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教学设计
6、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1、了解特写的特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能力目标:
1、培养速读能力
2、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情感目标:
体会文中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一般消息和特写的异同。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1、了解一般消息和特写的异同。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教具:黑板
湖水净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当时,来自世界各国70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0多名记者采访报道了这历史性的一幕。这么多世界级媒体,那么多的报道,如果有一篇能够选进我们的语文课本,那么它该一篇什么样的文章?(精品,极品)1997年的时候,老师还在读小学三年级,那个时候估计大家都还没出世,或者还非常小吧,那么对那个时候的场景大家可能也不太了解,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文章《别了,不列颠尼亚》,来重温一下那个历史时刻。(板书:题目、作者)
二、特写
课文是一篇特写。特写性消息,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特写性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看电影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特写镜头,它专门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进行特别放大。特写镜头在刻画人物和表现细节时,能够抓住人们的视线,扣紧人们的心弦,产生意想不到的震撼力。用这种手法写成的新闻叫新闻特写,新闻特写是用“镜头”来表现新闻事实的,怎么表现呢?请同学们齐读《别了,“不列颠尼亚”》这则新闻特写,共同思考探究,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还有感情的把握。
(指出学生预习之后还读错的读音
三、特学也是新闻的一种,我们回顾一下新闻的特点(板书)
新闻概念: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特点:及时、真实。
新闻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这三个是缺一不可)
四、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出这篇特写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背景。
提问学生回答:
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第1自然段高仓健夜叉
主体:第2—10自然段
结尾:11自然段
背景:?(质疑:背景在哪里?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所以大家可以在课文中一下,有关的背景材料是哪些?)
如:课文的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关于战争:为什么香港会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结合中国历史有关知识:第一次战争列强打开了我国的大门,清政府被迫签订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香港也被割
让成为英国的一块殖民地。《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是英国的侵华战争――第一次战争的结果。中华帝国顿时陷入半殖民地状态。五千年来,从未受此侮辱。因此对中国来说,香港的回归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个地方请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历史知识讲一讲“香港问题”
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香港(香港岛、九龙、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840年,战争《南京条约》永久地割让香港岛。
1856年,第二次战争,1860年《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划分势力范围,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及附近200多岛屿(新界),租期99年,1999年6月30日期满,中国人民态度:反对)
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立场:
不承认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谈判解决问题;未解决之前暂维持现状
五、了解课文的基本结构后,讨论:课文选取了哪几个场景也就是特写镜头,来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什么象征意义?允许同桌之间小声讨论(注意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个要素)
场景一: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帜。(第3自然段)
场景二:6时15分,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5自然段)
场景三: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八自然段)
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场景四: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段)
象征意义:英国殖民主义者结束在香港的统治权,中国恢复香港主权
时间场景
场景一6月30日下午4:30 末代港督告别香港,降港督旗帜
场景二6月30日下午6:15 添马舰东面广场降英国国旗
场景三6月30日子夜时分中英交接仪式, 最后一次降下米字旗,五星红旗升起
场景四7月1日0:40 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离开
六、这篇课文语言庄重而含蓄,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深刻涵义。
这篇别具特的报道体现出作者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报道英方撤离的难度是最大的。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的象征意义。这篇文章庄重,在含蓄中包含了很多的言外之意,耐人寻味。下面我们通过细读课后第二题的语句,来体会一下。(逐句朗读)
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这句话说的是港督府的建筑,实际上表达了这样的意思:香港已经回归祖国,末任港督的已经离去,中国人民这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
2、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
原因自由行为
纪的统治宣告结束。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而喜悦的心情)
3、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 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
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
(对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殖民统治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该被忘记的,中国人民经过了漫长的期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一天。但作者心中丰富的情感,却是通过精确地记下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来表现的,语言非常含蓄,很有分寸感。)
4、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
(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抢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写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实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点明了题意。这里没有讽刺,也没有痛骂,我们却可以在看似平实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
小结:这道题旨在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这篇特写的语言特点和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大家可以在课后自己在加深理解,一课文中还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七、通过对本文结构的分析和语言的理解,我们已经比较全面地认识了课文的内容,请大家思考一下,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四个场景,出地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这一深刻的历史主题。
作业:阅读附文,说说我国为什么能够成功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含义,想想能否换成“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完美结束》等等。
板书设计:
导语:英国米字旗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
萧红的女儿主体:四个场景1 末任港督离府象
2 添马舰军营告别仪式征
3 中国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意
4 “不列颠尼亚”离港义
结语:大英帝国从海上离去(欣喜之情)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24: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713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香港   英国   新闻   历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