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8.0级地震及未来地震趋势分析

四川汶川8.0级地震及未来地震趋势分析
林怀存;许萍;代磊
【摘 要】本文介绍了四川省汶川县8.0级地震前给出的趋势异常, 即中国大陆M≥7.7级地震活动成组性和苏门答腊-中蒙交界地区M≥7.7级地震震中南北往返迁移等. 文中根据中国大陆M≥7.7级地震活动成组性特点, 指出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发生可能标志着自2001年至今形成的M≥7.7级地震活动组结束. 但是, 中国大陆未来3年有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 鉴于特定区内的地震活动特点, 文中指出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可能是华北地区未来发生大震的震兆.
【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
【年(卷),期】2008(000)007
【总页数】6页(P30-35)
【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中国大陆;华北地区;巨震活动组;震兆性
帝京景物略
【作 者】林怀存;许萍;代磊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作者单位】山东省地震局,济南,250014;山东省地震局,济南,250014;山东省地震局,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表皮生长因子中 文
【中图分类】P315.7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对汶川及周围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随着人口高度集中和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地震趋势预测的社会要求更加迫切。目前对地震大形势预测的思路和方法是针对历史地震活动强弱的特点,利用地震的迁移性、重复性、轮回性、周期性以及统计分析和最优分割等方法来判定未来一个时间段内地震活动的发展趋势。笔者对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8.1级和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8.7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地震形势进行了研究[1,2],指出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的发生,预示着中国大陆M≥7.7级浅源地震进入第5个活动组,在未来1—10年内,距昆仑山500~1000 km范围内具有发
生M≥ 7.7级地震的可能。笔者针对中蒙交界-苏门答腊M≥7.7级地震震中南北往返迁移特点,指出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8.7级地震后,应注意在条带的中北段发生M≥7.7级地震(图1)。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是继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8.1级和2003年9月27日中俄蒙交界7.9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增强显示,同时又是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8.7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应力大释放。那么汶川8.0级地震的发生,对中国大陆未来的地震形势如何估计?未来几年中国大陆是否还会有类似强度的地震发生?为把握当前地震活动的发展趋势,我们在原来工作基础上,对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地震形势进行简单介绍,并对8.0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和华北地区地震形势进行简单讨论。
文献[1]指出,中国大陆M≥7.7级地震活动具有区域性和成组性特点,即一个活动组内的M≥7.7级地震一般发生在半径500~1000 km范围内。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共发生M≥7.7级地震14次(表1),图2中给出了14次7.7级地震的时间分布,分析可知,M≥7.7级地震的成组性分布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在特定的区域、同时孕育着二个或者几个孕震区,形成了整体成组和区域分布的特点[1]。由图2可知7.7级地震除具有成组的特点外,组与组的平静持续时间具有逐渐增长的特点(15年、17年、20年和26年)。每个活动组持续时间在4—12年之内,一个活动组有2~3次地震组成,活动组内发生
的7.7级地震间隔时间在3个月—6年。通过上述分析,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8.1级地震开始,在约6.5年的时间内中国大陆先后发生三次7.7级地震,如果以1900—1976年4个7.7级地震活动组持续时间和每个活动组发生的7.7级地震次数(2~3次)为依据,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8.0级地震的发生可能标志着中国大陆第五活动组趋向结束。
