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决蕹鱷芎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6]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1月29曰“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 的关键领域。“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 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 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 “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关部署,特编制本规划,规划 期为 2016—2020 年。
一、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一)现状与形势Q“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 保、新一代丨目息技术、生物、局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 重达到8%左右,产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提 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一批企业 的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高铁、通信、航天 装备、核电设备等国际化发展实现突破,一批产值规 模千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集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 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战略性新 兴产业广泛融合,加快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涌 现了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大 量就业岗位,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 有力支撑。
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从蓄势待发到体迸发的关键时期。信息革命 进程持续快速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经济繁荣程度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增材制造(3D 打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超材料与纳米材料等领 域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传统工业体系分化 变革,将重塑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基因组学及其 关联技术迅猛发展,精准医学、生物合成、工业化育 种等新模式加快演进推广,生物新经济有望引领人 类生产生活迈入新天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推绿 低碳发展大潮,清洁生产技术应用规模持续拓展,新能源革命正在改变现有国际资源能源版图。数字 技术与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深度融合,数字创意产业 逐渐成为促进优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的智力密集 型产业,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
的发展模式正在兴起。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 增长的主要动力,引发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重 构,全球创新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 胜阶段,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 期。我国创新驱动所需的体制机制环境更加完善,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配置持续优化,新兴消费升 级加快,新兴产业投资需求旺盛,部分领域国际化拓 展加速,产业体系渐趋完备,市场空间日益广阔。但 也要看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水平还不 高,一些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仍然存在,一
些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新兴产业监管 方式创新和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还不适应经济 发展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扶持,全面营造有利
• 3
-
于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生态环境,创新发展思路,提 升发展质量,加快发展壮大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推动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 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 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 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 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开 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 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创新能力,深 化国际合作,进一步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 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 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更广领域新技术、 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发 展现代服务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三)op07
主要原则。坚持供给创新。创新是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突出企业主体 地位,全面提升技术、人才、资金的供给水平,营造创 新要素互动融合的生态环境。聚焦突破核心关键技 术,进一^步提局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 的附加价值和国际竞争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 合、优化服务改革,破除旧管理方式对新兴产业发展 的束缚,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企业活力,加快新兴企
业成长壮大。
坚持需求引领。市场需求是拉动战略性新兴产 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要强化需求侧政策引导, 加快推进新产品、新服务的应用示范,将潜在需求转 化为现实供给,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营造公 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坚持产业集聚。集约集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的基本模式。要以科技创新为源头,加快打造战 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提升产业集持续发展 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发展为 途径,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产业集,带动 区域经济转型,形成创新经济集聚发展新格局。
