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修复性牙本质(11):
牙齿受到生理或病理刺激,如釉质表面磨损、酸蚀、龋病时,其深部牙本质小管会暴露,邻近的成牙本质细胞受刺激后发生变性,牙髓中的未分化细胞取代变性细胞而分化成为牙本质细胞,在其相对的髓腔壁上形成新的牙本质以保护牙髓,此种新形成的牙本质称为修复性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中牙本质小管的数目少而弯曲,有些区域仅有少数小管或不含小管。
2、鳃弓(50):
胚胎第四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充质细胞迅速增生,形成6对柱状隆起,左右对称,背腹走向,称鳃弓
3、口凹(51):
阴茎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一个凹陷称口凹或原口
4、管间牙本质(9):
分布于牙本质小管与小管之间的大部分区域,他构成了牙本质的主体,其矿化程度较管周牙本质低
5、骨内袋(121):
其牙槽骨发生垂直向吸收,牙根周围的固有牙槽骨形成垂直或斜行破坏,导致牙周袋位于牙槽嵴顶的根方,牙根面与牙槽骨之间
6、游离龈(18):
牙龈围绕在牙颈周围,不与牙面附着的边缘部分
7、菌斑(89): 交通节能与环保
一种薄而致密的膜状物,主要由细菌和菌斑基质组成
8、龋(88):
一种牙体硬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由于细菌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牙体硬组织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崩溃,晚期形成缺损
9、含牙囊肿(163):
又称滤泡囊肿,是指囊肿包含一个未萌出牙齿的牙冠且囊壁附着于该牙牙颈部的囊肿
10、过度角化(125):
又称角化亢进,是指黏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表现为乳白或灰白
11、釉柱(2):
釉质的基本结构,釉柱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牙本质界,呈放射状贯穿釉质全层甚至牙表面
12、结合上皮(19):双指
龈沟上皮延续后附着于牙表面的一条带状上皮
13、白斑(128):
发生在黏膜表面不能被擦掉的白斑块
14、骨上袋(121):
由于牙槽嵴呈水平方向吸收,其高度明显降低,导致牙周袋底在牙槽嵴的冠方
15、错角化(126):
又称角化不良,为上皮的异常角化,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个别或一细胞发生角化配重铁
二、问答题
1、简述牙本质龋的分层(94)。
①透明层,又称硬化层,在牙本质龋最深层,为最早出现的改变
②脱矿层,位于透明层表面,是在细菌侵入前,酸的扩散导致的脱矿改变
③细菌侵入层,位于脱矿层浅面,此区细菌侵入小管并繁殖,有的小管被细菌所充满
④坏死崩解层,牙本质龋损的最表层,由于坏死灶不断扩大使牙本质完全崩解破坏,此层内已无正常牙本质结构,只是一些残留的坏死组织和细菌等
2、列出牙周炎的形成过程(116)。
··
牙周炎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将其分为始发期、早期、病损确立期、进展期四个时期。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逐步移行过度的过程。当病因得到有效控制或机体抵抗力增强时病变可缓解或暂停
发展并出现修复现象,反之可持续发展直至牙齿松动脱落。
3、口腔黏膜病基本病理变化有哪些(125)
①过度角化,又称角化亢进,是指黏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表现为乳白或灰白,可分为过度正角化和过度不全角化
②角化不良,为上皮的异常角化,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个别或一细胞发生角化,可分为良性角化不良和恶性角化不良
③棘层增生,棘细胞层较正常增厚,伴有上皮钉突延长或增宽,大多由于棘层细胞数目增多,少数可由棘层细胞肥大所致,常见于白斑
