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结构

口腔颌面部的生长发育与解剖生理特点
1口腔的局部解剖和生理特点
1.1口腔
前壁为唇,经口裂通向外界;经咽门与咽部相延续。
两侧为颊。
上壁为腭。下壁为口底。
上下牙弓将口腔分为两部分:口腔前庭及固有口腔
1.1.1口腔前庭
界于牙列、牙槽骨、牙龈与唇颊之间的潜在腔隙。上下界为唇、颊黏膜移行至牙龈转折处。前面称唇沟,两侧称颊沟,统称前庭沟。
位置服务
唇系带:前庭沟正中线扇型或带状黏膜皱襞。颊系带:前庭沟尖牙及双尖牙区的扇型或带状黏膜皱襞。
腮腺导管口:两侧正对上颌第二磨牙颊黏膜上乳头状突起。
1.1.2唇
唇(lips):上唇、下唇之间为口裂,两侧联合处形成口角。上唇上界至鼻底,两侧以鼻唇沟为界。唇由皮肤、肌肉(口轮匝肌)、黏膜三层组成。上唇皮肤中央有人中沟、人中嵴;唇部皮肤向黏膜移行部称唇红缘,唇黏膜现露于外面部分称唇红。
1.1.3颊
位于面部两侧,形成口腔前庭外侧壁。颊肌和黏膜之间,有薄层脂肪,称颊脂垫,其尖端正对翼下颌皱襞(翼下颌韧带)前缘。
1.2固有口腔
前方 及两侧以牙列为界,上方以硬软腭为顶,下为口底,向后延伸至咽门,中间为舌所充满。
1.2.1腭
硬腭(hard palate)和软腭(soft palate)分隔口鼻腔。
腭前2/3为硬腭黏膜,呈粉红,牢固附着骨面上,角化层较厚
腭中缝、切牙乳头(incisive papilla)。、腭皱襞
切牙孔( incisive foramen)有鼻腭 神经血管束通过。
腭大孔(greater palative foramen):有腭前神经血管束通过。
软腭黏膜:与硬腭黏膜相连续,呈幔状,后端游离,中份有悬雍垂,两侧向下外侧形成舌腭弓、咽腭弓,之间为扁桃体。
1.3舌
味觉  语言 咀嚼  吞咽
舌体:舌背、舌腹舌缘、舌尖。舌根:人字沟、舌盲孔。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 、叶状乳头
1.4口底
范围:舌、口底黏膜之下,口底肌肉之上,下颌骨体内侧与舌根之间。
高沸点溶剂1.5牙周组织结构:
定义: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龈,是牙齿的支持组织。
1.5.1、牙槽骨(alveolar bone)
是颌骨包围牙根的突起部分,又称为牙槽突,骨质疏松,富有弹性,它是支持牙齿的重要组织。牙槽骨容纳牙根的凹窝称牙槽窝,牙根和牙根之间的骨板称牙槽间隔,牙槽骨的游离缘称牙槽嵴。当牙齿发生脱落,牙槽骨即发生萎缩。
1.5.2牙周膜 periodontal  membrane 
1.5.2.1由呈束状的胶原纤维和束间的结蒂组织构成,其纤维一端埋于牙骨质,另一端埋于牙槽骨和牙颈部之牙龈内,将牙齿固定于牙槽窝内
1.5.2.2牙周膜的功能
1有缓冲牙齿所承受的咀嚼压力。
2营养牙体组织:牙周膜内有纤维结蒂组织、神经、血管和淋巴管
3牙周膜中的神经可感受痛觉、触觉,发生牙周炎或根间周炎时患者能指出患牙的位置。
1.5.3牙龈(gum or gingiva)
是口腔黏膜覆盖于牙颈部、牙槽骨的部分,呈粉红,坚韧而有弹性。
游离龈:牙龈与牙颈部紧密相连, 其边缘未附着的部分。它与牙齿之间的环状间隙称为龈沟,正常的龈沟深度为0.5-2mm.
