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物探习题集

                                   
第一章 地震勘探理论基础的习题
1.什么是介质的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试举例说明。
2.什么是弹性介质?地震勘探时为什么可以把地下岩层近似看成是弹性介质?
3.什么是各向同性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
4.地震波是如何形成的?可分为哪些类型?
5.描述地震波特征的振动图和波剖面图是如何构成的?能分别表示地震波的哪些特征?
6.什么是时间场和等时面?证明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点震源的地震波波前是以震源为圆心的球面。
7.什么是视速度、视周期、视波长和视速度定理?
8.什么是费马原理?请用费马原理证明地震波在均匀介质中呈直射线传播。
9.什么是惠更斯原理?请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折射定律。
10.什么是地震信号的频谱和频谱分析?它对地震勘探工作有什么意义?
11.f1(t)的周期用1厘米表示(可理解1厘米代表若干秒),振幅1厘米,长度10厘米。f2(t) f10(t)的周期每个依次增大1厘米,振幅和长度保持不变。依次用作图方法画出F1(t)= f1(t)+f2(t)F2(t)=F1(t)+f3(t)……;F9(t)= F8(t)+ f10(t)长安街英菲尼迪车祸。请对叠加过程的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12.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其能量衰减有什么规律?
13.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哪些因素有关?纵波、横波和面波三者之间的波速有何关系?
14.地震勘探中的反射波和折射波是如何产生的?各具有什么特征?
15.浅层地震的主要特点和地质条件是什么?

第二章 浅层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习题
1.浅层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的主要仪器设备有哪些?
2.折射波法的应用条件和常用观测系统是什么?
3.什么是多次覆盖观测系统?有什么优越性?
4.设置3次覆盖、接收道数N=24、道间距ΔX=5米、偏移距=1个道间距、单边放炮的反射波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
求:
1)为达到满覆盖次数,炮间距应为多少米?
2)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各为多少米?
3)写出共CDP点道集?
(4)按比例画出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图。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5.O点激发,偏移距为200米,单边激发,14道接收,道间距5米。
请:
(1) 计算最大炮间距?
(2) 若勘测距离为500米(直线),问在测试时最少要激发几次才能达到连续观测?
6.均匀介质一个水平界面情况下。
证明:(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
    (2)该界面产生的折射波时距曲线在盲区半径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相切。
7.地震剖面上主要的地震波有哪些类型?在共激发点地震记录上呈现出什么特征?
8.假设声波、面波、直达波沿界面传播的速度分别为300 500 1000 (m/s),试在同一 直角坐标系中绘出它们的时距曲线。
9.假设有一水平两层介质,已知h人体最大的器官1=20mV1=800m/sv22000m/s,试绘出其折射波时距曲线(并计算盲区)和反射波时距曲线。
10.假设有一倾斜两层介质,已知震源点处界面的垂直深度h1= 20m V1=1000m/s v2=3000m/s,倾角 =30°,试绘制出直达波、折射波和反射波三种时距曲线。并讨论它们的特征。
11.(如图1所示)假设有一水平两层介质,界面为R,已知h1=20mV1=1000m/sv23000m/s
请:
1)推导R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
2)写出R界面共激发点时距曲线方程。
3)讨论上述两方程共同点和不同点。
4)绘制R界面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
                          地面
        h1=20m v1乳胶手套生产线=1000m/s
                              R
        v2=3000m/s
                      1
12.反射波法和折射波(t0法)资料解释方法?
woc13.什么是采样定理?如果一道记录采样间隔为0.5ms,采样率1024个,问记录长度为多少? 
14.什么是动校正和静校正?其校正目的是什么?
15.叠加速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并解释动校正时如果动校正速度选择过大,反射波校正不足的原因。
16.水平叠加剖面的主要处理流程有哪些?并说明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为什么还需要做偏移归位处理?
17.浅层折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是什么?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是什么?
18.浅层反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是什么?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是什么?
19.断层在时间剖面上有哪些特征?并绘出图2的合成地震记录。
                      地面                                                                                         
     
        a                    b
                    2
20.图3所示为采集的反射波地震记录。
回答:
1)说明地震记录图上坐标和波线的含义。
2)推导一个水平界面反射波和折射波理论时距曲线方程。
3)写出地震记录上主要的地震波类型,并在图上标明。
4)对地震记录进行质量分析,并对不同的地震波进行分区(在图上标明)。
3

第三章浅震中的新技术习题
1.瑞利面波测试方法有哪两种?其方法原理有何异同?
2.浅层地震方法如何测定岩土介质的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泪松比等动弹性参数?
渗铝
3.岩、土介质波速分类的物理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4.瑞利面波法的方法特点,可用来解决哪些地质问题?有什么优缺点?
5.简述地震波层析技术的方法原理,应用条件和主要优缺点?
6.在桩基无损动测中,稳态法和瞬态法主要有何区别?如何判别桩基是否完好?
7.地基和建筑物常时微动的机因有哪些?观测地微动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第四章声波勘测和电阻率法习题
1.工程岩体声波探测与浅震波速测试相比,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2.声波探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大地电阻率测量的基本原理?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2:05: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641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震   反射   曲线   介质   界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