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10664_渭河盆地东南缘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的浅部结构及晚第四纪活...

第45卷 第2期2023年4月
地 震 地 质
SEISMOLOGYANDGEOLOGY
Vol.45,No.2Apr.,2023
doi:10.3969/j.issn.0253-4967.2023.02.011西方唯美主义
李晓妮,杨晨艺,李高阳,等.2023.渭河盆地东南缘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的浅部结构及晚第四纪活动[J].地震地质,45
(2):484—499.
LIXiao ni,YANGChen yi,LIGao yang,etal.2023.ShallowstructureandLateQuaternaryactivitiesofbranchfaultsonthenorthern
sideoftheWeinantablelandinthesoutheasternmarginoftheWeiheBasin[J].
SeismologyandGeology,45(2):484—499.渭河盆地东南缘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的
浅部结构及晚第四纪活动
李晓妮1) 杨晨艺1) 李高阳1)
 冯希杰1) 黄引弟1
)李陈侠1) 李 苗1) 裴跟弟2) 王万合2
1)陕西省地震局,西安 710068
2)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 710077
摘 要  渭南塬前断裂是渭河盆地东南缘一条重要的近EW向的全新世活动断裂,与1556年华县8级特大地震的发生密切相关。该断裂的北分支———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通过渭南市区,查明该北侧分支断层的展布、浅部结构、晚第四纪活动性以及发震能力,对于当地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
意义。文中通过浅层地震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结合地面地质调查,对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的展布、结构特征以及晚第四纪活动性开展研究。4条测线的浅层地震勘探揭示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与渭南塬前断裂平行展布,两者呈阶梯状正断层结构关系。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错断多套第四纪地层,显示出生长型正断层特征;可识别的上断点埋深为95m以浅,晚更新统的垂直错距为16~20m;在剖面上表现为宽200~1800m的次级断陷带,具有阶梯状正断层和小型地堑结构。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揭示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距今1
9ka以来仍有活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平均垂直运动速率为0 07~0 26mm/a。结合地表的断层陡坎和断错地貌现象判定,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与渭南塬前主断层同样具有较强的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性,不能排除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曾经参与1556年华县8级大地震破裂的可能性,亟需针对其潜在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开展相关研究。关键词  渭河盆地东南缘 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 断层活动性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
探测
中图分类号:P315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967(2023)02-0484-16
〔收稿日期〕 2022-07-21收稿,2022-09-19改回。
〔基金项目〕 陕西省防震减灾“十二五”重点项目“渭南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2011]842)”、“关
中地区大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22JQ-298)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2022JQ-298)共同资助。
通讯作者:李高阳,男,1982年生,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活断层探测及地震地质研究,E-mail:150218968@qq.com。
0 引言
渭河新生代断陷盆地夹持于秦岭与鄂尔多斯2个地块之间,盆地的发育和发展过程、构造活
2期李晓妮等:渭河盆地东南缘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的浅部结构及晚第四纪活动动直接受2个地块的相对运动共同制约(国家地震局“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裂系”课题组,1988;张国伟等,2001;张培震等,2003);喜山期以来,秦岭造山带与鄂尔多斯块体之间形成了NW-SE向的拉张环境(王景明,1984;张宏卫等,1992;Tangetal.,2015),使得渭河盆地成为以正断层作用为主的水平拉张型断陷盆地(彭建兵,1992;张国伟等,2001;韩恒悦
等,2002;Zhangetal.,2011;任隽等,2013),同时受到左旋水平剪切作用影响(Zhangetal.,1998;Sun,2005;张培震等,2
