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考试标准

课程编号
教育学》课程考试标准
总学时:总学时:54                学分:3
一、课程性质与考试基本要求:
教育学是教师教育最基本的专业基础课,教育学期末考试属于目标参照考试。教育学考试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更有利于确保教育学教学大纲的实施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总目标,是要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观,初步掌握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系统地了解、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为学生学习其它教师教育课程奠定基础,并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基础教育教育教学问题与结合实际进行研究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
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三、试题类型:
题型一般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样题附后)。
四、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本章重点及考核要求]
1、识记并理解“教育”的概念。
2、理解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要理解这三个要素在当代的变化。
3、比较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教育的区别。
4、识记20世纪五种主要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理解他们的主要学术观点,并能结合实
际进行独到的评论。
5、理解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6、访问一些中小学教师,了解教育理论在日常教育生活和教育改革中的价值。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二)“教育”的词源
(三)“教育”的定义,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来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要素
(一)教育者    (二)学习者        (三)教育影响
三、教育的形态
(一)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三)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农业社会的教育        (二)工业社会的教育
(三)信息社会的教育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前教育学时期
二、教育学的创立
(一)教育学创立的主客观条件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主要标志
(三)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三、教育学的发展
(一)实验教育学                (二)文化教育学
(三)实用主义教育学            (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五)批判教育学
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一)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二)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三)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吴作人美术学校
(四)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五)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第四节  教育学的价值
一、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三、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二)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三)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四)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五)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第二章    教育功能
[本章重点及考核要求]
1.记住教育功能的含义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2。理解举例说明教育对人和社会的发展的正向功能的表现,
3.了解教育功能形成和释放的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亨利四世2012二、教育功能的类型
)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从作用的方向看, 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二、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
(一)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二)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宜万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李俊渠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最主要的就是促进政治的民主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 (二)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五、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六、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第四节  教育功能的实现
一、教育功能的形成
()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                  )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
()教育功能直接结果的产生
二、教育功能的释放
第三章  教育目的
[本章重点及考核要求]
1。明确掌握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质的规定性,了解其类型和功能。
2。理解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的基本依据掌握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3.了解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和人的价值取向应注意的问题。
4.理解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变化明确掌握新时期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
5。明确教育目的确立的基本依据,了解实现教育目的的策略。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
一、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
(教育目的的内涵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
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
(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    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
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
()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二)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三)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一、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基本依据
社会依据                            (二)人的依据
二、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中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确认
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一)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二)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
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                ()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对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意义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四、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            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神工一号)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            (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第四章    教育制度
[本章重点及考核要求]
1、识记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和义务教育的含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2、理解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突出强调“终身教育”)。
3、把握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4、运用学校教育制度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              (二)教育制度的特点
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一)政治      (二)经济        (三)文化
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及形成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指导学生自学)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现代学制主要由两种结构构成: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二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
(一)双轨制: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制。
(二)单轨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制。
(三)分支型学制: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学制结构就是分支型学制.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一)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二)从横向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二、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形态
(一)教育的结构层次: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认。
学前教育(幼儿园);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二)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一)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基础教育薄弱,学校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经济建设大量急需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未得到应有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活力,高等教育内部的科系之间、层次之间的比例失调。
(二)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三)1993年2月13日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
(四)我国现行学制还需要继续改革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本章重点及考核要求]
1、了解教师职业的由来、发展及教师的职业角与形象;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28: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649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育   功能   教育学   发展   目的   制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