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零被引论文情况及分析——以《中国农业科学》为例

《科技传播》
31
基金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农业科技期刊学术不端防范与应对”。
作者简介:杨鑫浩,李云霞,孙雷心,林鉴非,赵伶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编辑部。
期刊零被引论文情况及分析
——以《中国农业科学》为例电视剧金凤花开
杨鑫浩,李云霞,孙雷心,林鉴非,赵伶俐
摘  要  为了摸清期刊零被引论文的情况和特征。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为数据来源,依托中国知网检索2011—
2015年的零被引论文,统计和分析论文的外部特征(学科、类型、下载情况、作者、单位和基金项目)和内部特征(讨论、参考文献以及审稿意见),并从期刊编辑的角度,提出具体措施,为减少期刊零被引论文提供思路。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零被引论文;外部特征;内部特征;措施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0)272-0031-05
零被引论文是指一个时间窗口内未得到引用的论文,是低被引论文的一种极端形式。前人研究认为,科技期刊论文的引用分布存在“80/20定律”,即期刊80%的引用来自20%的论文,基于此理论,高被引论文的价值备受瞩目,学者对其研究也更加
积极[1]
。但是,随着网络数字化,“长尾理论”认为传统的二八定律会被打破,代表科技期刊长尾部分的低被引文献和零被引文献可能与头部高被引文献贡献相当,因此研究期刊零被引论文也是很有必
要的[1-2]
国外的论文零被引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50年代,Garfield 就开始关注论文零被引现象;70年代Garfi
eld 和Ghosh 发表了若干篇零被引启发性文献;90年代Hamilton 展示了零被引文章所占的大致比例,将零被引的研究从定性分析引向了定量分析;同时期,Rousseau 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零被引现象,开启了数字建模定量分析的研究阶段[3-4]
。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罗式胜和武夷山两位学者发表了3篇零被引方面的启示性文献,但均未引起国内学者关注,10年间未有相关研究出现,一直到2006年,国内
学者的才开始重新关注零被引论文研究[4]
目前,国内关于论文零被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期刊质量评价方面,研究者希望通过分析某领域若干本期刊或者单本期刊零被引论文的特征,来完善期刊评价体系,并提出应对零被引论文的思路和策略。对于期刊的零被引论文特征,前人研究的重点主要是论文的外部特征(学科  、篇幅、类型、下载情况、作者和基金项目等),对论文的内部特征(关键词、参考文献和审稿意见)研究还较少。笔者以
《中国农业科学》的零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外部和内部特征,以期为编辑应对零被引论文提供一些思路。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选取《中国农业科学》作为零被引论文数据来源。《中国农业科学》是中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中国农学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性半月刊,基本面向农业各个方向,其刊登的论文内容丰富,具有代表性。1.2  研究对象
前人一般将发表后2年未被引用或5年未被引用的论文称为零被引论文,前者出于被引高峰期的考虑,而后者则是基于大量经验数值而确定[3]。论文被引需要一定的周期,不同期刊的论文引用周期不同,引用周期长的期刊统计5年左右可能更加有说服力[5-6]。根据201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统计结果,《中国农业科学》的被引半衰期是7年,可见其论文被引周期是较长的。因此,综合考虑前人研究结果和期刊具体情况,依据2019年10月16日CNKI 数据库中《中国农业科学》的统计数据,本研究选取2011—2015年引用频次为零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1.3  研究项目