坚持人才兴业。人才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 业的首要资源。要针对束缚人才创新活力的关键问 题,加快推进人才发展政策和体制创新,保障人才以 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以
市场 价值回报人才价值,全面激发人才创业创新动力和 活力。加大力度培养和吸引各类人才,弘扬工匠精
决簾鏖^________
神和企业家精神。
坚持开放融合。开放融合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
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要以更开放的理念、更包容的 方式,搭建国际化创新合作平台,高效利用全球创新 资源,大力推动我国优势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化应用, 加快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全球配置,全面提 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力。
(四) 发展目标。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要实现以下目标: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 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 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 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 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 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
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形成全球产业发
展新局地。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明专利拥有 量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建成一批重大产业技术 创新平台,产业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列,在若干重要 领域形成先发优势,产品质量明显提升。节能环保、 新能源、生物等领域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可及性大幅 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激励创新的政策法 规更加健全。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产业新体系。发展 一批原创能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的 行业排头兵企业,活力强劲、勇于开拓的中小企业持 续涌现。中高端制造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大 幅提升,支撑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形成若干具有 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和技术创 新中心,打造百余个特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新兴产 业集。
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推动我国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成为世界战略 性新兴产业重要的制造中心和创新中心,形成一批 具有全球影响力和主导地位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五)
总体部署。以创新、壮大、引领为核心,紧
密结合“中国制造2025 ”战略实施,坚持走创新驱动 发展道路,促进一批新兴领域发展壮大并成为支柱 产业,持续引领产业中高端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 发展。立足发展需要和产业基础,大幅提升产业科
技含量,加快发展壮大网络经济、高端制造、生物经 济、绿低碳和数字创意等五大领域,实现向创新经 济的跨越。着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 新趋势、新方向,超前布局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物
—~^一
eiiMfi ufi 腦
技术和核技术领域一批战略性产业,打造未来发展 新优势。遵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突 出优势和特,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 地、集聚区和特产业集,形成区域增长新格局。把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契机,以更开放的视 野高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国 际化水平。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 续完善有利于汇聚技术、资金、人才的政策措施,创 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营造适应新技术、新业 态蓬勃涌现的生态环境,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 动能。
二、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跨越发展,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坑槽修补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 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向各行业全面 融合渗透,构建万物互联、融合创新、智能协同、安全 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到2020年,力争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薄弱环节实现系统性突破,总产值规模超过12万亿元。
(一)构建网络强国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宽带 中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 代信息基础设施。
大力推进高速光纤网络建设。开展智能网络新 技术规模应用试点,推动国家骨干网向高速传送、灵 活调度、智能适配方向升级。全面实现向全光网络 跨越,加快推进城镇地区光网覆盖,提供每秒1〇〇〇 兆比特(l〇〇〇M bps)以上接入服务,大中城市家庭用 户实现带宽l〇〇M bp s以上灵活选择;多方协同推动 提升农村光纤宽带覆盖率,98%以上的行政村实现 光纤通达,有条件的地区提供100Mbps以上接入服 务,半数以上农村家庭用户实现带宽50Mbps以上 灵活选择。推动三网融合基础设施发展。推进互联 网协议第六版(IPv6)演进升级和应用,推动骨干企 业新增网络地址不再使用私有地址。
加快构建新一代无线宽带网。加快第四代移动 通信(4G)网络建设,实现城镇及人口密集行政村深 度覆盖和广域连续覆盖。在热点公共区域推广免费 高速无线局域网。大力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联合研发、试验和预商用试点。优化国家频谱资源 配置,提高频谱利用效率,保障频率资源供给。合理 规划利用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加快空间互联网部 署,研制新型通信卫星和应用终端,探索建设天地一 体化信息网络,研究平流层通信等高空覆盖新方式。
