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展望
⾃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的地球”以来,如何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智慧”成为全球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开展了⼀系列相关实践与研究,尤其在“智慧城市”的概念内涵、模式路径、综合评价等⽅⾯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近年来,“智慧”理念在国内外乡村发展实践中的应⽤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并且发展势头迅猛。
⼀、智慧乡村的概念内涵
“智慧”理念来源于IBM公司2008年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是“智慧”理念在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实践应⽤,都体现了智慧发展的理念。该理念⾸先在城市地区得到⼴泛关注与应⽤,国内外学者从多种视⾓对智慧城市概念内涵进⾏了⼴泛探讨。综合来看,国内外学者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和定义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呈现出从狭义到⼴义、从单纯重视技术应⽤拓展到城市全⾯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与智慧城市⼀样,智慧乡村概念界定的核⼼在于精确定义“智慧”,但社会处于变化发展中,其智慧发展依赖于所处的特定地理特征、社会⽂化等环境条件,因⽽只能对其作出⼀个相对宽泛、模糊的定义。总体上,国内学者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与融合,欧盟则将数字通信技术作为可选⼯具中的⼀种,强调⼈的作⽤,村民为⾃⼰思考,主动寻求解决⽅案,并考虑村庄之间、⼩城镇及其和城市之间的联系,建⽴新的合作和联盟⽅式。
综合来看,智慧乡村是智慧发展理念在乡村区域的应⽤,由智慧城市概念延伸⽽来。基于上述分析,本⽂认为,智慧乡村是指以物联⽹、云计算、⼤数据和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在农村产业经营、乡村治理、居民⽣活、资源环境等多领域的智慧化应⽤,充分发挥⼈的智慧创造性地解决农村地区⾯临的⽭盾与问题,全⾯服务于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发展形态。具体⽽⾔,智慧乡村呈现以下⼏个⽅⾯的特征:信息技术与乡村各领域的良好融合;充分发挥⼈的创新精神,激发乡村发展活⼒;不断优化乡村系统功能;乡村经济、社会、⽣态等各⽅⾯朝着全⾯可持续⽅向发展。
蛋白酶体⼆、智慧乡村的实践
⽬前智慧乡村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泛关注,⼀些国际机构也实施了相关计划。例如,“智慧乡村:全球离⽹社区的新思路”为发展中国家农村能源获取提供新见解,帮助农村获取所需的基本服务;美国电⽓和电⼦⼯程师协会的“智慧乡村”项⽬致⼒于整合可持续电⼒、教育和创业解决⽅案,赋予离⽹社区权⼒;⽓候变化、农业和⾷物安全研究项⽬
中“⽓候智能型村庄”为⽓候变化影响严重地区提供个性化智能解决⽅案等。下⾯重点就国内外典型智慧乡村实践进⾏具体分析。
(⼀)国外智慧乡村实践
2017年欧盟委员会启动了“欧盟智慧乡村⾏动”计划,其⽬的是希望通过智慧乡村建设,释放乡村发展活⼒,使乡村变得更有吸引⼒,促进乡村繁荣和区域均衡发展。“欧盟智慧乡村⾏动”制定了16项⾏动计划,主要通过组织专题⼯作⼩组、召开专题研讨会、实施试点⼯程、搭建专业平台、组建相关机构、总结实践经验、展望未来以及进⾏呼吁等⽅式,为欧盟智慧乡村发展提供知识、技术、政策、服务等⽅⾯的⽀持,涉及⼤数据、物联⽹、物流运输、数据分享应⽤等关键前沿技术,并重视社区参与和实践经验教训的及时总结。与此同时,欧盟各国也在探索乡村智慧发展,意⼤利实施“内陆地
技术,并重视社区参与和实践经验教训的及时总结。与此同时,欧盟各国也在探索乡村智慧发展,意⼤利实施“内陆地区战略”以应对农村⼈⼝减少,法国通过“互惠合约”建⽴城乡联系,芬兰实施“智慧乡村”计划旨在解决⼈⼝减少和数字化转型问题,德国实施“数字乡村”计划以实现数字化转型。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乡村衰退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很多国家⾯临乡村⼈⼝减少的问题。欧盟发展智慧乡村主要是为了应对⼈⼝减少困境,希望通过改善乡村⽣活条件,推进农村数字化转型,加强城乡联系,促进乡村繁荣发展。
