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以“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

2021年第09期 No.09,2021
历史教学
History Teaching
总第862期
Sum No.862
威海地税•教学设计•
两次世界大酬亚非拉_«运动特点—以“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为例
吴斯琴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201203)
丨关键词]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阶段性特点,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丨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丨文章编号j0457-6241(2021 )09-0059-08
在统编教材之下,如何理解与把握新教材 想必是每位一线教师的必修课。笔者在进行《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教学时注意到,与以往相 比,新教材增加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篇幅。其中包括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6 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21课“世 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统编教 材以时序为基本线索,较为清晰地呈现了亚非 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脉络。众所周知,资本主 义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即为殖民 体系的建构,而两次世界大战又与殖民地问题 密切相关。教材扩充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 相关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影响现代世界 发展的重要因素。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教学中厘清亚非 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基本线索十分必要。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为例,尝试从单 课教学首寻突破,为今后探索亚非拉民族解放 运动史的专题教学抛砖引玉。
一、寻问题,突破难点
前文提到,《中外历史纲要(下)》以时序为 基本线索,通过第13课、第16课及第21课的相关内容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始末铺陈道 来。笔者之所以选择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 运动的高涨”进行课例分析,是因为第13课“亚 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可视为亚非拉争取民族解 放运动的开端;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是亚非拉成功摆脱殖民压 迫的终点,这两个阶段的民族解放运动的
特点 鲜明,较为容易把握。相比而言,第16课呈现的 是两次大战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作为亚 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长河中的一个阶段,阶段性 特点较难把握,这也正是本课的难题之一。
与阶段性特点相比,两次大战间亚非拉民 族民主运动的区域性特点更难把握。第16课共 涉及15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和地区民族民 主运动的领导力量、斗争方式、斗争对象、阶段 性任务、阶段性成果均有不同。既要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又不可以偏概全,忽略整体。如 何整合碎片化内容,在重构教材知识体系的基 础上推论出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区 域性特点,此为本课的难题之二。
此外,笔者还注意到第16课的标题中有 “高涨”二字,但是教材呈现出的这一阶段的亚 非拉民族解放斗争大多以失败告终或陷入低谷,如此看来教材的叙述逻辑似乎与标题中的 “高涨”二字相悖,那么“高涨”该如何理解?又该
59
如何体现?此为本课的难题之三。
综上,笔者在学术内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一 个设计思路: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脉络视为 一条基本线索,想要充分认识两次世界大战间 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就必须明晰这一时期 民族民主运动的阶
段性特点。只有明确阶段性 特点,学生才能清楚地区分不同时期的民族解 放运动的发展概况、理解不同阶段的民族解放 运动的历史意义。
既如此,如何明确两次大战间亚非拉民族 民主运动的阶段性特点?单元视域给予了我们 突破口。教材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 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涵盖4课,其中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和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分别 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十月革命,这两大历 史事件深刻影响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 阶段性特点。笔者认为,若简单地以第一次世界 大战和十月革命作为背景直接分析过于泛泛,不利于学生理解。笔者在兼顾宏观视角的同时,聚焦威尔逊主义中民族自决权的提出对亚非拉 民族自决意识觉醒的影响,分析并推论出阶段 性特点一;借助十月革命后共产国际的成立给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带来的新面貌,归纳出阶 段性特点二。后文将详细阐释两个阶段性特点 的由来,此处略述。
在区域性特点的把握上,笔者尝试重点分 析“亚非拉”三大区域中的典型国家,从典型国家 的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中到能够代表所属区 域的共性,再结合其他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发 展概况推论出亚非拉各自的区域性特点。区域 性特点的得出,既能帮助学生把握亚非拉民族民 主运动的各自发展状况,又可以比较出不同地区 的民族民主运动在发展程度上的差别,观察这一 阶段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多样性Q
男生女生金版封面
笔者在突破上述难题的过程中,最终形成 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基于时代特征从阶段性 特点——区域性特点—
—阶段性历史作用,形 成一条从时间到空间再到时间的逻辑链,教学 中彰显时空观念下的历史解释。
二、 教学目标
三吉卯基于时空,了解两次世界大战间亚非拉民 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基于史料,多角度解读 不同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概况和典型案 例,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呈现更为广 泛和深入、与国际共运相结合的阶段性特点及 区域性特点;理解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亚非拉民 族民主运动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深远影响。剑麻纤维
三、 教学环节
导人:
材料1:1919年,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与民族 解放相关的事件(图1)。
1919年埃及华夫脱党领导反英运动
1919年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图1
60
提问: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亚非拉 民族解放运动为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掀起新 的高潮?
