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新课标人教版_初二...

课题: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课时:2个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并对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黄土高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举例说明黄土高原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该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举例说明黄土高原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做出简要的评价,熟悉黄土高原的地
形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讨论导致的严重后果,使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和人地关系。从而了解生态建设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小组进行活动,引导学生质疑、概括、反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感悟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高分析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鉴别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黄土高原》的一段无声录像(20秒)。配以朗诵 刘成章《安塞腰鼓》一茂腾腾的后生……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声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同学们能否说出录像来自我国的哪个地形区
    生答:黄土高原
:那么黄土高原有多大?人们在那里过着怎样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对黄土高原进行一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录像:《黄土高原》
新课 教师:从录像中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板书: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教师:哪个小组能够帮助老师将录像中提供的关于黄土高原的数据整理出来?
教师:看来同学们观看录像是很认真的,从这组数据中我们不难证实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有人曾经形容如果将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做成1米宽和1米厚的黄土墙,则能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下面哪个小组能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具体分布范围?
教师:如果我们从北京出发,往什么方向走可以到达黄土高原?需要穿过哪座山脉?首先进入哪个省?
教师:哪个小组的同学到过山西和陕西?能否根据所见、资料和图8.2描述黄土高原的景观特征。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看了同学们收集的图片,用“千沟万壑”来形容黄土高原还真是不过分。这种沟壑纵横的景观是怎么形成的
教师:科学需要不断的探索,目前对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说法不一,“风成说”得到普遍的认可,需更加的完善,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学习,为科学的探索出一份力。
根据“风成说”黄土应该是均匀覆盖在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却又为什么形成沟壑纵横的景象?
绥化学院学报请同学们再来看一段录像。
板书: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教师:从录像中不难看出,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最真实的写照。水土流失为世界上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还记得我们学习过的黄河,下游被称为悬河,就是因为黄河从黄土高原带来大量的泥沙在下游河床堆积而成的。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这么严重?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教师:(拿着实验后的两个量杯)请同学们谈谈这两个实验说明的问题。
教师:对,地表缺少植被保护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请同学们读图8.4,归纳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教师:是因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千沟万壑?还是因千沟万壑导致的水土流失?
教师:对,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请同学们设计图表来归纳我们的结论。  教师:小结
 教师:请看屏幕上的资料:
板书: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
教师:水土流失加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人们难以摆脱贫困。请看图片
黑山论坛教师: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三代领导人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都作过重要的指示和批示。中央还明确提出:“加强封山育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淤地坝’等多种工程措施。
仔细倾听,观察录像。用心灵去感悟“天下第一鼓”的壮观。
学生:
学生(某个小组):
大马士革钢
面积
64万平方千米
海拔
1000~米
黄土厚度
100米,最厚可达150米
学生(某个小组):指图
学生: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包括: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东部和宁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
学生:从北京向西穿过太行山脉可以到达黄土高原,首先进入的是山西省
学生1:“黄土塬”:黄土覆盖得较厚的平地,又称“黄土平台”。四周流水切割,顶面广阔平缓,面积一般在数平方千米以上,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地区。 学生2:“黄土梁”:长条状的黄土高地,……顶
面一般比较平坦。学生3黄土峁:顶部浑圆……
学生讨论: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了解 “风成说”。
学生:我觉得雨水对黄土有冲刷的作用。
学生:流动的河流也能携带大量的泥沙。比如泥石流多发生在秃山上。
录像:《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分钟)
学生:三个学生配合做课本P69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关系的实验:
实验一:植被覆盖很好的坡地,被雨淋后的水土流失情况(看量杯内的水量和土量)。 实验二:植被破坏掉的坡地,被雨淋后的水土流失情况(看量杯内的水量和土量)。
学生:说明水土流失严重是由黄土高原缺少植物保护造成的。
学生(某个小组):归纳1.自然因素 地形气候黄土本身 2.人为原因 (1)毁林、毁草、陡坡开荒(2)开矿、修路使地表疏松。
学生1:植被的减少会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而地表的破坏又会加剧水土流失。
学生2: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还给黄河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学生设计: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恶性循环图。
资料:据有关资料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0.9%,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而1500多年前的黄河中游也曾“临广泽而带清流”,森林茂密,羊塞道。正是人类掠夺性的开发掠去了植被,带来了风沙,使水土流失把黄土高原刻画得满目疮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一水土流失面积广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全区普遍存。二流失程度严重,有大小沟道27万多条。三流失量大(黄河水的含沙量为多年平均35公斤每立方米,居世界之首)。面子理论四是水土流失类型复杂,治理难度大。
观看图片:贫困的黄土窑
阅读资料:在国家“八七”扶贫计划的592个贫困县、该地区就占有126个。目前仍有1000万人口尚未脱贫。
学生:观看录像,并获得资料——全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惟一的示范县5年新增高标准基本农田15.9万亩,农民人均增长1.4亩,达到3亩,列全省第一5年累计投入基本农田建设资金2.3亿元,实施土地整理开发项目891个在基本农田建设中,农民“零负担”
总结:
学生在嘹亮的信天游歌声中结束本课。
从音乐中感悟豪迈,在情境中进行教学。学生会在录像中很自然的得出结论黄土高原。
带着情感走入“黄土高原”。
既可以检验课堂学习效果又能够加强印象突出黄土高原的特点。
 
用实物投影将图8.1投在大屏幕上。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2010浙江高考语文
培养学生依据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现是建立在不断的探索中 
 
利用亲自动手实践去发现结论。
善于归纳总结,全面分析问题。
把语言变成图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为下面的内容埋下伏笔
情境教学
用心灵去感受
体验黄泛区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
[教学反思]
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发运用有效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主动学习,不是一个只能停留在理念上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探究等多种能力得到培养,使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学生的潜在能力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引导与开发。处于基础教育战线的老师们,让我们走出学科本位主义的涡漩,让学生多一些自由学习的空间,让我们一起在课改实践的摸索中,勇敢地迈出你每一次教法尝试的第一步,走过去,前面是个天,相信我们一定会迎来素质教育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作者简介﹒
吕新华,女,教龄十年,始终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上。在教学工作中认真钻研教材,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己任。02年被评为道里区首批学科骨干教师,多次参加省、市、区地理学科的赛课活动。
[点评]
1、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人本性”贯彻始终。
本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本课通过运用电脑多媒体,以及学生的特长表演和自主实验演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意识,充分体现了了以学生为本,以探究学习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能够在活动和快乐的情境中学到知识。
2、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环保意识和人文意识的培养。
本课教师通过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及通过多种教法的灵活运用和有机结合,使学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和人文意识。
3、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本节课教学过程从多媒体视频及图片的观看到动手实验,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对比、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道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金冬爱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2:16: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667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黄土高原   培养   黄土   教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