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桩施工技术要点

载体施工技术要点
1基本规定
1.0.1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残积土、全风化岩、强风化岩及中风化岩可作为载体桩的持力层。
1.0.2 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残积土、全风化岩、强风化岩等土层(岩层)可选作载体桩的被加固土层。当选用软塑-可塑状态的黏性土、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土作为被加固土层时,应通过成桩试验、载荷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1.0.3对缺乏经验的地质条件下进行载体桩设计,应通过成孔、成桩试验性施工和载荷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1.0.4 应根据地质条件、上部荷载、施工工艺与设备及在类似条件下的工程经验等因素综合确定载体桩设计参数。
1.0.5 载体施工填料应采用水泥砂拌合物。桩径为300mm~500mm的载体桩,填料量不宜
大于0.8m3;桩径为500mm~800mm的载体桩,填料量不宜大于1.2m3。当填料量超过限值时,应调整被加固土层。
1.0.6载体桩设计时应进行单桩和桩承载力验算,桩承载力可按等代实体基础进行验算。
1.0.7 载体桩可作为桩基础的基桩和复合地基的竖向增强体。
1.0.8 桩身可采用现浇混凝土和混凝土预制构件,当地下水或土对混凝土或混凝土中的钢筋有腐蚀性时,桩身材料应满足抗腐蚀要求。
1.0.9 载体桩施工可采用锤击跟管、振动沉管、静压、旋挖、液压锤、潜孔锤等成孔施工工艺。
1.弓克0王实味事件.10 载体桩施工时,应控制相邻桩的上浮量。对于桩身混凝土已达到终凝的相邻桩,其上浮量不应大于20mm;对于桩身混凝土处于流动状态的相邻桩,其上浮量不应大于50mm。
2施工
2.0.1 载体桩施工前的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通过查阅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原有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分布资料、现场踏勘等进行施工环境调查,对存在影响施工的建筑、管线、地下构筑物等应进行勘察,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2应依据审查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桩基设计文件及现场施工条件等,结合工程经验,确定施工工艺和设备,并编制施工方案;
液压元件
3应进行施工图会审和设计交底;
4应对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进行性能和运行安全检查;
5应对拟用的混凝土、钢筋、构件等原材料进行见证检验;
6应进行工艺试验施工,并根据施工结果调整工程桩的施工工艺。
2.0.2 施工前应进行设备的调平,避免施工中桩机倾斜过大导致施工安全事故。
2.0.3 成桩过程中应结合地质情况、桩间距及桩长,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施工顺序应本着减少影响邻桩质量的原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余姚市舜水中学1应有利于保护已施工桩不受损坏,为减少对成桩的影响一般采用退打的方式施工,避免在移机过程中对已完桩的损坏;
同济大学图书馆2若施工顺序采用从外围向中间进行,一方面最后施工的载体桩成孔较为困难,另一方面对邻桩影响最大,应采取退打的方式自中间向两端或自一侧向另一侧进行;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应由毗邻建筑物一侧向另一侧施工;
3当场地内存在长短桩时,如果先施工长桩,再施工较短的载体桩。施工短桩时填料夯实可能会造成长桩桩身出现裂缝或断桩。因此施工时应先施工短桩,再施工长桩,避免填料夯实对邻桩桩身的破坏。
2.0.4载体桩施工可分为成孔、载体施工和桩身施工三部分(图2.0.4)。成孔可采用锤击跟管、振动锤、液压锤、柴油锤、潜孔锤等沉管方式,也可采用旋挖、长螺旋等辅助引孔方式成孔。
图2.0.4 载体桩施工工艺
2.0.5 载体施工宜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通过输入施工参数自动控制每次夯击时锤的提
升高度,自动记录每次夯击的贯入度和最终三击贯入度。
2.0.6 当在饱和黏土中施工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柱锤锤底出护筒的距离不应超过5cm;
2施工中测完三击贯入度后,应检查桩端土体是否回弹。当土体回弹量超过5cm时,应分析原因,处理后重新测量。
2.0.7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封堵措施。
2.0.8抗拔载体桩施工时,经测量三击贯入度满足要求后,应再次沉护筒至载体内,深度应满足抗拔构造要求且不得小于50cm,随后方可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成桩。
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2.0.9桩身混凝土管组应保证充盈系数不小于1。
2.0.10载体桩成桩的施工不允许偏差应满足表2.0.10要求。
表2.0.10载体桩施工允许偏差
2.0.11钢筋笼除符合设计要求外,尚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笼的制作允许偏差见表2.0.11
表2.0.11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2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采用焊接并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204;
3主筋净距必须大于混凝土粗骨料径3倍以上;
4搬运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装要对准空位,避免碰撞;
5钢筋笼主筋的保护层应满足设计要求,保护层的允许偏差为±10mm
2.0.12配置混凝土的粗骨料可选用随时和卵石,最大粒径不大于30mm,且小于1/3主筋净距,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
2.0.13混凝土的塌落度应根据施工工艺、桩端埋深及施工机械等综合确定。
2.0.14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按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通过试验确定;水泥标号采用32.5 号以上。
2.0.15现场桩身混凝土应进行取样和实验,用于检查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注地点随即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组;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组;
2.0.16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表5.2.14
表5.2.14 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注:1 搁置那个衡器应定期校验,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
2 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和骨料的用量
2.0.17浇注完混凝土后,拔出护筒时速度要均匀,含水率小的填土、粉土、粘性土,以1~2m/min为宜,对含水率较大的填土、粉土、淤泥质土,粘性土和砂土,以1m/min为宜,在软弱土层与较硬土层交界处宜控制在0.3~0.8m/min。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59: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630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施工   混凝土   载体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