设计意图:借助地图,聚焦1919年,了解亚 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时空背景,由时代特征生 发问题、切入课题。
探究1:探究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 因和阶段性特点。
设计意图:此为教学重点。一战后,亚非拉 民族民主运动在战前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不断 扩大。众所周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构建战后国 际秩序时多次提议要给予殖民地主权和自治 权,也就是所谓的“民族自决”。无论威尔逊目的 是何,不可否认的是,“民族自决”的提出与亚非 拉人民的夙愿不谋而合,亚非拉在争取民族自 治甚至是独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民族自决” 的口号,“民族自决”也成为战后亚非拉人民最 关注的政治权益。然而当“民族自决”在殖民地 半殖民地彻底落空之际,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的斗争之势被彻底激发。尽管动机和后果不一 致民族自决”的提出仍可看作是战后亚非拉 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基于上述认识,教学 中可借助相关的图文史料,引导学生进一步探 究阶段性特点一。
事实上,阶段性特点一在延续以往民族解 放运动特点的基础上注人了时代特点,但体现 更多的仍是民族解放运动延续性的一面。因此, 仅凭阶段性特点一还不足以宏观的认识这一阶 段的民族民主运动,阶段性特点二的补充十分 必要。十月革命后,列宁有意识将世界革命的重 心从西方转向东方,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与 东方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的20世纪的“世 界革命”运动。因此,十月革命开创的世界革命 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了 20世纪非殖民化运动的进程和方向,在一 定时期内使相当一部分新兴国家走上了类似苏 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11笔者认为,借助十月 革命后共产国际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
响,引申出的阶段性特点二,不仅能充分体现两 次大战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与以往相比的独 特之
处,更有益于学生此后理解殖民体系瓦解 后新兴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相关问题。在设计 本环节两个阶段性特点时遵循了 一定的逻辑递 进关系,力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代特征生 发阶段性特点的唯物史观。
材料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一战期间和战 后欧洲政治版图(详见图2、图3)。
提问:传统帝国崩溃后的欧洲政治版罔有 何显著变化?
设计意图:之所以出示这两幅地图,是为了 引导学生关注战后欧洲新兴民主国家的出现。 观察图2并结合所学,可了解传统帝国控制下 的欧洲政治版图;比较图3,可看到战后欧洲政 治版图的明显变化。在设问方面,如果不明确问
余伟民:《十月革命对20世纪世界历史的影响》,《史林》2017年第3期
② ®
《中外历史纲要(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fU9年,第84、86贸,审图号:G S (2019>3381号
61
题指向,学生会得出很多结论,也许会与设计意 图相偏离,因此在设问时教师应明确问题指向,引导学生将关注点置于一战削弱了帝丨E]主义和 殖民主义力量,战前的四大帝国在战后被图中 所示的新兴民族国家取代
材料3:1918年1月8日,他(成尔逊)在国 会演说中提出了和平“十四点原则",作为建立 “世界和平的纲领”其主要内容包括恢复各国 领土,实现民族自决1
提问:新兴民族国家享有的权利是什么?
基于冋答追问:“r族n决”对于尚未完成 独立的地K有何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威尔逊“十叫点原则”中处理战后欧洲领土问题的准则,认识“民族A 决”的内涵,理解“民族自决”作为民族国家享有 的重要政治权利,对尚未独立地K争取民族独 立的运动产生一定影响。
材料4: 一战也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国际政 治生活,帮助他们熟悉军事技术装备和新式武 器,使他们开阔眼界,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纲领”、英国首相劳 合•乔治关于民族自决原则的声明,也使殖民地 人民民族自决意识和民族独立观念大大强化2设计意图:补充史料,进一步引导学生认 识,民族A决原则在殖民地引起了广泛关注。尽 管这一原则的提出并非是为了真正意
义上解决 战后殖民地问题,但这并不妨碍其在欧洲以外 地区的呼声高涨,“民族n决”正逐步发展为战 后世界公认的普遍性权利
提问:“民族自决”是否真正应用在了殖民 地半殖民地地区?
