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专业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复习
第二章
1、交通的概念
交通现象一般可具体表述为:“从动身地A到目的地B,通过连接A,B,C,D的交通线,使人或物质产生移动〔如以如下面图〕。〞
2、交通现象的要素
〔1〕交通网:由点和线组成:
  点——汽车站、火车站、道路的交差点、港口、机场等。
  线——连接点与点的铁路、公路、水路以及空路〔航线〕等。
〔2〕交通流:存在着方向性,即从起点到终点之间存在着方向。
  交通流可区分为“起终点流〞和“区间流〞。
〔3〕地域:有关交通现象的产生缘故、结果以及那些促进与制约交通开展的人口、产业状况等地域条件,也是交通研究的重要因素。
3、交通网的分布与联系
〔1〕交通网:一般由全然的点和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
〔2〕交通网的特性:交通网能够用密度与结构来表述。一般情况下,密度大、连结度高、通达度好的交通网络是完善的交通网络
4、交通网连结度
贝塔指数: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β=E/V
上式中:β——交通网的连结度;E——交通网中边的数量;V——交通网中顶点的数量。
5、通达度
〔1〕通达指数: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它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由下式计算:
n
Ai=Diji=1,2,3,...,n
杀人象i=1
式中:Ai——顶点i在网络中的通达度;Dij——顶点i到顶点j的最短距离。
〔2〕分散指数:是用来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用D来表示。
nn
D=∑∑DijDij同上式〕
消毒管理办法i=1j=1
分散指数越小,讲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越高,通达性越好。
6、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碍事
〔1〕运费与经济活动区位
〔2〕航空运输与经济活动区位
7、运费与经济活动区位
google 学术〔1〕运费的构成:要紧由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两大局部组成。
线路运行费同运输距离相关,一般能够认为是运输距离的线性函数。
站场费那么一般同运输距离无关,仅同装卸、站场设施以及治理维护费有关。
〔2〕交通方式与运费的关系
提供地与消费地的空间距离一般特别难改变,除非改变提供地或消费地。但连接提供地与消费地的交通方式能够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费也随之不同。
〔3〕运费的定价制度
运费依据定价制度而不同。定价制度一般有距离比例定价、区段定价、远距离递减定价和
均一定价。
〔4〕运输距离与经济活动区位
尽管由于交通手段以及交通距离不同,运价不同,但就远距离递减定价而言,在其端点配置经济活动是有利的〔如以如下面图b〕。在现实中,交通手段在途中变化的转运点经常存在,在转运点布局产业一般不需要重新支付装卸费,因此,中间转运点经常是从运费角度来瞧的最正确区位〔如以如下面图d〕。
8、区位条件:人类对活动场所的选择在特别大程度上取决于区位条件的好坏,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选择也随之不同。
例如:在选择工业区位时,劳动力、资本、原料、能源、运输、市场等一般是要紧的区位条件,用水、研究开发、经营、税制、自然条件以及其他要素可回结为次要区位条件。
在选择农业区位时,光热与温度条件、土壤条件、劳动力条件、交通以及市场条件那么构成要紧的区位条件。
9、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碍事区位主体分布的缘故。最早提出区位因子的韦伯,将区位因子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区位因子的分类:书P37图2-2
第三章
1、农业区位论中的地租的形成及碍事因素:
 一般地租收进公式如下:RPQCQKtQ=〔PCKtQ
式中:R——地租收进;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农产品的生产费;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距都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
2、地租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线: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进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线被称为地租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线。
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线,其歪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轻易运输的农作物的地租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线一般歪率较大,相反那么较小。农场主选择地
租收进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以如下面图〕。
3、农业生产方式空间配置的全然原理: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一般在都市近处种植相关于其价格而言沉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奇时消费的产品。而随着距都市距离的增加,那么种植相关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在都市的四面,将形成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
4、杜能圈结构:以都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如此的同心园结构。
5、杜能的研究方法:hanyiying
“孤立化的方法〞:排除其它要素〔像土质条件、土地胖力、河流等〕的干扰,而只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即不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都市距离的关系。
6、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1〕区位因子: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
殊因子。
〔2〕一般因子:为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例如运费、劳动力、地租等。
〔3〕特不因子:为与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如空气湿度等,它可使相关工业企业选择特定区位。
〔4〕集聚因子:促使企业为落低生产或销售本钞票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如企业协作、相关设施共享等〕。
〔5〕分散因子:促使企业为防止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局部的因子〔地价上升、交通拥挤等〕。