加快构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推动有线无线卫星广播电视网智能协同覆盖,建设天地一体、互联互 通
、宽带交互、智能协同、可管可控的广播电视融合 传输覆盖网。加速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和双向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 整合和互联互通。推动下一代地面数字广播电视传 输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加强地面无线广播电视与互 联网的融合创新,创建移动、交互、便捷的地面无线 广播电视新业态。
专栏1宽带乡村示范工程
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促进三网融合,加 快光缆、卫星通信进行政村建设,按需实现光纤入户 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向自然村和住户 延伸覆盖,利用卫星、移动通信等技术创新加强对海 岛、边远地区、山区等覆盖,加快普及电子商务、远程 教育、远程医疗、智慧农业、电子政务等信息化应用,支撑扶贫攻坚。
统筹发展应用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统筹规划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在全国适宜地区布 局,有序推进绿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基于现有各 类通信网络实现物联网集约部署。持续强化应急通 信能力建设。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国际互 联互通合作。加强海外海缆、陆缆、业务节点、数据 中心、卫星通信等设施建设,优化国际通信网络布 局。加快建设中国一阿拉伯国家等网上丝绸之路、中国一东盟信息港。
(二)推进“互联网+”行动。促进新一代信息 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培育“互联网+ ”生态体系。
深化互联网在生产领域的融合应用。深化制造 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中国制造+互联网”取 得实质性突破,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构 筑核心工业软硬件、工业云、智能服务平台等制造新 基础,大力推广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工业互联 网,构建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 应用示范。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 与农业、能源、金融、商务、物流快递等深度融合,支 持面向网络协同的行业应用软件研发与系统集成,推动制造业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向价 值链高端延伸。
拓展生活及公共服务领域的“互联网+ ”应用。加快行业管理体制创新,促进医疗、教育、社保、就 业、交通、旅游等服务智慧化。拓展新型智慧城市应
• 5-
用,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服务模式创新,推进基于 云计算的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增强公共产品供 给能力。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逐步实现 政务服务“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促进“互联网+ ”新业态创新。鼓励运用信息 网络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 链、
供应链、价值链,加快形成新的生产和流通交换 模式。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分享经济发展,建立适 应分享经济发展的监管方式,促进交通、旅游、养老、 人力资源、日用品消费等领域共享平台企业规范发 展,营造分享经济文化氛围。
专栏2 “互联网+”工程
深入推进“互联网+ ”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 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 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生态、人工智能等11个重 点行动,建设互联网跨领域融合创新支撑服务平台。 促进基于云计算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推进 公有云和行业云平台建设。加强物联网网络架构研 究,组织开展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加快下一代互 联网商用部署,构建工业互联网技术试验验证和管 理服务平台。创建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三)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Q 落实大数据发展行 动纲要,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大数据高效采集、有效整 合、公开共享和应用拓展,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强化 安全保障,推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
加快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统筹布局建设国家大 数据公共平台,制定出台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管理办 法,推动建立数据资源清单和开放目录,鼓励社会公 众对开放数据进行增值性、公益性、创新性开发。加 强大数据基础性制度建设,强化使用监管,建立健全 数据资源交易机制和定价机制,保护数据资源权益。
发展大数据新应用新业态。加快推进政府大数 据应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和社会治理数据体系,提 高政府治理能力。发展大数据在工业、农业农村、创 业创新、促进就业等领域的应用,促进数据服务业创 新,推动数据探矿、数据化学、数据材料、数据制药等 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强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清 洗、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等关键技术研发,形 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数据处理、分析和可视化 软硬件产品,培育大数据相关产业,完善产业链,促进 相关产业集聚发展〇推进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〇
强化大数据与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大数据 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大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和有关标 准规范,建立数据跨境流动安全保障机制。加强数
6 •
决簾鏖^________
据安全、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安全可靠的 大数据技术体系。建立完善网络安全审查制度。采 用安全可信产品和服务,提升基础设施关键设备安 全可靠水平。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研究 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
丹阳李茂川自首
专栏3大数据发展工程