2001年韩国出台“信息化村”计划,2002年该计划正式启动。韩国“信息化村”计划实施的⽬的是:为被信息化排斥的农村、渔村、⼭村地区构筑起超⾼速互联⽹环境和电⼦商务等信息内容,促进村民⽣活信息化和地区经济发展。该项⽬由政府主导,企业和农民共同参与。在建设中项⽬注重互联⽹、电脑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普及,制定了由⽰范村村民组成运营委员会,信息化指导⼈员和信息中⼼管理⼈员共同参与运营的管理运营体制。此外,项⽬还对村民开展电脑使⽤和上⽹培训,培养农村信息化⾻⼲和管理⼈员。经过多年建设,韩国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处于世界领先⽔平,农村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由1999 年的24%上升到2010 年的100%,农村ADSL(⾮对称数字⽤户环路)普及率达到90%以上。截⾄2016年,韩国共建成“信息化村”357个,约占韩国⾃然村总数的1%。
2015年印度政府提出了⼀个全国范围内的“智慧城市使命”,主要通过综合发展以制度、物质、社会、经济四⼤领域的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整个城市⽣态系统,更好地满⾜市民的愿望与需求。此外,“智慧乡村计划”成为智慧城市使命的补充。智慧乡村的核⼼理念是提供全球⼿段满⾜当地需要。2015年7⽉印度启动了“数字印度”,旨在让印度在未来成为⼀个知识型经济体。该计划提出了“九⼤⽀柱”:宽带⾼速公路、移动⽹络普及、公共物联⽹接⼊计划、电⼦政务、电⼦⾰命、全⾯信息化、电⼦制造、IT就业培训、前期项⽬。根据“数字印度”计划,预计到2019年该计划将使印度25万个村庄实现宽带接⼊,移动⽹络得到普及。普惠便捷的⽹络基础设施是现代信息技术产品应⽤的基础,“数字印度”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完善乡村⽹络基础设施,缩⼩城乡数字鸿沟,为乡村智慧发展奠定基础。
(⼆)国内智慧乡村实践
近⼏年国内掀起了智慧乡村建设热潮,各地根据⾃⾝条件与发展需求,在智慧乡村建设实践中选择了不同的建设重点与内容,并形成了多种智慧乡村建设模式:(1)北京智慧乡村。北京市以村或农业园区为单位,开展智慧乡村建设,通过完善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产经营、乡村治理、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智慧化应⽤,以促进农村产业提质增效,以及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精细化。⾃2014年启动智慧乡村建设试点以来,截⾄2017年底北京市已基本建设完成智慧乡村135家,覆盖全市13个区。(2)海南“互联⽹农业⼩镇”。海南以镇为单位,开展“互联⽹农业⼩镇”建设。其以“互联⽹”为特⾊,构建了“1+2+N”的运营模式,即1个综合运营平台+2个中⼼(运营管理中⼼和⼤数据中
⼼)+N个模块(企业、农户、机构、组织、创客等)。村镇间分⼯合作,镇级运营中⼼负责全镇的产业管理服务;村级服务中⼼则将互联⽹向农村、农户延伸,为农产品销售推⼴、购物、技能培训等提供服务。由此利⽤互联⽹思维和信息技术整合镇域资源,推动“互联⽹”与“三农”的深度融合。(3)湖南益阳“紫薇村”。紫薇村将智慧乡村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充分利⽤信息技术开展乡村建设。通过建⽴环卫物联⽹智能监控管理系统改善乡村⼈居环境;建⽴公共服务平台“紫薇云”、“最美紫薇村”等,提供⽣活、管理等多⽅⾯的线上服务,改善游客体验;将⽣产场景通过远程监控向消费者开放,开展农产品预售,促进农产品销售,部分村民电商销售平均⽉收⼊达近万元。与此同时,智慧、便捷的⽣产⽣活⽅式也吸引了⼤量⼈才回流。
(三)国内外智慧乡村实践的启⽰
冷雾
教育体制改革综合国内外智慧乡村实践,本⽂认为智慧乡村实践具有以下⼏个基本特征或关键问题:
⾸先,国内外智慧乡村实践体现出突出的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特征。与城市相⽐,乡村的地域性、异质性更强,不同时空条件下乡村的主要功能存在较⼤差异,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难题也并不⼀致。在村庄有限的资源条件情况下,集中有限资源破解乡村发展的主要⽭盾问题是促进乡村发展的理性选择。以⽣产经营为主的村庄侧重于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态脆弱区的村庄致⼒于⽣态环境保护,村民⽣活不便的村庄着重改善村民⽣活质量,如此等等。因此,智慧乡村建设需要因时因地制宜,针对当地主要⽭盾问题,选择适宜技术⼿段,开发满⾜当地需求、适宜当地应⽤环境的技术产品。
其次,智慧乡村建设过程也是探索建⽴新的城乡关系的过程。智慧乡村建设通过将城市的先进信息技术应⽤于乡村各领域可以促进城乡技术融合;智慧乡村建设通过汇聚社会各界⼈才致⼒于解决乡村发展难题可以促进城乡⼈才融合;智慧乡村建设通过完善城乡互动渠道,优化乡村系统的⽣产、⽣活、⽣态等多种功能等,实现城乡功能的良好互动。综合⽽⾔,智慧乡村建设有助于缩⼩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建⽴城乡⼀体、功能互补的新型城乡关系。