在约6.5年(2001-11—2008-05)的时间段内,中国大陆先后发生3次巨大地震,为了对未来地震形势作出判断,表1中给出了1900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7.7级地震后3年内发生的7级地震。简单分析可知,中国大陆1900年以来发生的14次M≥7.7级地震,其中10次地震后3年内有M≥7级地震发生,仅有1927年5月23日甘肃古浪8.0级地震后3年内无7级地震活动。考虑到2001年11月11日昆仑山8.1级地震后,不足两年于2003年9月27日在中蒙交界地区发生7.9级地震。由此可知,中国大陆发生M≥7.7级地震后,未来3年发生7级地震的达11例(表1)。用这种直观的简单统计可知,中国大陆发生M≥7.7级地震与未来3年7级地震活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因此,未来3年内中国大陆存在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3.1 南北地震带南段地区
所谓特定区的震兆性,是指在一个地震活动期内,在一块体特定区内发生的中强地震预兆
着未来1—10年内将发生7级地震的区域[3]。笔者在研究4.7~6.5级地震活动特征区的震兆性一文中指出,位于南北地震带(21°N~32°N,98°E~104°E)内的东川—巧家地区(26°N~27°N,102.5°E~103.5° E)和位于华北地区(34°N~42°N,太行山前断裂以东-123°E)的淄川—临沂(34.5°N~ 37.2°N,117.5°E~118.5°E)、深县—河间(38°N~38.5°N,115.5°E~116.5°E)发生4.7~6.5级地震具有震兆性。
智能气功
表2中给出了1900年以来发生在东川巧家地区的22次4.7~6.5级地震,与发生在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图3)的7级地震活动具有很好的呼应关系。特定区内最近发生的一次地震为2005年8月5日会东5.0级,此次地震后的第3年于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地震。因此特定区内的中强地震活动可作为南北地震带中南段M≥7级地震的震兆。
3.2 华北东部地区
本文中的华北东部地区是指太行山前断裂带以东,围绕鲁中南和冀渤平原周边的沂沭带、河北平原带、临沂-菏泽带和唐山—渤海带构成的地震块体(图4)。
该块体自华北第三活动期以来,共发生7级地震10次(表3),通过分析得出淄川—临沂和深
县—河间特定区内4.7~6.5级地震10次,这10次地震中仅有两次中强地震(1620年齐东4.7级和1859年临沂5.5级)没有对应。最近发生的1995年9月20日苍山5.2级地震,此次地震后华北地区没有7级地震发生,但是华北地区1996—1998年先后发生了3次6级地震(1996年5月3日包头6.4级、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以东海域6.1级和1998年1月10日张北6.1级)。
表3中给出了1538年以来发生在深县-河间特定区内5次4.7~6.5级地震,前四次分别对应了唐山、渤海发生的4次7级地震,说明该特定区内的中强地震活动与未来强震的发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最近一次是2006年7月4日发生在河北文安(38.93°N,116.48°E)的5.1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位于特定区的边缘部位,认为文安5.1级地震也具有一定的震兆意义。
笔者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1-3],对近期发生的特殊地震事件开始工作,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斯蒂文 斯皮尔伯格
(1)据中国大陆M≥7.7级地震成组性活动特点,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8.0级地震的发生,可能预示着中国大陆M≥7.7级地震活动组结束。
(2)汶川8.0级地震前显著的长期趋势异常有,苏门答腊—中蒙交界M≥7.7级地震震中南北往返迁移性、中国大陆M≥7.7级地震成组性以及特定区内地震的震兆性等。
(3)据7.7级地震与3年内7级地震对应关系,中国大陆地区未来三年仍有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
(4)鉴于河北深县-河间特定区内4.7—6.5级地震活动与华北地区7级地震的对应关系,2006年7月4日文安5.1级地震的发生,可能对未来华北地区中强地震有指示意义,值得关注。
本文工作内容主要是中长期趋势预测探索,这些方法和一些初步结论可能对我国大陆7级地震趋势判定和华北地区地震危险性追踪有一定的意义。综述论文
(作者,代磊:dailei@eqsd.gov.cn)
【相关文献】
[1]林怀存,李霞,苏鸾生,等.中国大陆M≥74级地震活动的特点及趋势分析.地震,2002,22(3):71-76
[2]林怀存,吴延河,周翠英,等.印度洋8.7级地震及对未来地震趋势的讨论.国际地震动态,2005(1): 32-37
[3]林怀存,郭爱香,刘希强.44~62 级地震活动特定区的震兆性.地球物理学报,1998.41(增刊): 263-269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8:37: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641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地震学整理
标签:地震   发生   活动   大陆   中国   特点   地区   华北地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