整合现有资源,构建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 数据开放平台,健全大数据共享流通体系、大数据标 准体系、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实现信用、交通、 医疗、教育、环境、安全监管等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 放。支持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在重点领 域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实施国家信息安全专项,促 进大数据相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做强信息技术核心产业。顺应网络化、智
能化、融合化等发展趋势,着力培育建立应用牵引、 开放兼容的核心技术自主生态体系,全面梳理和加 快推动信息技术关键领域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推 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升核心基础硬件供给能力。提升关键芯片设 计水平,发展面向新应用的芯片。加快16/14纳米 工艺产业化和存储器生产线建设,提升封装测试业 技术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加紧布局后摩尔定律时代 芯片相关领域。实现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 (AMOLED )、超高清(4K /8K )量子点液晶显示、柔 性显示等技术国产化突破及规模应用。推动智能传 感器、电力电子、印刷电子、半导体照明、惯性导航等 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升新型片式元件、光 通信器件、专用电子材料供给保障能力。
专栏4集成电路发展工程
启动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工程,实施 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项目,推动产业能力实现快速跃 升。加快先进制造工艺、存储器、特工艺等生产线 建设,提升安全可靠CPU 、数模/模数转换芯片、数 字信号处理芯片等关键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应用水 平,推动封装测试、关键装备和材料等产业快速发 展。支持提高代工企业及第三方IP 核企业的服务 水平,支持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协同创新,推动重点 环节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半导体显示产业链协同 创新。
大力发展基础软件和高端信息技术服务。面向 重点行业需求建立安全可靠的基础软件产品体系, 支持开源社区发展,加强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 网、智能硬件等领域操作系统研发和应用,加快发展 面向大数据应用的数据库系统和面向行业应用需求
吉林工业大学—~^一
eiiMfi ufi 腦
的中间件,支持发展面向网络协同优化的办公软件 等通用软件。加强信息技术核心软硬件系统服务能 力建设,推动国内企业在系统集成各环节向局端发 展,规范服务交付,保证服务质量,鼓励探索前沿技 术驱动的服务新业态,推动骨干企业在新兴领域加 快行业解决方案研发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基于新 一代信息技术的高端软件外包业务。
加快发展高端整机产品。推进绿计算、可信 计算、数据和网络安全等信息技术产品的研发与产 业化,加快高性能安全服务器、存储设备和工控产 品、新型智能手机、下一代网络设备和数据中心成套 装备、先进智能电视和智能家居系统、信息安全产品 的创新与应用,发展面向金融、交通、医疗等行业应 用的专业终端、设备和融合创新系统。大力提升产 品品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五)
发展人工智能Q 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促进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推广应用,打造 国际领先的技术体系。
加快人工智能支撑体系建设。推动类脑研究等 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加快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 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新型人机交互、智能决策控 制等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 基础软硬件开发。加快视频、地图及行业应用数据 等人工智能海量训练资源库和基础资源服务公共平 台建设,建设支撑大规模深度学习的新型计算集。 鼓励领先企业或机构提供人工智能研发工具以及检 验评测、创业咨询、人才培养等创业创新服务。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应用。在制造、教 育、环境保护、交通、商业、健康医疗、网络安全、社会 治理等重要领域开展试点示范,推动人工智能规模 化应用。发展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智能硬件和智 能化系统,重点推进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慧农业、 智能安防、智慧健康、智能机器人、
智能可穿戴设备 等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鼓励各行业加强与人工智能 融合,逐步实现智能化升级。利用人工智能创新城 市管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推动专业服务机器人 和家用服务机器人应用,培育新型高端服务产业。
专栏5人工智能创新工程
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和核心技术开发,实现类人神 经计算芯片、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应用系统的产业化, 将人工智能新技术嵌入各领域。构建人工智能公共 服务平台和向社会开放的骨干企业研发服务平台。 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双创”支撑服务体系。
(六) 完善网络经济管理方式。深化电信体制
改革。全面推进三网融合,进一步放开基础电信领 域竞争性业务,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 限制,推进国有电信企业混合所有制试点工作。破 除行业壁垒,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在技术、标准、监管 等方面充分对接,允许各类主体依法平等参与市场 竞争。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针对互联网与各行业 融合发展的新特点,调整不适应发展要求的现行法 规及政策规定。落实加强网络信息保护和信息公开 有关规定,加快推动制定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等法律 法规。
三、促进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引领 中国制造新跨越
顺应制造业智能化、绿化、服务化、国际化发
展趋势,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加快突破 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推进重大装备与系统的工程
应用和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塑造中国制造 新形象,带动制造业水平全面提升。力争到2020年, 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2万亿元。
(一)打造智能制造高端品牌。着力提高智能 制造核心装备与部件的性能和质量,打造智能制造 体系,强化基础支撑,积极开展示范应用,形成若干 国际知名品牌,推动智能制造装备迈上新台阶。