最后,智慧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还需要进⼀步探索。⼀是需要明确政府的功能定位,做有界政府。政府属于公共机构,其最主要的职能是提供市场主体供给不⾜的公共物品。对于产业经营中物联⽹设施
、信息系统应⽤等具有私⼈物品的属性,政府可以在推⼴初期给以⽰范项⽬⽀持,但由市场主体根据实际需求⾃⾏开展建设运⾏是其发展的基本⽅向。⼆是需要⿎励多⽅主体共同参与,激发乡村发展活⼒。⽬前在智慧乡村建设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建设资⾦主要来⾃政府转移⽀付,社会资源参与较少,基层积极性调动不⾜,不利于引⼊现代农业科技和经营理念,不利于深⼊挖掘当地具体需求和智慧乡村发展潜⼒,限制了智慧乡村建设⽔平与发展速度。因此,需要探索建⽴政府、社会⼒量、基层组织、村民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共建、共享、共赢的分⼯协作和利益分配机制,充分发挥各主体的智慧和优势,促进智慧乡村可持续发展。
三、智慧乡村的评价体系
对智慧乡村发展⽔平进⾏定量评价有助于科学评价智慧乡村发展⽔平,为未来建设提供⽅向指导,同时也可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但⽬前还未有针对智慧乡村的系统评价研究。因此,本⽂基于智慧乡村概念内涵,结合国内外相关实践经验,参考借鉴智慧城市与农业、农村信息化相关指标体系和智慧乡村相关系统与模型,尝试构建⼀个智慧乡村评价指标体系的⼀般性框架,为智慧乡村评价提供⼀些思路。
(⼀)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国外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选择了2007年奥地利维也纳理⼯⼤学区域科学中⼼、荷兰代尔夫特理⼯⼤学等研究机构合作发布欧洲中等城市智慧城市排名所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提出的智慧城市评估标准和要素。国内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选择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智慧城市指标体系2.0”,中华
内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选择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智慧城市指标体系2.0”,中华⼈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实施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周骥和王振源、段永嘉分别从不同⾓度构建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治理(管理、服务)、基础设施、市民及⽣活、软环境或⽀撑体系等是评价智慧城市的重要指标,在多个指标体系中均有体现。其中,基础设施与⽀撑体系衡量了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与环境情况,治理和市民⽣活衡量了在城市各领域的具体智慧应⽤情况。同样,智慧乡村评价也需要考虑这两个⽅⾯。
2. 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考虑到时效性、典型性、评价对象与⾓度、与智慧乡村联系密切程度等因素,本⽂选取了国内关于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评价的代表性指标体系进⾏汇总分析。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选择马晨、李瑾对北京市信息化⽔平分析中构建的指标体系;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张显萍、吴⾃爱从不同⾓度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王双针对都市农业信息化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刘世洪、王素贞等、马明远和秦向阳与荣丽丽等分别对我国农村信息化、北京农村信息化、⼭东新农村信息化等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
总体⽽⾔,⽀撑环境、基础设施、应⽤与消费、信息资源、发展效果等是评价信息化、农业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指标,在多个指标体系中均有体现。农业、农村信息化是智慧乡村建设的⼀个重要⽅⾯,因此,对于智慧乡村发展⽔平的评价也需要将农业、农村信息化情况纳⼊评价范围,这些指标为智慧乡村评价指标的选择提供了部分参考。
