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学

牙周病学
第1章 绪论
Periodontology: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病理
Periodontics:牙周病诊治、、预防
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牙龈颜正常,不流血
牙体牙髓病、牙周病
健康的牙周组织是口腔内各种的基石(双向作用)
牙周病与全身性疾病的关系(牙周医学)
牙周病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有密切关系
第二章  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附着、支持、封闭、抵抗
第一节 牙龈
解剖、组织
解剖
定义:起源、部位、结构、作用
游离龈(边缘龈):龈沟
侧缘、顶缘
龈乳头
中央部分:龈谷
附着龈:角化、宽度
膜龈联合
牙槽粘膜
封闭
抵抗:上皮角化、固有层结缔组织致密、上皮钉突
组织
上皮
口腔上皮
沟内上皮(龈沟上皮)领航中国文艺晚会      部位、角化、层次、基底膜、通透性、细胞
结合上皮
结合上皮与牙的萌出:主动萌出(牙骨质、牙槽骨沉积)
被动萌出(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
生物学宽度
龈牙结合部
龈牙单位
结缔组织
1 胶原纤维
作用:①紧束游离龈,使其与牙面紧贴
      ②保持牙龈必要的硬度,使其承受咀嚼的压力
      ③使游离龈与牙骨质及相邻的附着龈相连
龈牙纤维
牙骨膜纤维        位置、起止、行程、作用
环形纤维
越隔纤维
2 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
3 基质
蛋白
蛋白多糖
透明质酸:主干
多糖
硫酸软骨素(糖胺多糖):以蛋白质为核心形成多糖亚单
位,存在大量阴离子,能结合大量水
糖蛋白:纤维粘连蛋白、骨粘连蛋白
作用
第二节 牙周膜(牙周韧带)
第3章 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第一节  牙周病分类
疾病的分类(classification)是建立在人类对该病的认识的基础上,它又转而指导临床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准确而统一的分类法,还有助于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按病理学分类
分类原则  按病因分类
                                        按临床表现分类
九章律
第2节 牙周病的流行情况
                                                  描述
牙周病流行病学研究目的  分析
                                                  实验
(1)牙龈炎
国内外调查显示总的规律是牙龈炎(gingivitis)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普遍,患病率(prevalence rate)在70%~90%左右。牙龈炎最早可见于3~5岁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和严重性也逐渐增加,到青春期达到高峰期,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有或轻或重的牙龈炎。青春期后,牙龈炎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缓慢下降。
(2)牙周炎
多数成人罹患的牙周炎(periodontitis)为轻至中度。重度牙周炎仅累及少数人,重症者可能只占人的5%~20%
牙周炎的患病率和严重性随年龄增加而增加。35岁以后患病率明显增高,50~60岁时达到高峰,此后患病率有所下降,这可能是一部分牙周破坏严重的牙已被拔除的缘故。
机械工程学报模板(3)牙周病损具有部位特异性
(4)牙周病和龋病的关系
第3节 牙周病的危险因素
决定因素
                        危险因素
                                    可操控因素
危险因素是疾病原因链的一部分,他们的存在与某一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有关,但不一定是必然发病,除去危险因素后,疾病也不一定痊愈。
易感性
atcc25922
第4节 牙周流行病学研究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章  牙周病微生物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口腔共栖菌和口腔正常菌
共栖(commens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在一起生活,对一方有利,能提供营养或其他益处,而对另一方无害或不受影响,或者对双方都有利,两者分开以后均能够独立生活。
                          作为生物屏障,抑制外源性微生物
            固有菌作用  维持口腔或全身(如消化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
                          刺激宿主免疫系统
                          发挥营养功能
                                    导致内源性感染
                        菌失衡    为外源性感染提供条件
                                    致敏宿主
2、牙周生态系
                                    颊上皮生态区
                        口腔生态系  舌部生态区
                                    龈上牙菌斑生态区
启东地震
                                    龈下牙菌斑生态区
                                        釉质区
                                  牙侧  暴露的病变牙骨质区
                                        氢氰酸上皮附着区
                                        结缔组织区
                    牙周袋病损
                                          牙龈上皮区
                                  牙周侧  牙龈结缔组织区
                                          骨缺损区
3、牙周病的致病因子
                              直接破坏
                                          免疫反应
                              间接破坏
                                          炎症反应
4、牙周病病因研究观点的变迁
PageKornman提出的牙周炎致病机制P38
第2节 牙菌斑生物膜
牙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体,它们构成较多相互有序生长的建筑式样生态体,是口腔细菌生存、代谢和致病的基础。
第3节 牙周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牙周定植、存活和繁殖
                            入侵宿主组织
                            抑制或逃避宿主防御功能
                  直接作用
                                                菌体表面物质
                            损害宿主牙周组织  有关致病酶
                                                毒素
                                                代谢产物
                            牙菌斑矿化成牙石
                  间接所用
第4节 牙周致病菌
Koch法则
①在同样的疾病中能发现同一种病原菌
②能从该疾病组织中分离出病原菌并纯培养
③这种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引起相似的疾病
④能从实验动物中重新获得病原菌纯培养
致病作用、防御功能
第5章 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
“局部”促进因素(local contributing factors)是指影响牙周健康的口腔和牙、牙合的局部因素(而非全身作用)。这些局部因素会促进或有利于牙菌斑的堆积;或造成对牙周组织的损伤,使之容易受细菌的感染了;或对已存在的牙周病起加重或加速破坏的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31: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684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牙周病   口腔   牙周   因素   疾病   作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