1.3.1  零被引论文的外部特征父亲的后车座
统计零被引论文的学科、基金、类型、下载情况、作者和单位,分析零被引论文的外部特征。1.3.2  零被引论文的内部特征
量化文章的内容,包括讨论、参考文献以及审
2020·12(上)《科技传播》
32
稿意见,明确零被引论文的内部特征。1.4  数据处理
利用CNKI 数据库筛选符合要求的论文(剔除了诸如征稿简则、总目录、消息等类型文章),玛格泰克审稿系统统计论文审稿情况,使用Excel 软件处理相关数据。
2  结果
2.1  零被引论文概况
《中国农业科学》2011—2015年共有零被引论文63篇,论文零被引量和零被引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2011年的零被引论文最少,零被引率最低,分别为4篇和0.67  %,2015年的零被引论文最多,零被引率最高,分别为22篇和4.48%。需要说明的是,2015年出版了1期增刊,22篇零被引论文中有12篇文章是这期增刊的发文,考虑到增刊不属于正常刊期,后续将不对这些零被引论文进行统计(表1)。
表1  《中国农业科学》2011—2015年零被引论文情况
孙仪之>n二甲基亚硝胺
年份发文总量
零被引论文
零被引量
零被引率综述类研究型论文201159640.67% 04
201257410  1.74% 19201357013  2.28%0132014
486
14  2.88%1132015491(479)
22(10)
4.48%(2.09%)
7(0)
15(10)
注:括号里的是正刊发文量。
2.2  零被引论文的外部特征2.1.1  学科分布和基金项目
《中国农业科学》各学科方向均有零被引论文。其中,畜牧•兽医•资源昆虫方向的零被引论文数量最多,共有32篇,占零被引论文总数的62.75%;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和植物保护学科零被引论文数量分列2、3位,分别为7篇和
6篇。
按照学科统计零被引论文基金支持情况,发现零被引文章中除了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和畜牧•兽医•资源昆虫分别有1篇和4篇是省部级基金外,其他均是国家级基金(表2)。2.1.2  论文类型及下载情况
从零被引论文的类型来看,综述类的零被引论文数较少,仅有2篇,其他均为研究型论文(表1)。但是,综述类零被引论文的下载量较高,2012年发表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及应用”一文下载量达到801次,2014年发表的“牛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轨迹和展望”下载量为482次,分列零被引论文下载量的前两位。零被引论文整体的下载量分布如图1所示,篇均下载量为163次,其中下载量小于10
0次的论文有15篇,下载量在100~200次的有27篇,有9篇论文下载量超过了200
次。
5101520
2530下载量
文章数量
>200
铁氧化物
100-200<100图1  零被引论文下载量分布
2.1.3  作者和单位
零被引论文作者和单位的情况如表3所示,从
表2  零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
学科
零被引文章
基金项目
国家级基金
省部级基金
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761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110植物保护
660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220园艺
220食品科学与工程110畜牧•兽医•资源昆虫
32
28
4
注:文章有多项基金支持时,按照级别高的项目来统计。
《科技传播》
33
论文作者来看,零被引论文作者是研究生的文章占大多数,共有29篇,占比56.9%,而博士生和高级职称(正副高)的文章数均是9篇,分别占比17.65%,另外还有1篇文章的作者是大学本科。从论文单位来看,零被引论文的单位中有30所高校和21所事业单位,其中高校中的地方高校占绝大多数,共有25所;而事业单位中国家和地方单位数量接近,分别为13和8所。另外,从零被引论文的地域分布看,本单位的文章有13篇,占总被引论文数的25.49%。
2.3  零被引论文的内部特征2.