龈乳头:两牙之间突起的牙龈。
附着龈:牙龈附着于牙槽骨表面的部分,坚韧,不可移动。其表面有橘状之凹陷小点称点彩。
牙槽黏膜:位于附着龈根方,深红,活动度大。
结合上皮:紧密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牙龈上皮,构成龈牙结合部的重要防御系统。其与牙齿表面的连接方式称为上皮附着。
2牙齿的生长发育与解剖生理特点
2.1.1乳牙(deciduous teeth):
  20个,上下颌左右各5个,分别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6~8个月开始依次萌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两岁左右出齐。
2.1.2恒牙
32个,上下颌左右各8个,分别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切牙和尖牙位于牙弓前部称前牙,双尖牙和磨牙位于牙弓的后部称后牙。
6岁左右开始依次萌出第一磨牙(六龄齿)、中切牙、侧切牙、第一双尖牙、尖牙、第二双尖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左右同名牙多同时萌出。上下同名牙则下颌牙较早萌 出。
3牙齿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3.1.1牙齿本身又叫牙体,由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
牙冠(Crown):由牙釉质覆盖,显露于口腔的部分为临床牙冠。以牙颈为界的牙冠称为解剖冠.
牙根(Root):由牙骨质覆盖,埋于牙槽骨的部分为牙根,是牙齿的支持部分。
牙颈部(Neck):牙冠和牙根交界部分为牙颈部,呈一弧形曲线。
3.1.2牙齿的剖面结构
牙釉质和牙骨质内面为牙本质,构成牙齿的主体,此三部分为钙化的硬组织。
牙齿的中心为软组织牙髓,位于牙冠部分的牙髓叫冠髓,位于牙根部分的牙髓较狭窄叫根髓
3.2牙齿的分类
牙齿按其形态分为切牙、单尖牙、双尖牙和磨牙四类。
切牙(incisor)包括2个中切牙(central incisor)和2个侧切牙(lateral incisor)主要用以切断食物。
单尖牙(cuspid)主要用以撕裂食物。
双尖牙(bicuspid)又叫前磨牙(premolar)
磨牙(molar)则主要行使磨碎食物的功能。人类的祖先是谁
3.3牙体的解剖生理与牙位的记录方法
3.3.1牙冠的形态
切牙牙冠的临面呈楔形,颈部厚而切端薄;
尖牙牙冠的临面也呈楔形,切端有一个突出的牙尖;
双尖牙的牙冠呈立方形,咬合面上一般有两个尖;
磨牙的牙冠呈立方形,合面宽大,有4-5个尖。
3.3.2牙根的数目和形态
上下前牙和第一二双尖牙为单根牙。上颌第一双尖牙多为双根,上颌第一二磨牙为三根,即近中颊根、远中颊根及腭侧根。
下颌第一二磨牙为双根,即近中根、远中根。
第三磨牙的牙根变异较多,常呈融合根。
3.3.3髓腔的解剖标志
髓室(pulp chamber):髓腔位于牙冠及牙根部的宽大部分,由髓室顶、髓室底和颊、舌、近中、远中六个壁构成。髓室角、根管口。
根管(root canal):髓腔位于根管内的细长部分。
根尖孔(apical foramen):位于根冠末端的开口处,牙髓中的血管、神经、淋巴管通过根尖孔与根尖周组织相连。
3.3.4牙体组织结构:
牙体组织结构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硬组织和牙髓软组织组成。
3.3.4.1牙釉质(enamel)为人体中最硬的一种组织。
3.3.4.2牙本质(dentin):硬度比牙釉质低。在牙本质小管中神经末梢是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时有酸痛感。
3.3.4.3牙骨质(cementum)构成和硬度与骨相似,牙骨质借牙周膜将牙体固定于牙槽窝内。牙骨质有修复功能。
3.3.5牙髓的特点:
牙髓神经为痛觉感受器,缺乏辨别和定位能力。
牙髓位于四壁坚硬的髓腔中,血管由狭窄的根尖孔进出,一旦发炎,髓腔压力增高,容易造成血循环障碍,牙髓逐渐坏死。