基于回答追问:这对翘首盼望独立的亚非 拉人民将产生何种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战争将亚非拉广 大地区卷人了国际政治生活,受民族自决原则 的影响,亚非拉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增强。而 “民族自决”的破灭不仅激化了亚非拉人民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乂成为推动两次大战 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重要w素
材料5:出示图片,聚焦延续与变迁在电子 课件展示时,此图的动态演进,形象地展示了 I1)世纪末至2(1世纪初到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亚非 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变迁,限于纸媒,此处省略提问:对比可知,两次大战间的民族民主运 动有何特点?中小学资产管理系统
设计意图:从某种程度而言/‘民族纟丨决”推 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但是学生对 此阶段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情况尚无清晰认识,无法精准推断出两次大战间的民族民主运 动的特点。因此,笔者力图借助最直观的方式引 导学生认识两次大战间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 动通过对比可知,两次大战间的亚非拉民族民 主运动比此前涉及的国家更多、范围更广。简述 前一阶段未完成独立诉求的国家在
这一阶段仍 继续深入斗争。进而可引导学生理解,两次大战 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呈现出更为广泛深人的特点,并明确“广泛深入”为阶段性特点一。
再次出示战后欧洲的政治版图,教师讲述 正值亚非拉人民深受一战荼毒之际,远东的俄 国正在发生剧变。
材料6:同时,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 权不仅对内力求以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原则来 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且对外摒弃沙皇俄的帝 国主义对外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压迫和 殖民奴役,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有权决定 自己的命运,取消沙皇政府与中国、土耳其、伊 朗等国订立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支持被压迫民 族的正义斗争 3
提问: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亚非拉的民族民 主运动有何意义?
设计意图:基于对十月革命世界影响力的 分析,启发学生认识十月革命对亚非拉民族民 主运动的鼓舞作用。讲述十月革命后,列宁有意 将世界革命的重心转向东方。1919年共产国际
①王斯德主编,郑寅达、余伟民著:《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支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谭碧生2(101年,第14页
②③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上海:学林出版杜,1999年,第33、34页
62
在莫斯科成立,其T作重心即为支持亚非拉的 民族民主运动。
材料7:出示中共一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图片(略):,
设计意图:由于教材未提及相关内容,为便 于学生理解,笔者借助出席中共一大的两位共 产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和马林,引导学生认识,在1921年至1927年,特别是在1924年至1927 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曾经在共 产国际的正确指导之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 领导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之下,得到迅速的发展 和伟大的胜利。讲述共产国际帮助亚洲和拉美 多国成立了共产党组织,并支持由各国共产党 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史事。引导学生认识在 共产国际的引领下,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转 而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相结合,亚非拉的民族 民主运动被纳人世界革命的浪潮之中,从而进 一步推动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引导学生认 识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下,各国共产党纷 纷建立并逐渐成长为领导本国民族民主运动的 重要力量。
基于上述分析追问: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高涨的另一阶段性特点可归纳为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行分析并归纳,这一 阶段的民族民主运动出现了以共产党为代表的 新领导力
量。教师应明确指出“新领导力量”为阶段性特点二。呼应前文所述,阶段性特点二突 显了时代特征。
材料8:出示两次大战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 动的分布示意图(图略)
设计意图:简述由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的历史与社会状况不同,引导学生认识这一时 期的民族民主运动还呈现出各具特的区域性 特点,明确此为特点三。如果说阶段性特点是基 于时代特征,那么区域性特点就是基于空间特 征。如此设计有助于引导学生运用时空观念整 体把握这一阶段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提问:不同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究竟呈现 何种面貌?借问促思,过渡到下一环节。
设计意图:回顾本环节,笔者借助图文史 料,解释两次世界大战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高涨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特定时空对历史发 展的影响,体会历史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 果;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的方法归纳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阶段性特点。
探究2:亚洲运动何以走向高潮?
学生在掌握阶段性特点和区域性特点的基 础上,对两次大战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有 了一定把握,自然会进一步追问各个地区的民 族民主运动是如何进行的。若一味追求详尽,学 生最终接收的只是一些零散的、无联系、无重点 的碎片化知识,这显然不符合高中历史课堂应 达成的学科素养。
课标对于本课的内容要求是: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 国际秩序的影响。1因此,后续教学重点应力求 透过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各自表现及发展程 度,勾勒出这一阶段运动的整体趋势,回应核心 问题: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历史洪流究 竟给战后世界带来何种影响。基于此,笔者在选 取典型事例并进行描述时有所取舍,教学始终 紧扣内容主旨,逐一达成目标素养。
亚非拉三洲的民族民主运动,由于亚洲所 涉国家最多、范围最广,因此首先引导学生关注 亚洲概况。由学生自行归纳亚洲民族民主运动 的基本状况。教师讲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 导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之下的大革命中,中国收 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的侵华势力;越南则掀起了由共产党人参与的 反法斗争;印度尼西亚在印尼共产党的领导下 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民族大起义。引导学生体会 各国共产党在推动亚洲民族民主运动走向高潮 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一 时期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斗争方式多样,出现 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笔者在本环节的 教学中将重点落于此。选取印度为典型代表并 非意在表明印度可以代表整个亚洲,而是为了 突出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独树一帜,旨在说明 领导力量、斗争方式的多样化促成了亚洲民族
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16页
63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1:26: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642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民族   特点   学生   阶段性   运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