006;Liuetal.,2013;张岳桥等,2019)。渭河断陷盆地边缘及内部活动断层发育、运动强烈,至今仍处于持续的伸展、沉降与沉积状态中(邓起东等,1999;王红伟等,2010)。活动断层突发错动不仅是地震产生的根源,也是地震灾害的元凶;地震时,沿发震断层区域的破坏程度和地质灾害最为严重。因此,识别活动断层、探测活动断层的准确位置,研究其最新活动性、评价其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是做好地震灾害防御的重要基础,尤其是针对大城市及其周边的活动断层(方盛明等,2006;杨晓平等,2011),更要全面开展相关研究。
走向NEE—近EW的渭-华断裂带由渭南塬前断裂(F1)和华山山前断裂(F2)共同组成,是渭河盆地东南缘的重要控制边界,也是1
556年华县8级大地震的发震构造,具有发生大地震的构造背景与能力(图1)。其中,渭南塬前断裂是渭-华断裂带中的全新世活动断层,研究程度相对较高(李高阳等,2016)。然而,渭南塬前断裂的北分支———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虽然规模较大,但由于其距渭南市较近或经过该市区时为隐伏断裂,至今的研究程度仍较低,缺乏有用资料。该北侧分支断层是否与渭南塬前断裂相同,均为全新世活动断层?其在渭南塬前及渭南市区的具体位置与展布、浅层构造结构、垂直运动速率如
何?是否参与了1556年华县8级大地震的地表破裂活动?探究以上问题对于查明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的构造特征和活动性及对评价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布设4条浅层地震探测剖面和1条钻孔联合探测剖面(图1),拟查明该分支断层的近地表构造图像、上断点断错层位及埋深,并获取其晚第四纪垂直滑动速率等基本参数,以期为该分支断层所在地区城市的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新的地震地质依据,同时为深入研究1556年华县8级大地震的发震断裂及其地震构造条件、断裂活动方式等提供新的信息与认识。
1 渭南塬前断裂及其北侧分支断层概述未来100年大预言
由F1和F2断层组成的渭-华断裂带总体走向近EW,平面展布呈舒缓的波状,为一组南升北降的正断层活动带,也是渭河盆地晚第四纪时期活动最强烈的断裂带之一(李永善,1992)(图1)。根据渭-华断裂带的空间位置、几何展布、走向变化及与两侧的地质地貌差异,可将其分为东、西2段。东段分布于华山山前,称为华山山前断裂(F2);西段分布于渭南塬前,称为渭南塬前断裂(F1)。西段的渭南塬前断裂(F1)北侧约2km存在大型次级平行分支断层,称为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其与F1和F2断裂共同组成了渭河盆地东段与华山的分界,同时也是渭南塬与固市凹陷的分界断裂(图1)。因此,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可能是参与控制渭河盆地东南缘的主要活动断裂之一。
渭南塬前断裂(F1
)西起渭南戏河口,向E经禩河延至华县马峪口,长约54km;其在马峪口—赤水河段走向NWW,在赤水河—禩河段走向近EW,在禩河以西走向为NE—NEE,多以折线或斜列方式展布,断层面N倾,倾角为60°~70°。该断裂的最新活动表现为错断全新世地
偏硅酸
84
地 震 地 质45卷
图1 a渭河盆地的活动断裂格局及其在大区域活动构造中的位置;b渭河盆地东南缘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       层的展布、浅层地震测线和钻探剖面的位置
Fig.1 ThepatternofactivefaultsintheWeiheBasinanditspositioninlarge scaleactivestructures(a),anddistri butionofbranchfaults,shallowseismicline,anddrillingprofilelocationmaponthenorthsideoftheWeinan       TablelandPiedmontfault
inthesoutheasternmarginoftheWeiheBasin.
F1渭南塬前断层;F
华山山前断层;F
秦岭北缘断层;F
桃川断层;F
渭河断层;F
扶风-礼泉-富平断层;F
渭河盆
地北缘断层;F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8口镇-关山断层;F
双泉-临猗断层;F
10
临潼-长安断层;F
11
骊山山前断层;F
12
华山西缘断层;F
13
陇县-
       岐山-马召断层;F
14泾阳-渭南断层
684
2期李晓妮等:渭河盆地东南缘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的浅部结构及晚第四纪活动
层、河谷和冲沟口的最新阶地和冲洪积扇;沿主断层及其南、北两侧分布一系列阶梯式正断层,形成全新世陡坎带,宽度在数十米至数百米之间,垂直断错全新世地层6~7m,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 29mm/a(李高阳等,2016)。物探和深井资料表明,跨过渭南塬前断裂及其北侧分支断层,两侧上新世地层的高差约为1000m,早更新世地层的垂直错距在500~800
m之间,中更新世黄土地层的垂直错距约为200m;其中渭南塬前断裂南侧相对抬升、北侧相对下沉,形成现今高差达50~300m的断层崖和10~100m的阶梯状断层陡坎(李永善,1992)。以上现象说明,渭南塬前断裂及其北侧分支断层从上新世开始发生以正断为主的倾滑运动。然而,目前未知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是否与渭南塬前断裂相同,也存在晚第四纪和全新世活动。
2 浅层地震探测与结果的构造解释
2 1 测线布设、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
为获得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的准确位置、上断点埋深以及晚第四纪活动证据,本研究在野外跨越该断层完成了4条测线的浅层地震反射探测。测线的编号为WN1、WN2、WN4和WN6,具体位置见图1b。