3.1  文章的讨论
除了综述外,其他论文均有讨论环节,其中,9篇论文的讨论分了小标题,占比仅为18.37%,而大部分论文并没有对讨论分标题表述(表4)。2.3.2  文章的参考文献
零被引论文的篇均引用文献为29.37条,其中大多数论文的引用文献数集中在20~30条,“H9N2亚型AIV 鼠肺适应株的获得及其氨基酸变异分析”的参考文献数最少,共有20条,最多的是“牛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轨迹和展望”,共有52条。对每篇文章的近2年的引用文献进行统计,发现大部分零被引论文的近2年文献比例低,35篇论文的近2年文献比例低于20%,仅有2篇论文高于
30%,并且有3篇论文无近2年发文。另外,参考文献中的中文文献比例低,35篇论文低于20%,甚至有5篇文章无中文文献,仅有5篇论文高于50%;对论文的中文文献进一步统计,发现其中引用本刊文献的论文数仅有15篇,大部分论文没有引用本刊文献(表4)。
2.3.3  文章的审稿情况
本刊审稿系统中,专家需要填写一个简单意见表,可以大致反映审稿意见。本文选择填写意见完整的84名专家,对其审稿意见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首先,从文章内容看,分别有58和56名专家
认为文章有创新、实验或分析能支持文章结论,占比69.05%和66.67%,仅有3名专家认为文章创新性和文章结论支持度差,占比3.57%;其次,从文章写作看,认为文章表述简洁和一般的专家数量接近,分别为44和37名,认为文章表述差的仅有3人;最后,专家对文章总体评价为优和良的占大多数,分别为30和35名,共占比77.38%,而认为特优和差的均为少数,分别有3名和4名。
3  讨论
《中国农业科学》2011—2015年共有63篇零被引文章,零被引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去除掉增刊发
表3  零被引论文作者和单位分布情况
作者篇数
单位高校
篇数事业单位篇数位置篇数本科1教育部直属
5国家13本单位13研究生29地方
25
地方
8
本地6博士生9外地
32
中级3副高6正高
3
注:作者和单位分别指的是文章的第一作者和第一单位;学历和职称划分是按照作者当时的情况进行的统计,其中本科、研究生
和博士生指的是在读;本单位指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本地特指北京单位(不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外地指除北京之外的单位。
表4  零被引论文内容情况
讨论篇数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数篇数近2年文献比例
篇数
中文文献比例
篇数中文引用情况篇数分小标题9[20-30]340305引用我刊文献15不分小标题
40
(30-40]14(0-10%]24(0-10%]14未引用我刊文献
31
>40
3
(10%-20%]15(10%-20%]16(20%-30%]7(20%-30%]6>30%
2
(30%-50%]5>50%
5
注:近2年文献是指文章发文前2年,包括发文当年的文献,如2014年论文文献中,2012、2013和2014的引文是该论文近2年文献。
2020·12(上)《科技传播》
34
文后,2015年的零被引率大幅降低,要低于2013和2014年,说明增刊的文章整体质量不高,编辑部要慎重发表增刊文章。本文剔除掉增刊发文后,共筛选出51篇零被引文章,按照论文的属性,将涉及到学科、基金、类型、下载情况、作者和单位等外部因素定义为论文的外部特征,将涉及到讨论、参考文献和审稿情况等内容因素定义为文章的内部特征。
3.1  零被引论文的外部特征
学科分布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零被引论文主要集中在畜牧•兽医•资源昆虫栏目,共有32篇,占零被引文章总数的62.75%,这与杨晓蓉等[7]研究结果相似,其对13本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期刊进行了研究,发现畜牧与动物医学方面的零被引文章数较多。这说明本刊畜牧•兽医•资源昆虫方向的稿件可能更容易产生零被引,解决该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减少栏目的发文量,但是本刊是农业类综合性期刊,除简报栏目外,正常刊期的栏目是固定的,并且栏目发文量变动也不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发现组织专刊可能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通过组织某栏目的专刊文章,能变相减少其他栏目发文量。如2015年本刊出版了2期专刊,分别是“创刊55周年纪念专刊”和“土壤管理与可持续利用专刊”,其中“创刊55周年纪念专刊”论文主要来源于作物学,涉及畜牧•兽医•资源昆虫方向的文章仅有3篇,而“土壤管理与可持续利用专刊”均为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栏目的论文,这2期专刊变相减少了畜牧•兽医•资源昆虫的发文量。表1的结果也表明,2015年本刊的正刊论文零被引率要远远低于前2年,这和前人关于论文零被引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结果不一致[8],这可能与2015年专刊的组织有关。