④上皮异常增生,上皮组织结构紊乱合并细胞非典型性,包括以下表现1.上皮基底细胞极性紊乱 2.出现一层以上基底样细胞 3.核浆比例增加 4.上皮钉突呈 滴状 5.上皮层次紊乱 6.有丝分裂象增加,可见少数异常有丝分裂 7.上皮浅层 1/2 处出现 有丝分裂 8.细胞多形性 9.细胞核浓染 10.核仁增大 11.细胞粘着力下降 12.出现错角化
⑤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为基底细胞内水肿,较轻时胞浆呈空泡状,称空泡性变,严重时,细胞液化溶解破裂,基底膜不清,甚至消失,此病多见于扁平苔藓和红斑狼疮
⑥棘层松解:棘层细胞间粘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 桥溶解使棘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此种 病变见于天疱疮等。
tfp
⑦疱:粘膜或皮肤内液体储存形成疱。组织学上根据疱形成的部位分 为: 1.棘层内疱:疱在上皮棘层内或基底层上,有棘层松解,见于天疱疮和病毒性水疱 2.基层下疱:疱在基底层下,上皮全层剥离。见于粘膜良性类天疱疮和多形渗出性红斑
⑧糜烂: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为糜烂。
⑨溃疡: 粘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
⑩假膜,又称伪膜,为灰白或黄白膜,常于溃疡表面出现,由炎症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症细胞聚集一起形成,不是组织本身,故可擦掉或撕脱。
斑:粘膜或皮肤上颜异常,大小不等,不高起,也无硬度改变。
红斑:血管增生、扩张及充血; 黑斑:黑素细胞或噬黑素细胞(me1anophages)、含铁血黄素存在、金属颗粒沉积 如银汞沉着斑。
嗜碱性变性:胶原纤维变性、膨胀、断裂,形成无定形微嗜碱性排列不规则的纤维团块或颗粒,HE 染呈浅灰蓝。
4、比较咀嚼粘膜与被覆粘膜的特点(30)。
咀嚼粘膜包括牙龈和硬腭粘膜在咀嚼时承受压力与摩擦。上皮有角化,固有层厚,乳头多而长,与上皮呈指状相嵌,形成良好的机械附着;胶原纤维束粗大并排列紧密。
被覆粘膜包括除咀嚼粘膜和舌背粘膜以外的所有粘膜均为被覆粘膜,包括唇粘膜,颊粘膜,口底与舌腹黏膜,软腭黏膜。被覆粘膜表面平滑,粉红,胶原纤维束不如咀嚼粘膜者粗大,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平坦,结缔组织乳头短粗。有较疏松的的粘膜下层。特殊粘膜及舌背粘膜。
5、说出急性牙髓炎的病理改变(100)。
由龋所致的早期病变局限在龋洞下方,具有浆液性炎症的特征,可见血管扩张充血,通透性增加,液体成分渗出,组织水肿,水肿液集聚于微血管周围和结缔组织间,沿着血管壁有白细胞游出和纤维蛋白渗出,成牙本质细胞层有变性破坏,此时称急性浆液性牙髓炎。晚期,大量中性粒细胞游出集聚于该区。白细胞在吞噬细菌的同时也受各种损伤因子的作用而发生变性坏死,释放溶酶体酶,使自身和坏死组织溶解液化,脓肿形成。早期病变局限,形成小脓肿,其余牙髓组织基本正常。如得不到及时,炎症过程可迅速扩展到全部牙髓,中性粒细胞充满整个牙髓腔,形成多数小脓肿,使整个牙髓组织迅速液化坏死,称为急性化脓性牙髓炎。
6、说出RAU的病理改变(136)。
早期黏膜上皮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以后上皮溶解、破溃、脱落,形成溃疡。溃疡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假膜或坏死组织覆盖。溃疡部位有密集的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粘膜固有层中胶原纤维水肿变性,甚至破坏消失。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炎症细胞浸润明显,主要集中在血管周围
7、光镜下观察牙周组织近远中切片时可见到哪些结构
8、试述经典型成釉细胞瘤的病理改变(173)。
肉眼观,病损区颌骨颊舌向梭形膨大,骨皮质变薄,有的甚至穿过骨皮质,扩展到周围软组织中。剖面常见实性和囊性两种成分相同,实性区灰白,囊性区含黄褐液体。