采用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DZ型数字地震仪作为数据采集仪器。数据采集工作使用320个地震道,非对称中点放炮。激发源采用美国ION公司生产的AHV-Ⅳ型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最大出力30 9t。扫描方式为线性升频扫描,扫描频带为10~110Hz,扫描长度为12s。使用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主频为60Hz的检波器,每串4个,采用点组合方式接收。根据现场试验情况,4条测线均采用3m道间距、中间激发两边不对称接收、25次覆盖的观测系统。
地震原始数据的处理工作在Sunbland2000工作站上进行,使用法国CGG公司的地震数据处理软件。采用线性动校正处理,选取每条检波线上某一偏移距范围的道,利用线性动校正模块把单炮记录的初至拉直。由于渭南市区的地表有一定起伏,尤其是前进路WN4测线和禩河WN6测线的塬上部分高差变化较大,且低速、降速带的厚度变化较大,导致观测到的时距曲线不是一条双曲线,而是一条畸变的曲线,不能正确地反映地下的构造形态。因此,采用静校正使畸变的时距曲线恢复成双曲线,以便进行校正后可实现同相叠加。根据渭南地区的资料特点,本次选择了固定基准面初至折射静校正的处理方法,经过静校正后,记录的初至和反射双曲线光滑、连续,资料的信噪比得到了明显提高。
2 2 地震剖面的地质层位标定与断点参数
参考研究区已有的钻孔和地震勘探剖面资料及水文地质、区域地质剖面等,对4条测线地震时间剖面上不同反射波组对应的地质层位及其顶底界面进行标定,以确保剖面地质解释结果的准确与可靠性。基于地质层位的标定结果解释了4条测线地震时间剖面的反射层位及断点和断层,相关断点的参数汇总于表1。结合所收集的资料综合分析,在各剖面上共识别出3组或4组强反射界面,从顶到底分别是T1、T2、T3、T4。其中,T1推测为中更新统 湖组上部的反射波(即Q2
内部界面),呈近水平状,可在全区连续追踪,且具有能量强、连续性好、频
率高等特征。T2为中更新统 湖组底界的反射波(即Q2
底界),呈近水平状,该波组发育,主
要表现为能量强、连续性好等特征。T3为第四系底界三门组的反射波(即Q1
P底界),该波组
抑菌地 震 地 质45卷
发育,连续性好、频率高,在沉积厚度大的盆地部位易于识别和追踪。T4推测为新近系上部张家坡
组与第四系底界之间的强反射波(即NX界面),该波组在盆地区较发育,但在盆内的相对隆起部位不发育,局部可连续追踪。具体层位、断点的性质及其判定,参见下文对测线WN1、WN2、WN4和WN6时间剖面的解释(2 3—2 6节)。
表1 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浅层地震勘探的断点及其相关参数
Table1 Thebreakpointofshallowseismicexplorationanditsrelatedparametersofthebranchfault
onthenorthsideofthefrontofWeinanyuan
测线名称
断点编号性质倾向视倾角
/(°)断距
上断点埋深
影驰gts250上将版/m
上断点地表
投影经纬度坐标
WN1
DF1-2
正断层N40100m深度处断距约15m
≤9534°29′15.23″N,109°25′12.55″EDF1-3正断层S632m11034°29′35.41″N,109°25′12.49″EDF1-4
正断层N626m
36534°29′32.03″N,109°25′07.82″EWN2
DF2-2正断层N75160m深度处断距约4m≤9534°29′22.40″N,109°27′16.77″EWN4
DF4-1
正断层N42410m深度处断距约30m
≤6534°29′28.43″N,109°29′14.17″EDF4-2正断层S546m30534°29′45.54″N,109°29′13.59″EDF4-3正断层S7712m16034°30′32.72″N,109°29′21.88″EDF4-4正断层S7130m
29034°30′43.46″N,109°29′23.02″EWN6
DF61-1
正断层N74200m深度处断距约90m≤4034°28′32.74″N,109°30′54.39″EDF61-2正断层N68260m深度处断距约25m≤7534°29′22.74″N,109°30′41.17″EDF61-3正断层N61280m深度处断距约7m≤9534°29′35.64″N,109°30′41.24″EDF61-4
正断层
70
150m深度处断距约12m
≤9
034°30′09.87″N,109°30′50.73″E
2 3 WN1测线(崇业路)的剖面解释与结果分析
WN1测线近SN向布设,起于渭南市西南侧半坡村南的半塬上,向N穿过铁路及连霍高速,进入崇业路,再经白杨村,结束于西庆屯,全长8
553km(图1b),探测到的地层以中更新统湖相沉积为主。测线北部的地层呈水平状,连续性和稳定性较好,且沉积韵律明显,在地震时间剖面上易形成较强波阻抗的反射界面。由于本文研究的重点为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这里的解释与分析仅限于WN1测线偏南段的探测结果。
根据崇业路WN1测线地震时间剖面的反射波组震相特征与上下关系(图2a),解释了3组界面的反射波(T1、T2、T3)和3个正断层(DF1-2、DF1-3、DF1-4)。断点分别位于CDP1782、CDP2197和CDP2133处,具体位置见图2a和2b,详细参数见表1。根据剖面中界面反射同相轴的整体连续特征与反射波组间的关系,在CDP1782附近解释了1个视倾向N的正断层DF1-2,视倾角约为40°,错断了T1、T2和T3反射界面,上盘地层
总体下错,上、下盘靠近DF1-2的地层受到断层的牵引作用,变形明显。以CDP1782为界线,剖面左、右2段的界面反射震相特征不同;在CDP1782以南,各界面反射能量较弱,反射同相轴连续性不好;在CDP1782以北,各界面反射能量的强弱分段性明显,相邻道反射波均衡性差,但反射同相轴仍可连续追踪。根据DF1-2
断裂错断的浅部反射界面分析,其上断点埋深应在95m以浅。以上解释的DF1-2
应是主断层,即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表现为倾向N的正断层,于剖面上部错断了T1波组,垂直断距为15m(表1)。DF1-2断层上盘的DF1-3和DF1-4
断层也错断了884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09:05: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641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断层   地震   渭南   分支   断裂   剖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