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 3.7 地形和地形图教案 (新版)浙教版

地形和地形图
一、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学会读等高线
难点:学会读等高线图,能根据等高线图说出相应的地形并进行应用
二、教学目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科学探究
1、在分析等高线图时,能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想法
知识与技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能说出陆地的五种地形及其分布
2、知道等高线的定义
3、学会读等高线图,能根据等高线图说出相应的地形
4、描述外力作用,如风等是如何“塑造”地形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对大自然产生兴趣
STSE
1、知道不同的地形对于人们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认可地球环境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你能认出这是哪里吗?”课件播放内蒙古大草原、黄山、珠穆朗玛峰。
提问:同学们,看完刚才老师所放的几张图片后,有什么感觉?
没错,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地球表面陆地的类型,简称地形。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1、地形的类型
提问学生有哪几种类型的地形?呈现: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
猜地形游戏,提问学生是如何进行判断的?请学生起来回答,根据学生讲述的地形进行补充。
在讲了山地的特点后,给学生介绍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提问] 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
2、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过渡:地球表面高低起伏,拥有多种多样的地形,那我们应该如何山峰等地形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出来呢?(学生应该能回答出:等高线图)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概念及其特点:
给出定义:等高线是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地形的起伏的图。z11硅钢片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并指图讲解,学生观察,初步认识等高线。让学生据图等高线的特点:
等高线的特点为:
(1)均为闭合曲线;
(2)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等;
(3)等高距全图一致;
(4)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坡度呈垂直状态便是陡崖;
3、认识五种地形部位
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便于登山。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易发源河流。
鞍部: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峭壁: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等高线重合。
做练习
4、地形的变化
过渡:来自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使地球表面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而在它的东段有一条深深的刻痕,即世界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地表的形态在不断地变化,既受地球内力的影响,也受地球外力的影响,如流水的冲刷和溶蚀、泥沙的沉积、风的吹蚀等。
介绍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沟壑、溶洞、三角洲和冲积平原。
在降水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漠,补充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
在高寒地区,在冰川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沈坚华
海浪作用形成海蚀柱,生物也会改变地形结构。
得出
主导
内力使地形高低不平,起伏加大
塑造师共同作用
外力使地形趋于平坦新金瓶酶
练习
三星i560总结知识点
板书
3.7地形和地形图
一、地形的类型
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二、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等高线特点:
(1)均为闭合曲线;
(2)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等;
(3)等高距全图一致;
(4)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
五种地形部位(特点可不写,让学生直接根据ppt填在书本表格中)
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便于登山。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易发源河流。
鞍部: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峭壁: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等高线重合。
三、地形的变化
流水:溶洞、三角洲、冲积平原、沟壑纵横
风力:风蚀城堡、沙漠、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
冰川:角峰、三角谷
波浪:海蚀柱
生物:珊瑚礁等
主导
内力使地形高低不平,起伏加大
塑造师共同作用外力使地形趋于平坦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21: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668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形   等高线   学生   风蚀   形成   起伏   影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