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在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

清政府在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关键词:清政府;战争;失败原因
160多年前爆发的战争,打破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国人被西洋的蛮夷拖进了近代,如蒋廷黻先生所说:“在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中国近代史》第一章“剿夷与抚夷”)。在这场战争中,大清朝被新兴的英国打败了。中药提取
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开拓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对中国实行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从理论上讲,这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中国进行的则是一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自卫的正义战争,从战争的正义性和客观条件来看,中国并非完全处于劣势。中国是蕴藏着雄厚力量的大国,在人力、物力、军队数量等方面处于明显优势,而且是在本土作战,地形熟悉,补给方便,又处于敌明我暗、以逸待劳的主动地位,这些都是战胜侵略者的有利因素。英国所进行的是掠夺性的侵略战争,有着它致命的弱点。它得不到本国人民的广泛支持;英中之间远隔重洋,相距几万里,交通不便,补给困难,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兵力单薄。它投入侵华战争的兵力起初才4000人,最多时15000人,进攻南京时兵力不过7000人。从军事上讲,用
少数兵力侵入一个遥远的大国,完全是一种海盗式的冒险行动。英国军队里还有大量印度籍士兵,与英国侵略者之间矛盾重重。然而历史是无情的,落后就要挨打,并不因为落后的一方掌握着正义就有所厚待。
华硕n80
杨印海清政府在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这是一场两个时代的战争,当时英国在武器装备、作战方式上明显比中国先进,英国的军事力量明显比中国强,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
张国青战争中,英国是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发达,武器精良,占有火力上的明显优势。用军事史学家的语言来说,当时的英国军队,早已从弓箭大刀长矛的“冷兵器时代”全面进入了“火器时代”,战斗中的“点杀伤”已为“面杀伤”所取代。作战中更重要的是火力和火力与人的组织形式,个人的勇猛已退出决定性的位置。而当时中国军队主要用的是弓箭大刀长矛,其中也有一些火绳,但需要点燃火绳缓慢的捕捉目标,常常在火药引发时,目标已移动或对手早已开将其击倒。中国的火炮铸造技术全面落后,不仅制造工艺差,而且使用的主要原料铁在质量上也远逊于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由于铁质太差,铸造出来的火炮十分粗糙,威力也小,往往数千斤大炮不如英军的小炮。中国人手工铸造的大炮,
铸件“布满蜂眼”,炮膛“毫无算学尺度”,装药少了打不出去,装多了自炸自伤,即便有几门装有瞄准镜的西式大炮,兵员也缺乏科学的训练和战场配合。
以兵丁所用支为例进行比较,英军主要使用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和布伦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射程分别为200和300米,射速为2/3发/分钟和3/4发/分种,清军所使用为兵丁鸟,射程100米,射速为1/2发/分钟,双方差距可见一斑;自18世纪以来,西方军队所用步均使用刺刀,而兵丁鸟由于身太长(2米左右)而无法装配刺刀;而且在制造工艺上英国比中国更加精密和规格化,中国的制造技术不但没有长进反而后退了。清军还处于冷混用的时代,兵丁鸟并不普及,使用冷兵器的部队至少占到一半,而鸟的质量也不容乐观,有的一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火炮中也有不少前明遗物。
武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要素,但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战略战术的运用。入侵的英军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和战争观念,将人和武器组合成一部精密的机器:战前侦察测绘,细致到每一段河道的深度;舰炮和步兵之间,配合到射击时间与进攻距离之间的确切的数量关系;在混乱的中国士兵面前,英国兵排成数排半圆形的进击队型,前队射击,后队装弹,互相交替上前,既不留有火力的间歇,又自我形成安全保护。英国人的战争思想正在逐步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而这些方面,当时的清军均遥不可及。
第二,当时中国封闭落后,政治黑暗腐败,经济和军事相当落后,文化也十分保守,这些是清政府在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原因。
同志把战争及其以后一百年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这种分析是十分有道理的。斯大斯曾经指出:“落后是要挨打的,……旧俄历史的特征之一就是它因为落后而不断挨打”(《斯大林全集》卷13,第37页)。当时的中国比俄国更为落后,就是因为落后才使中国在战争中挨了打,遭受了失败和屈辱。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贪污受贿,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
中国当时掌握战争领导权的人是以道光帝为首的一伙腐朽封建统治者,他们完全浸沉于、醉生梦死的生活中,对世界大势毫无了解,对走私与英国政府有着密切联系的问题也没有认识.,对英国不惜为此进行作战缺乏应有的准备。甚至英国政府已经磨刀霍霍,作出了侵华决定,清政府竟然还蒙在鼓里,一无所知。英国侵略军已经打进国门来后,道光皇帝既无应战决心,又无明确的计划,战略被动多变,心态极不稳定,时而增兵,
时而撤兵,弄得前方将帅不知所措。皇帝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和战决策也操于他一人之手。决策者远在北京,而战场却在数千里之外,当时交通落后,通信不便,各种情况不能及时上达北京,皇帝的谕旨也不能及时到达前线,朝廷的决策常落后于变化了的形势,前方的将帅并没有授予随机处断之权,不得不照旨执行。前线将帅为了减轻罪责,往往夸大敌情或谎报战果,使情况更加复杂和严重,造成清军的被动挨打。
败火药从军事方面分析,清军指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军事素质决定了他们不适应新式的近代战争。在当时清军各级指挥员中虽然也有英勇抗战为国捐躯的将领,但他们没有正确的战术运用和进步的军事思想。他们存在诸多缺点,诸如文化科学水平低下,对敌人缺乏了解,贪污受贿等。他们的战略思想还停留在闭关锁国的封建时代,战术思想停留在冷兵器时代。所以,前线指挥混乱,军纪废弛,惊慌失措,畏敌如虎。
第三,从当时中国民众来分析,清政府与民众之间是绝对分离的,在外国侵略者强敌面前,广大老百姓并没有支持清政府的对英作战,这也是清政府失败的重要原因。
从理论上讲,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应该有人民众的支持。特别是从持续了三天之久的三元里抗英事件中,已清楚地显示了民众的巨大力量。关于民众力量问题,
有人认为,只要民众起来了,几千名英军根本不是对手。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只可惜清政府并没有意识到这点,甚至认为民众是“乌合之众”。所以在战争中清政府与民众之间是分离的,政府没有动员民众,利用民众,民众也没有支持清政府。
例如,在广州战争中,当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乌涌时,沿江两岸聚集有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着清军与英军的战事,好象在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当义律率“复仇神”号火轮船进攻红山河时,香山县附近的百姓都在袖手旁观。可见当时的民众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民族意识。这其中的责任主要归因于清朝政府,因为它是一个失职的腐败无能的政府,这样的政府是不可能让中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民族意识。事实上,清政府更害怕觉醒的民众队伍。
米非司酮
清政府在战争中失败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长期腐败,经济技术就必然落后,经济技术落后,就要被动挨打,甚至失败,以至丧权辱国。
 
参考文献:
牟安世著:《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麦天枢、王先明著:《昨天中英战争纪实》,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
张一文:《试论清军在战争中失败的基本原因》,《历史档案》1983年第1期。
茅海建:《第二次战争中清方指挥人员刍议》,《历史教学》1986年第11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三联书店1998年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57: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686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英国   战争   民众   没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