集聚、分散因子起到使其他因子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发生偏移的作用。
7、韦伯区位论的三个指向:运费指向论、劳动费指向论、集聚指向论。
8、运费指向论
运费指向论所要解决的咨询题: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下,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的区位。
工业原料的性质和重量
◆原料指数〔Mi〕=局地原料质量〔Wm〕/产品质量〔Wp
◆区位质量=蓝领人才〔局地原料质量+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局地原料质量/产品质量+1=原料指数+1
〔2〕最小运费原理
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
 (1)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用原料指数以及区位质量得出的一般区位法那么:
〔1〕原料指数〔Mi〕>1〔或区位质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2〕原料指数〔Mi〕<1〔或区位质量<2〕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3〕原料指数〔Mi〕=1〔或区位质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
〔3〕综合等费用线 
◆概念1:等费用线——运输费用相同的点的连线。
◆概念2:综合等费用线——全部运费相等点的连线。
9、劳动费指向论
二乙二醇二丁醚决定劳动费指向有两个条件,一是基于特定工业性质的条件,该条件是通过劳动费指数和
劳动系数来测定;二是人口密度和运费率等环境条件。
指标1:劳动费指数
◆概念:每单位质量产品的平均劳动。
◆标准:要是劳动费用指数大,那么,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费区位的可能性就大;否那么,这种可能性就小。
指标2:劳动系数
◆概念:每单位区位质量的劳动费,用它来表示劳动费的吸引力。
劳动系数=劳动费/区位质量
◆标准:劳动系数大,表示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劳动系数小那么表示运费最小区位的指向强。进一步也能够讲劳动系数越高,工业就会更加向少数劳动廉价地集中。
10、集聚指向论
◆集聚因子——因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本钞票落低。
◆分散因子——分散因子是集聚的反作用力,是随着消除集中而带来的生产本钞票落低。
第四章
1、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全然概念
中心地:是四面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四面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效劳的地点。
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对其四面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扬中心职能的程度。
测度:中心性一般可用下式表示:C=B1B2
式中:C——中心地的中心性; B1——中心地提供和提供商品和效劳的总量; B2——中心地为自身提供和提供的商品和效劳量。
2、物资的提供范围:
〔1〕物资提供范围的最大极限称为物资提供范围的上限或外侧界线。〔商品效劳范围上限是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为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
〔2〕提供物资的商店能够获得正常利润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消费者的范围称为物资的提供下限或内侧界限。〔商品效劳范围下限是由中心商品的提供角度所 的边界。中心地为提供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到达的该商品的最小限度的需要量,喊做门槛值或最小必要需求量。〕
3、中心地三原那么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1〕市场原那么与中心地系统:市场原那么是建立中心地系统模型的根底。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各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那么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具有如下关系,即:1,3,9,27,
81,…。从这一数字排列关系可瞧出,是按3的倍数在变化,因此在市场原那么根底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3的中心地系统。
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1,2,6,18,54,…。即从区域内次级中心地开始,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低级中心地数量为其上一级中心地的3倍。
〔2〕交通原那么根底上的中心地系统: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因此,要是同一级的中心地间展设一条交通线,那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 
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关系为:1,4,16,64,256,…。因此,在交通原那么根底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4的中心地系统。
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交通原那么根底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1,3,12,48,192,…。
〔3〕在行政原那么根底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低级中心地附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缘故是在行政区域划分时,尽量不把低级行政区域分割开,使它完整地属于一个高级行政区
域。
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在行政原那么根底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各等级的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为:1,7,49,343,…,以7的倍数增加。因此,在行政原那么根底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7的中心地系统。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49: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695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心   区位   运费   条件   交通   距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