窄播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系统。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 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展集计算、通信与控 制于一体的信息物理系统(CPS )顶层设计,探索构 建贯穿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具有信 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 特征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 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提 供重点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 改造。建设测试验证平台,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推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迈上新台阶。构建 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全面突破高精度减速器、高性 能控制器、精密测量等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重点 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中高端工业机器人。加快
高 档数控机床与智能加工中心研发与产业化,突破多 轴、多通道、高精度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等主要 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精密、高 速、高效、柔性并具有网络通信等功能的高档数控机 床、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突破智能传感 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 装备、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开展首台套装备研究开发 和推广应用,提高质量与可靠性。
打造增材制造产业链。突破钛合金、高强合金 钢、高温合金、耐高温高强度工程塑料等增材制造专 用材料。搭建增材制造工艺技术研发平台,提升工 艺技术水平。研制推广使用激光、电子束、离子束及 其他能源驱动的主流增材制造工艺装备。加快研制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扫描振镜、动态聚焦镜及高性能 电子等配套核心器件和嵌入式软件系统,提升软 硬件协同创新能力,建立增材制造标准体系。在航 空航天、医疗器械、交通设备、文化创意、个性化制造 等领域大力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加快发展增材 制造服务业。
专栏6重点领域智能工厂应用示范工程
在机械、航空、航天、汽车、船舶、轻工、服装、电 子信息等离散制造领域,开展智能车间/工厂的集成 创新与应用示范,推进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 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 与溯源、智能物流等试点应用,推动全业务流程智能 化整合。
在石化化工、钢铁、有金属、建材、纺织、食品、 医药等流程制造领域,开展智能工厂的集成创新与 应用示范,提升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 制、产业链管理、质量控制与溯源、节能减排及安全 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二)实现航空产业新突破Q 加强自主创新,推
进民用航空产品产业化、系列化发展,加强产业配套 设施和安全运营保障能力建设,提高产品安全性、环 保性、经济性和舒适性,全面构建覆盖航空发动机、 飞机整机、产业配套和安全运营的航空产业体系。
到2020年,民用大型客机、新型支线飞机完成取证 交付,航空发动机研制实现重大突破,产业配套和示 范运营体系基本建立。
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发展。依托航空发动机及 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突破大涵道比大型涡扇发动机 关键技术,支撑国产干线飞机发展。发展1000千瓦 级涡轴发动机和5000千瓦级涡桨发动机,满足国产 系列化直升机和中型运输机动力需求。发展使用重 油的活塞式发动机和应用航空生物燃料的涡轮发动 机,推进小型发动机市场化应用。
推进民用飞机产业化。加快实施大型飞机重大 专项,完成大型客机研制,启动宽体客机研发,突破
核心技术。加快新型支线飞机工程研制和系列化改 进改型,开展新机型国内外先锋用户示范运营和设 计优化,提高飞机航线适应性和竞争力。大力开发 市场需求大的民用直升机、多用途飞机、特种飞机和
8 •
决簾鏖^________
工业级无人机。
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提高航空材料和基础 元器件自主制造水平,掌握铝锂合金、复合材料等加 工制造核心技术。大力发展高可靠性、长寿命、环境 适应性强、标准化、低成本的航空设备和系统,实现 适航取证。加快航空科研试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结构强度、飞行控制、电磁兼容、环境试验等计 量测试和验证条件投入,加强试飞条件建设。突破 一批适航关键技术,加强适航审定条件和能力建设, 加快完善运输类飞机等各类航空产品的适航审定政 策,建成具有完善组织机构、充足人力资源、健全规 章体系、先进硬件设施和较强国际合作能力的适航 审定体系。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数字化示范工厂, 显著提高航空产品制造质量稳定性和生产效率。积 极推进构建国际风险合作伙伴关系,建成功能完备 的航空产业配套体系。
发展航空运营新服务。落实促进通用航空业发 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培育通用航空市场,促进通 用航空制造与运营服务协调发展。大力发展航空租 赁。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先进航空运营体系,促进 服务模式创新。加强飞行培训,培育航空文化。开 发综合化、通用化、智能化的通信、导航和控制系统, 发展面向全面风险管控和多类空域融合运用的技术 体系和装备,形成安全运宫支撑体系。
专栏7
新一代民用飞机创新工程
以重大专项和民用飞机科研为支撑,突破一批 核心技术、系统、部件和材料,提高系统集成能力,重 点发展系列化单通道窄体、双通道宽体大型飞机,系 列化新型涡桨/涡扇支线飞机及先进通用航空器,着 力开展新型民用飞机示范运营和市场推广,建立具
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保障和客户服务体系。C 919、 M A 700完成适航取证并交付用户,ARJ 21实现批量生 产交付;一批重点通用航空器完成研制和市场应用。
美国贫困线
(三)做大做强卫星及应用产业Q 建设自主开 放、安全可靠、长期稳定运行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 施,加速卫星应用与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到2020年, 基本建成主体功能完备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满 足我国各领域主要业务需求,基本实现空间信息应用 自主保障,形成较为完善的卫星及应用产业链。
加快卫星及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星座和专 题卫星组成的遥感卫星系统,形成“高中低”分辨率 合理配置、空天地一体多层观测的全球数据获取能 力;加强地面系统建设,汇集高精度、全要素、体系化 的地球观测信息,构建“大数据地球”。打造国产高
—~^一
e i i M
f i  u f i  腦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3:34: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634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展   创新   加快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