光镜观,肿瘤由滤泡状或条索状增生的上皮岛构成,周边为立方或柱状细胞,排列整齐成栅栏状,细胞核远离基膜呈极性倒置,中央为星形或梭形细胞,排列疏松似星网状层。肿瘤性上皮岛可出现下列变异:
a囊性变:中央细胞变性液化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周边细胞可受压成扁平状;
b鳞状化生:中央细胞胞浆变红,密集呈漩涡状,可有角化珠形成;
c颗粒细胞变性:瘤细胞体积增大,呈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且充满嗜酸性颗粒。
9、详述早期釉质平滑面龋的结构特点(91)。
常发生于牙邻接面,两牙接触点下方,早期表现为灰白不透明区,表面无缺损,时间稍长,由于素沉着,此白病损区,可变为黄或棕,并可向颊、舌方向扩展。当病变进一步发展,周围釉质变为灰白,表面粗糙,最终可形成龋洞。 早期釉质龋未脱矿的磨片,在光镜下观察,其病损区可区分为四层:即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和表层。
  (1)透明层:在病损的前沿,和正常釉质相连呈透明状,釉柱横纹,生长线等釉质结构不清楚,是龋损引起的最先观察到的组织改变。
  (2)暗层:此层紧接在透明层的表面,磨片上呈深褐,釉质结构模糊不清。该区同时存在脱矿与再矿化区。
  (3)病损体部:这是病损区范围最大的一层,从表层下一直延伸到靠近暗层。其中生长线、釉柱和釉柱横纹很明显
  (4)表层:在龋损区表面有一较为完整的表层,而且较之深层呈放射线阻射。有轻度脱矿
10、详述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病理改变(179)。
  肉眼见囊壁薄而易碎,囊腔内可含干酪样物或稀薄淡黄液体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点:
  ①衬里上皮为较薄的、厚度一致的复层扁平上皮,一般无上皮钉突;
  ②上皮表面呈波浪状或皱褶状,表层角化多呈不全角化;
  ③棘细胞层较薄,常呈细胞内水肿;
  ④基底细胞层排列整齐呈栅栏状,胞核着深且远离基底膜
  ⑤纤维性囊壁较薄,一般无炎症,但合并感染时,增厚的囊壁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上皮可发生不规则增生,出现上皮钉突
  ⑥纤维组织囊壁内有时可见微小的子囊或上皮岛。
11、釉质的组织学结构包括哪些方面(2)
··
一、釉柱
(1) 釉柱的一般特点:釉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为釉柱。不同的牙齿其釉柱的数目各不相同.釉柱从釉牙本质界发出,延伸到牙齿表面,贯穿釉质全层。直釉,靠近釉质表面1/3,绞釉,靠近釉牙本质界2/3,釉柱的排列方向:釉柱与牙本质表面垂直,呈放射状排列.
(2) 柱鞘
(3) 釉柱横纹。
为什么植树是义务二、釉质的特殊结构包括
1釉质生长线
2釉板
3釉丛
4釉梭和釉牙本质界
三、无釉柱釉质  组织特点:其晶体互相平行排列与表面垂直。
12、简述牙周膜各组主纤维束的位置,走行方向及各自的功能(21)。
a牙槽嵴组:起自牙槽嵴顶,向冠方呈放射状走行,止于牙颈部的牙骨质。此组纤维主要分布于唇舌侧功能是奖牙齿向牙槽窝内牵引,防止牙齿向唇舌方向倾斜。
b水平组:位于牙槽嵴组的跟方,从牙槽骨至牙骨质呈水平走向,环绕整个牙齿。其功能是对抗侧方力,保持牙齿直立。
c斜行租;数量最多,力量最强,约呈45°斜行排列,附着于牙槽骨的一端近牙颈,附着于牙骨质的一端近牙尖。功能是将牙齿悬吊在牙槽窝内,将牙齿承受的咀嚼压力转变为牵引力分散到牙槽骨上。
d根尖组:起自根尖部的牙骨质,呈放射状止于根尖周围的牙槽骨,其功能为固定根尖的位置,保护进出根尖孔的血管、神经。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5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685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细胞   形成   牙本质   上皮   表面   角化   釉质   牙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