牙髓特有的成牙本质细胞,一生不断形成牙本质,对于牙根的继续发育和抵抗外界刺激具有重要意义。
民国时期学生装
3.4书写符号集方法
乳牙常用罗马数字代表,恒牙常用阿拉伯数字代表。”将上下牙弓分为四个区,面对患者进行顺时针记录,上颌右侧为1,左侧为2,下颌左侧为3,右侧为4。
牙齿的记录为中切牙1,侧切牙记录为2,以此类推。
为了标记牙冠的准确部位,临床上将牙冠分为五个面,即唇颊面、舌腭面、近中面、远中面及咬合面。
唇面:labial surface        La
颊面:buccal surface      B
舌面:lingual surface      L
近中面:mesial surface  M
远中面:distal surface    D
合面:occlusal surface  O
4口腔颌面部解剖
4.1骨与颞下颌关节
4.1.1上颌骨
面中部最大的骨骼。左右各一,两侧对称。于腭中缝相结合。不规则骨。分为四突一体。
构成眼眶底,鼻侧壁,鼻底,口腔顶部。
l65634.1.2下颌骨
下颌骨是颌面部唯一可以活动的骨骼。两侧对称,在正中线联合,呈马蹄铁形。下颌骨分为下颌体与下颌支两部分。西安管材研究所
4.1.3颞下颌关节:下颌髁状突、关节凹、关节结节、关节盘、关节囊、关节韧带
4.2肌肉
4.2.1咀嚼肌、附着在下颌骨上、司理开口闭口、下颌骨前伸与侧方运动、可分为开口肌和闭口肌、另外还有翼外肌。
闭口肌:嚼肌、颞肌、翼内肌
开口肌: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
翼外肌:附着于下颌颗状突颈部和颞下颌关节盘,司下颌的侧向及前伸运动。
4.3涎腺
口腔颌面部有三对大涎腺,即腮腺、颌下腺、舌下腺。此外还有小涎腺。
4.4血管
动脉:颌面部血液供应特别丰富,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舌动脉、颌外动脉、 颌内动脉、颞浅动脉。
面部静脉的特点:
静脉瓣少,当肌肉收缩或挤压时,易使血液反流,故颌面部的感染,特别是由鼻根至两侧口角危险三角区的感染,若处理不当,则易逆行进入颅内,引起海绵窦性静脉炎。
4.5神经
口腔颌面部的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运动神经主要是面神经
4.5.1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第五对颅神经。三叉神经的感觉神经自颅内三叉神经半月节发出,分为三支出颅,即眼支、上颌支、下颌支。
Ⅰ眼支(出眶上裂):分布于眼球及额部。
Ⅱ上颌支(出园孔):
1、碟腭神经;两小支经翼腭凹至碟腭神经结发出:
鼻腭神经分布于上颌3—3腭侧粘骨膜及牙龈
腭前神经分布于8-4 4-8腭侧粘骨膜及牙龈
腭中、后神经:经翼腭管下降出腭小孔,分布于软腭、悬雍垂和扁桃体。
2、上齿槽后神经:分布于876 678颊侧粘骨膜、牙龈、上颌窦黏膜、牙髓、 牙槽骨、牙周膜。
3、上齿槽中神经:分布于上颌双尖牙及6  6近中根牙髓、牙槽骨、牙周膜、颊侧牙龈和上颌窦黏膜。
4、上牙槽前神经:分布于上颌切牙、尖牙的牙髓、牙槽突、牙周膜及其唇侧牙龈。
5、眶下神经:分于睑、鼻、唇的皮肤及黏膜。
Ⅲ、下颌神经(出卵圆孔):含感觉和运动两种神经纤维,又称混合神经。
前股:
1、颊神经:分布于颊部粘膜、皮肤,直达口角及下颌678颊侧粘骨膜及牙龈。
2、肌支:主肌肉运动
后股:
1、下齿槽神经:下颌骨、下颌牙槽突、下颌牙齿牙髓、牙周膜。
2、颏神经:出颏孔,支配双尖牙以前的唇颊侧粘骨膜、牙龈及下唇部的粘膜、皮肤。
3、舌神经:支配口底粘膜、下颌舌侧牙龈、舌前2/3的粘膜、舌下腺。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29: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684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神经   黏膜   牙齿   下颌   部分   牙髓   牙槽骨   牙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