基金项目支持方面,本刊所有零被引文章均获得基金支持,并且绝大部分论文有国家级基金项目支持,说明基金本身与文章零被引并没有必然联系,这与谭雪静等[9]认为零被引和有无基金资助相关性不大的研究结果一致。笔者认为,我们对待论文基金的态度应该更加中性,既不能盲目推崇,也不能
完全撇开。虽然基金本身与论文零被引关系不大,
但是基金代表着当前研究的热点,我们在对论文初审时,可以将其作为一项标准,但不能以此作为唯一标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避免基金的乱挂现象,部分作者为了能够使论文通过初审,刻意挂与论文内容无关的基金项目,以此提高论文初审通过率,这种不端行为是我们编辑在今后工作中要加以重视的。
从论文类型及下载情况来看,本刊大部分零被引论文是研究型论文,综述类论文仅有2篇。蔡卓
平等[10]
研究发现,《生态科学》的零被引论文中,综述型论文占比低,仅占零被引论文总数的1.96%。徐海燕等[11]发现,《包装学报》综述类零被引论文仅占比8.62%。虽然这与期刊论文主要以研究型论文为主有一定的关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综述型论文零被引出现的概率较低。另外,本刊2篇综述型论文的下载量较高,分别达到了801和482次,排在零被引论文的前2位,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综述型论文虽然没有获得同行引用,但是关注度也不低,相比而言,大部分研究型论文下载量都在200次以下,关注度要远低于综述型论文。因此,我们在接受自由来稿的同时,可以考虑适当约一些综述类的稿件。当然不管自由来稿还是约稿,综述类论文还是需要一些写作门槛,比如本科生和研究生不太适合作为综述论文的第一作者。因为他们接触科研时间很短,对研究问题的认识还不清晰,写出的综述更多时候是文献堆砌,并没有自己的想法,同行从中一般也得不到启示,关注度低,所以第一作者最好是副高以上的行业专家,最低也应该是博士生。
从文章的作者来看,《中国农业科学》零被引论文的作者半数以上是研究生,而博士生和高级职称(正副高)的文章数占比较少。徐晓芹[12]研究发现,《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的零被引论文作者贡献率大小依次是研究生,副高级、初中级和正高级职称。刘丽斌等[13]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的作者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硕士学历的零被引论文作者最多。对学术期刊来说,硕士研究生
表5  零被引论文审稿专家意见
是否有创新或重要应用意义
数量是否有充足的实验或分析支持文章的结论街边小摊
数量文字叙述是否清楚简洁数量总体评价数量有58(69.05%)有56(66.67%)是44(52.38%)特优3(3.57%)一般23(27.38%)一般25(29.76%)一般37(44.05%)优30(35.71%)差
3(3.57%)
3(3.57%)
3(3.57%)
良35(41.67%)一般12(14.29%)差
4(4.76%)
《科技传播》
35
是零被引论文的主要发文体,编辑在处理论文时,要特别注意该体的发文质量。另外,编辑可以考虑多与论文的通信作者进行沟通。因为一般情况下,硕士研究生的导师是论文的通信作者,他们一方面对研究的领域比较熟悉,另一方面也有责任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质量把关,所以编辑可以和通信作者一起来提升硕士研究生的论文水平。
从文章的单位来看,本刊零被引论文的单位中既有高校又有科研单位,其中地方高校和地方单位占绝大多数,而教育部直属高校,以及国家科研机构较少,说明学科实力强的科研机构零被引论文数更少,而李友轩等[14]也认为高校的科研实力会对零被引率产生重要影响,科研实力强的高校零被引发
