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晚年意识合力思想的生成机制及方法论原则

2020.09
一、引言海量搜索
19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自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德国工人运动为例,在废除《反社会党人法》后,德国资产阶级从暴力的手段转向“温和的理论攻击”。以保尔·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以自己发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问题”大肆歪曲、批判马克思主义理论,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经济决定论,发表不是经济决定宗教,而是宗教决定经济等谬论。同时,由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工人运动的形势大为好转,为党内的机会主义错误思想提供了滋生的
温床。以保尔·恩斯特和约瑟夫·布洛赫为代表的“青年派”,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研究历史的僵化的公式到处贴标签和套用,随意裁剪历史,另一方面形而上学地看待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否认意识的能动性作用,把历史唯物主义庸俗化为经济唯物主义,忽视了历史运
动的辩证性。
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遭遇攻击、歪曲等状况,恩格斯进行了有力回击。一方面,他指出之所以出现歪曲历史唯物主义为经济唯物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之前因反驳思想对手的需要,他和马克思过度强调了“内容而忽略了形式”,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他在其晚年著作中对这一错误进行了反思,论述了“形式”是如何影响“内容”的,即在经济因素起“归根到底”作用的基础上,思想观念等意识各要素是如何形成意识合力来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指出:“无数的单个愿望和单个行动的冲突,在历史领域内造成了一种同没有意识的自然界中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完全相似的状况。”[1]由此,恩格斯肯定了作为历史活动主体的人的作用,初步论述了意识合力的能动性作用。恩格斯在晚年书信尤其是给约瑟夫·布洛赫的信中,就历史发展的动力与原因以及
恩格斯晚年意识合力思想的生成机制及方法论原则
■宁
影立驰悦李宏伟
【提
要】意识合力思想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补充,恩格斯对分析意识
磷酸脲
合力的形成过程提供了方法论和基本原则。个体意识整合为意识合力的过程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经济地位决定了个体意识的求同性,而具体差异决定了个体意识的存异性。从意识合力形成过程中,要遵循辩证地看经济基础的“归根到底”性原则、不同意识之间的冲突性原则以及不同意识之间的历史同向性原则。
法希文
【关键词】恩格斯个体意识意识合力生成机制方法论【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47(2020)09-0017-07带锯条焊接
【DOI 】10.19632/jki.11-3953/a.2020.09.003
17
>调查公民个人信息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41: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689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意识   历史   理论   合力   经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