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开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

如何有效地开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
摘要: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中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自主性的创作,充分地表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新《纲要》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呢?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健康心理学关键词:学前儿童  音乐  教育 
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音乐有它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段。学前儿童音乐是反应0—6岁儿童的生活和表达他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它反应了儿童对音乐的感受、体验、表现及创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以儿童音乐为学习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儿童音乐与学前儿童教育学相互交融的产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根据学前儿童朗琴x600
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儿童实施音乐教育的。我们不能把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解成只是对儿童进行音乐知识的灌输和音乐技能的培养,理解成是纯艺术性的音乐教育,但是儿童学习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使学前儿童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音乐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只有把儿童音乐和对儿童进行教育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才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既要遵循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儿童进行音乐基本知识、技能的教育和熏陶,更要以全面发展教育为中心,通过音乐的手段、音乐教育的途径促进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基本素质教育。
一、激发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儿童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小演奏家、小舞蹈家、小歌唱家,而是为了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音乐使儿童萌发美感,通过具体的音乐活动使儿童认知、情感、智力、技能得到健康发展。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但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尽管儿童天性喜爱音乐,但对这种兴趣爱好仍要注意培养,使之得到发展。由于儿童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所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受兴趣的
直接支配。教师应根据儿童学习的特点,使儿童对音乐活动抱有积极的态度,并使这种兴趣得以巩固、保留,以至成为终生的一种需要。
1.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激发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首先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用合适的音乐活动内容,采取生动活泼的指导形式,培养和发展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学前儿童有着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如果采用简单的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幼儿的兴趣,所以我们在音乐活动内容的选择时要注重趣味性、综合性和多样性的原则,如《熊和小孩》,是大班幼儿非常喜欢的音乐游戏,在学习歌曲的时候我利用了情景导入的形式,带领幼儿进入热闹的森林,在游戏中一名幼儿扮演大熊,其余的小朋友扮演成小鸟和小兔,这样增加了趣味性和真实感,音乐刚开始时“小动物们”都能听出是森林里热闹的场景,于是大家都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当音乐出现沉重的声音时,“小动物们”知道大熊要来了,就赶紧摆好姿势不动了,大熊没有到食物伤心地回家了,音乐再次回到欢快的旋律,“小动物们”又开始了自己的舞蹈,通过这样的游戏,培养了幼儿感受音乐的旋律及节奏感。
大多数的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牵引着幼儿跟着他的步伐,没有充分发挥
幼儿的主体性,在制定目标时没有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学习,反而会事倍功半,使幼儿失去对音乐的兴趣,所以,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多为孩子着想,一切以幼儿为主,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
美育是培养人对自然界、社会生活、文艺作品的正确的审美观点,也是培养人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积极倡导实施美育,他说:“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蔡先生看到了人的感情对行动的推动力,而美育正是增强这种推动力的有力手段。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的美育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说:“儿童时代错过了的东西,到了少年时期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时期就更加无望了。这一规律涉及孩子精神生活各个领域,特别是美育。”因为“儿童时代对美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比个性成长以后几个时期都要强得多”。我们应当“培养儿童对美的要求,这种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精神生活的整个结构及其在集体中的相互作用”。他阐明了美育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过程,是一种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儿童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因为在儿童每唱一首歌曲,每弹一首乐曲,每跳一段舞蹈时,在每一次音乐活动中,都能使儿童得到美的感受和美的教育。例如:在音乐欣赏活动《月光下的凤尾竹》中,幼儿感受到傣族的音乐风情,跟着老师一起跳起了孔雀舞,做出了孔雀开平的动作,使幼儿体验到身体线条给幼儿带来的美感。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观点,陶冶儿童的性情和品格,增强儿童明辨是非、识别美丑的能力。例如,歌曲《一分钱》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进行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歌曲中唱到小朋友吧捡到的一分钱交给了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着钱对他点头赞扬,音乐塑造了这样一个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儿童以启示,捡到的东西要交给警察叔叔或老师,这样才是对的。这样的激励情感的教育作用,比直接说教更能打动儿童的心灵,唤起儿童的内在审美情感。
