义》文化意义和艺术手法等也有研究探讨,但仍然缺乏深度和广度的开掘,时代呼唤新的研究思维。 
六、与《西游记》的关系--宗教在中国的喜好影响了《封神演义》的传播。
两本都在明代成书.
词牌名 春与其他两本名著不同的地方就是:西游记和红楼梦基本都是文人自己创作,其中,西游记还是有一点古代传说在里面的,但还是不多.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西游记是尊佛,封神演义是尊道.
二者在宗教得信仰方面有很大差异,一个被称之为神魔小说,一个被冠以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意味,学生认为,自古华夏民族多尊佛教,对于道教则很陌生。所以说宗教在中国的喜好影响了《封神演义》的传播。
综上所述,《封神演义》究竟是明代后期社会文艺思潮变化的迎春的第一枝,还是一部后起的无关大局却有着众多疵病的宗教宣言小说?是一直探讨作者归属、成书何时,还是尊重其艺术价值,多挖掘其思想内涵?这是我们值得学习和探讨的一个问题。但它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和对封建残暴统治得反抗萌芽却是可与《西游记》相媲美得。在辨证看待问题的今天,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众多
过氧碳酸钠神灵和妖怪最后都被封神这一圆满结局,是不是值得我们深思?只要为社会发展做出一定贡献,是不是都可以辨证看待,而不像孙悟空那样都一棍子打死?道家思想也是与佛家相通的。学生认为,就封神演义结局来看,相容共生得局面更使人懂得生存的道理。
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参考文献:
  [1]刘振农《〈封神演义〉成书年实—兼及〈西游记〉成书的一个侧面》,  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7年第2期 
  [2]陈文新 韩霄《〈西游记〉与神魔小说风格类型之探析》,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第2卷第1期 
  [3]齐裕焜《明代小说史》,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 1997 年6月第1版 
  [4]潘百齐 刘亮《论〈封神演义〉的道教文化,  明清小说研究 ,2000年第2期 
  [5]魏文哲《天命观:神话与谎言》 , 明清小说研究  , 2000年第3期 
[6]陈三强《〈封神演义〉的成书及作者》,  陕西大学学报(哲社版,)第20卷第2期  1991 
斜发沸石  [7]何满子《〈漫谈〈封神演义》, 文史知识 , 1987年第4期 
  [8]冯汝常《明清神魔小说研究八十年》 , 闽江学院学报,  第25卷第1期 , 2004年2月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4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728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作者   思想   中国   小说   认为   西游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