3. 智慧乡村系统、模型与评价
智慧乡村是⼀个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的复杂系统,因此部分地区和学者构建了相关系统和模型进⾏分析。在智慧乡村相关评价⽅⾯,杨晓娟等从基础设施、管理系统、服务平台和价值核算四个维度构建了⼀个智慧乡村旅游的评价指标体系。上述研究提供了认识智慧乡村系统的不同⾓度。德国数字乡村⽣态系统侧重于技术⾓度,体现了⼏个层次间的技术关联;武峰的智慧乡村“五⼒模型”更侧重于主体⾓度,构建了智慧乡村主要的参与主体及其相互关联。考虑到改善应⽤主体福利是智慧乡村建设的最终⽬的,本⽂构建智慧乡村发展⽔平指标体系时主要从主体⾓度展开。
4.相关研究借鉴
智慧城市、农业农村信息化与智慧乡村具有密切关联,相关评价研究对智慧乡村评价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总体上,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两类,⼀类反映发展能⼒的指标,包括基础设施、⽀撑体系、信息资源等指标;⼀类体现发展成效的指标,包括治理(管理、服务)、市民⽣活、应⽤消费、发展效果等。智慧乡村系统、模型研究中也将基础设施、组织、制度等⽀撑体系,以及社会民众的智慧化应⽤
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接下来构建智慧乡村评价指标体系时也从这两个⽅⾯展开。
(⼆)智慧乡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本⽂综合相关研究和本研究的评价⽬的,⾸先确⽴了智慧乡村发展⽔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其次,遵循所构建的原则,参考现有研究中的相关指标和国内智慧乡村建设实践,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思路确定各级指标。具体⽽⾔,即从发展能⼒和发展成效两个⽅⾯梳理智慧乡村发展⽔平评价的⼀级指标,之后针对每个⼀级指标梳理相应的⼆级指标。由此,得到⼀个智慧乡村评价指标体系的⼀般框架。
1. 构建原则
基于智慧乡村的概念特征和实践,参考上述研究在构建智慧城市、农业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时所遵循的原则,本⽂认为构建综合评价智慧乡村发展⽔平的指标体系需遵循下列原则:(1)科学性与系统性。需要反映智慧乡村的理论内涵与客观实践,充分考虑智慧乡村的构成要素与整体、具体⾏动与系统⽬标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其发展动态。(2)⽬标性与导向性。在对智慧乡村发展⽔平进⾏评价的基础上,可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向指导。(3)完备性与独⽴性。尽可能完整地刻画和描述智慧乡村的特征,指标间尽⼒避免重复与相互依赖。(4)⼀般性与特殊性。既体现智慧乡村具有普世特性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符合所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5)建设投⼊与产出应⽤相结合。考虑智慧乡村发展的方立天
阶段性,将智慧乡村建设投⼊和产出应⽤都作为智慧乡村的重要特征,纳⼊指标体系。(6)典型性与可操作性。选择那些对智慧乡村最为关键的、典型的、最能代表智慧乡村的数据资料;具体评价指标都可被采集,或者可被赋值。
2. 构建逻辑
构建智慧乡村评估指标体系需要考虑以下⼏个⽅⾯的问题:⾸先,智慧乡村建设的终极⽬标是实现乡村振兴,因此智慧乡村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体现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态宜居、乡风⽂明、治理有效、⽣活富裕”的总体发展要求。其次,智慧乡村评估指标体系需要体现智慧乡村的核⼼内涵,即信息技术与乡村各领域的良好融合,充分发挥⼈才的创新精神,不断优化乡村系统功能,乡村经济、社会、⽣态等朝着全⾯可持续⽅向发展。再次,智慧乡村实践在区域间差异同类相食
精神,不断优化乡村系统功能,乡村经济、社会、⽣态等朝着全⾯可持续⽅向发展。再次,智慧乡村实践在区域间差异较⼤且呈现阶段性,不同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也存在差异性。因此对其进⾏评价需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和发展阶段,将当地智慧乡村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均纳⼊考虑范围。最后,对智慧乡村进⾏评价需要考虑城乡关系,处理好城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城乡在基本公共服务等⽅⾯将逐渐均等化,因此智慧城市这些⽅⾯的部分指标也适⽤于乡村。此外,与城市相⽐,乡村在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能⼒、居民信息化应⽤能⼒等⽅⾯明显弱于城市,⽽这些对于智慧乡村发展⾄关重要,