3.有趣的节奏训练,培养幼儿对音乐兴趣
幼儿活泼好动,在活动中不能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在音乐活动中幼儿较喜欢打击乐活动,因为在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小手或者其他各种乐器拍打节奏,刚开始学习时我
们会选择较简单的节奏型,如“××××︱××××‖”这样简单的节奏型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带领幼儿练习拍打节奏,拍拍手、拍拍腿、跺跺脚等,在练习的同时幼儿的控制力及注意力也得到了锻炼。在乐器的使用上,我们可以学用生活中不用的东西,废物利用,和幼儿一起制作乐器,了解乐器的性能,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提高对歌唱的兴趣。
    二、音乐教育使学前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促进儿童听觉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听觉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音乐时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儿童时期学习音乐并进行听觉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儿童在学习音乐时,不断地学习分辨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不断地学习分辨声音的音、音质等,使听觉敏锐程度提高。因此,音乐作为教育手段对儿童听觉能力的发展有几大的促进作用。
    2.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首好的歌曲同样是一首好的诗歌。儿童在学习唱歌的同时也扩大了词汇积累。音乐和语
言都有节奏、句子,同样具有高低、强弱、快慢、音变化等表情因素,经常让儿童听音乐,这对提高学前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十分有意的。
3.促进儿童注意、观察、记忆能力的发展
音乐是时间艺术,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所以,在音乐活动中,儿童为了学会唱歌必须注意倾听音乐为学会舞蹈动作或乐器演奏,必须注意倾听和记住与动作或演奏有关音乐的特点等。在这些活动中,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都能得到发展。
4.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音乐能够直接而又强烈地影响人们的感情,触及人们的心灵深处。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一次好的音乐活动所产生的强烈情感之影响,甚至会成为儿童终身的精神财富。多参加音乐活动,儿童的积极情感一定会丰富起来。
5.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
个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有着极大的个别差异。音
乐不仅是通过音响来反应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而且也是极富个性的艺术。每一个作曲家对作品内容的表述,每一个表演者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内一个欣赏者对作品内容的感受都是独特的。在音乐活动中,几十上百个儿童在一起聆听同一首乐曲,每一个儿童的心理活动和听觉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正是因为音乐本身具有个体性的特点,使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在唤醒儿童的主体意识、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上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
6.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音乐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满足人的交往需要。成人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音乐交往,如何唱、合奏、集体舞等,使儿童体会到与人合作和与人共享的快乐。在音乐活动中学前儿童与人交往的需要和信心也得到了不断的加强。
7.增进儿童身体健康
唱歌能使肺脏、发声器官进行活动。律动、舞蹈、音乐游戏等能使儿童的身体得到锻炼,动作更加协调。但更重要的是音乐活动能给儿童带来愉快情绪。愉快的情绪能使血液中增
加一种有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优美的音乐能提高儿童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增进儿童身体健康。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在陶冶儿童情操、发展儿童智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学前时期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儿童音乐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音乐教育活动的指导
音乐教育是学前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音乐教育的内容是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重要中间环节,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内容包括歌曲、韵律活动、音乐欣赏活动、音乐游戏、节奏乐等方面。
蛇足石杉
1.教师熟悉、分析教材
教师首先必须熟悉歌词,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能够达到熟悉的背唱,并且能够通过声音的强调、快慢、音、呼吸等各种技巧来准确、生动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和内容。岩盐弹
其次,教师还必须学会分析教材:分析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是否具有教育意义;分析歌曲的性质、思想情绪和特点;分析歌曲的音乐形象,运用的表现手法等。教师还要掌握歌曲的重点和难点,并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法与使用的教具。
电子设计工程2.热点趋势导入新歌
导入环节是一节活动的关键。在导入环节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如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教师在刚开始时就给幼儿讲了一篇有关歌词内容的故事,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在学习的歌曲的时候便会集中注意力了。再如《拔萝卜》,教师一开始以情境导入的方法,调动了幼儿积极性。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通过情景表演幼儿更容易记住先后出场的人物,有助于歌词的记忆。这一系列都有助于歌曲的学习。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42: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702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儿童   音乐   幼儿   活动   教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