文低。我们在办刊时,可以将学科实力强的科研机构标定为重点单位,每隔一段时间,统计重点单位来稿情况,如果发现来稿数量减少,那么就要及时采取措施,比如加强与相关优势学科专家联系,了解他们最新的科研动态,适当进行约稿;多走访科研机构,加强与科研一线人员交流,提高期刊知名度等,通过这些措施,保证重点单位发文量保持在一定水平。另外,研究发现零被引论文中,本单位的论文占有一定比例,但明显低于师范类大学学报的统计结果(45.2%)[15],说明本刊可能存在“地利”稿件,但情况不太严重,不过也需要我们引起重视。今后的工作中,编辑要严格把握稿件质量关,对所有来稿都要统一选稿标准,对不符合要求的稿件要坚决退稿,杜绝“地利”稿件。
3.2  零被引论文的内部特征
3.2.1  论文的讨论
《中国农业科学》论文的正文由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5个部分组成。其中,讨论部分是论文观点的核心部分,是整篇论文的重要组成之一,在讨论中,作者结合论文结果,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自身观点。一般情况下,一个研究主题下会分出来若干个不同方向的结果,因此,作者在讨论的时候,可以通过小标题形式分开表述,增强论文逻辑性和条理性,读者查阅论文时,也更能理解作者的观点,增加被引用的机会。本文对零被引论文的讨论部分进行了统计,发现大部分零被引论文讨论没有分标题表述,说明这些论文的作者将结果放在了一起进行讨论,这可能不利于论文观点
的理解和传播。我们期刊编辑在后期处理稿件时,对涉及到多个结果的论文,可以与作者进行沟通,建议他们分标题讨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论文的零被引几率。
3.2.2  论文的参考文献
本刊零被引论文的篇均参考文献数较多,但
近2年文献的比例较低。另外,论文的中文文献比例低,并且大部分没有引用本刊的发文。以上结果表明:
1)零被引论文对近期的研究成果引用较少,很多论文的参考文献存在引文陈旧的现象,虽然科学研究讲究延续性,过去的经典文献依然具有参考价值,但是科研工作者对近年的研究也需要有了解,否则很难保证论文的创新性。
2)零被引论文的中文文献比例过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作者不关注国内文献,过度推崇外文文献,缺乏科研自信。或者说作者所处的科研圈子多发SCI 论文,质量高的论文基本不发国内的中文期刊。不管是以上哪一种可能,这都是不值得鼓励的。
3)大部分零被引论文没有引用本刊的发文,说明一方面作者开展研究时,并没有搜索到或者关注到期刊的发文,本刊之前的论文对其研究工作并没起到延续性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刊并不是作
者论文投稿的最佳选择,另一方面可能是该领域专家不太了解我们刊物,基本上没在我们期刊有发文,这很可能会使论文发表后关注度不高,造成原本优秀的论文引用不及预期。
零被引论文的参考文献有比较明显的特征,可以作为期刊编辑论文初审的一项指标。编辑在处理论文时,要多关注参考文献的时效性,将其作为论文是否具有创新性的一个参考因素;对中文文献比例低的论文,编辑要适当对作者进行引导,鼓励作者引用国内的文献,加大对国内科研成果的宣传;对未引用本刊发文的论文,编辑要对其进行整体评估,若论文确实创新性强,能给予同行启示,那么建议正常发表,若文章创新性一般,写作粗糙,可以初审直接拒稿,但需要说明的是,编辑不能暗示或者直接要求作者引用己刊论文,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要予以禁止。3.2.3  论文的审稿情况
大部分评审专家认为本刊的零被引文章有创新,试验或者分析均能支持文章结论,唯一不足可能是部分文章的表述不太简洁。这与徐晓芹[12]对《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后者发现,绝大多数评审专家认为这些零被引论文有严重的质量问题。谭雪静[9]研究发现,《海洋科学》零被引论部分审稿专家是作者推荐或者与作者有学术关系,存在“情面稿”现象,本研究也对专家背景进行了分析,发现绝大部分评审专家不存在上述现象。以上结果表明,本刊的论文经过严格同行评议后,不存在学术质量问题。杨晓蓉等[7]对综合性农业期刊的零被引论文进行了分析,发现截至2016年底,《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的零被引论文共有
(下转第53页)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34: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638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   作者   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