需要将其纳⼊智慧乡村评价范围。因此,本⽂构建智慧乡村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是:基于智慧乡村的概念内涵,参考智慧城市、农业农村信息化等评估指标体系,结合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从能⼒和成效两个⽅⾯构建⼀个综合评价智慧乡村发展⽔平的指标体系⼀般框架。在具体评价时,各地区可根据智慧乡村建设需求设置不同的指标权重,针对其所处发展阶段将指标设置为核⼼指标和扩展指标,核⼼指标作为现阶段或短期内可以实现的⽬标,⽽扩展指标作为未来发展⽬标和趋势,当期评价可以仅对核⼼指标或核⼼指标和部分扩展指标进⾏评价。随着智慧乡村发展变化,可对指标权重和指标类型作动态调整。
3.智慧乡村评价指标体系
遵循上述原则和思路,本⽂构建了⼀个智慧乡村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信息资源指标⽤于评价信息资源积累与共享情况,采⽤数据平台建设⽔平和信息资源共享情况进⾏评价。保障体系指标⽤于评价为智慧乡村建设与应⽤提供保障的情况,采⽤信息化规划情况、智慧乡村建设管理机制、智慧乡村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资⾦投⼊、⼈员投⼊和安全监管五个⽅⾯进⾏评价。智能设施指标⽤于评价智慧乡村发展所基于的信息化设施情况。为避免与后⽂中产业经营、治安管理等指标重复,这⾥的智能设施仅指⾮特定⽤途的,最基础的信息化设施,采⽤智能⼿机、计算机等智能终端,宽带⽹络、重点场所WIFI覆盖情况等⽹络条件进⾏评价。应⽤基础指标⽤于评价村庄智慧化应⽤
的基础条件,采⽤村民互联⽹普及情况、受教育程度、经济⽔平进⾏评价。惠民服务指标⽤于评价利⽤信息化⼿段开展便民服务情况和村民⽇常⽣活信息化应⽤情况,从村民⽇常出⾏、看医就诊、教育培训、养⽼、困难体帮扶、便民服务、⽂化⽣活七个⽅⾯进⾏评价。精准治理指标⽤于评价利⽤信息化⼿段对村庄进⾏治理,提升村庄治理⽔平和效率的情况,从党建管理、村务管理、治安管理、应急管理、⽣态环境治理五个⽅⾯进⾏评价。产业经营指标⽤于评价村庄产业经营过程中信息化应⽤⽔平,从⽣产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和电商销售情况三个⽅⾯进⾏评价。社会反响指标⽤于评价智慧乡村建设的社会效果,从村民参与度和村民满意度两个⽅⾯进⾏衡量。特⾊指标⽤于评价村庄智慧乡村建设的特⾊情况,可以从是否在运营和投融资机制⽅⾯具有创新和是否得到了社会的⼴泛关注两个⽅⾯进⾏衡量。
四、结论与启⽰
建筑学概论演员表
本⽂基于综述的视⾓,对智慧乡村的内涵、国内外实践和评价进⾏具体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先,本⽂对智慧乡村作出⼀个相对宽泛的定义,认为其主要内涵包括信息技术与乡村各领域的良好融合,充分发挥⼈才的创新精神,不断优化乡村系统功能,促进乡村经济、社会、⽣态全⾯可持续发展。其次,智慧乡村实践体现出突出的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特征,各地区智慧乡村实践因其⾃然、历史、⽂化等不同⽽存在较⼤差异。智慧乡村建设过程也是探索建⽴城乡⼀体、功能互补的新型城乡关系的过程,但是还需要进⼀步探索建⽴智慧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最后,对智慧乡村进⾏评价需要充分体现智慧乡村的概念内涵,并考虑智慧乡村实践的地区差异和发展阶段,既要考虑居民应⽤、发展效果等建设成效,⼜要考虑基础设施、⽀撑环境等发展能⼒,从⽽综合反映智慧乡村发展⽔平。
在智慧乡村建设实践中必须因时因地制宜。⾸先需要对当地⾯临的瓶颈问题和发展需求进⾏深⼊挖掘,然后基于当地需求,整合当地资源,制定与当地⾃然地理、⼈⽂条件等相适应的针对性建设⽅案。第⼆,智慧乡村建设不存在⼀个标准模式,但是其他地区处理类似问题的成功实践对于当地制定智慧乡村建设⽅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在智慧乡村建设实践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已有实践经验、典型模式和存在问题进⾏总结分析,按照内容或问题进⾏分类汇总整理,可通过建⽴公共平台汇总公布,为各地智慧乡村实践提供⼀个可供选择与参考的⼯具库。第三,⽬前对智慧乡村研究的深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40: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707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乡村   评价   发展   信息化   建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