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成因及符号

yjh
地质成因及符号[/align]
1. ml--人工填土 
2. pd--植物层 
3. al--冲积层 
4. pl--洪积层 
5. dl--坡积层 
6. el--残积层 
7. eol--风积层 
8. l--湖积层 
9. h--沼泽沉积层 
新官场现形记10. m--海相沉积层 
11. mc--海陆交互相沉积层 
12. gl--冰积层 
13. fgl--冰水沉积层 
14. b--火山堆积 
15. col--崩积层 
16. del--滑坡堆积层 
17. set--泥石流堆积层 
适用性
18. o--生物堆积 
19. ch--化学堆积物 
20. pr--成因不明沉积姜斌是谁 
注:上述每类符号前加Q,并以上标符号的形式显示,表示完整的地层符号。在右下角加上3、4,表示地层年代为更新世、全新世。
  河流在平缓地段所堆积下来的碎屑物,称为冲积物。冲积物根据其形成条件,可分为:
    (1)山区河谷冲积物
    大部分由卵石、碎石等粗颗粒组成,分选性较差,大小不同的砾石互相交替,成为水平排列的透镜体或不规则的夹层,厚度一般不大。一般地说,山区河谷的堆积物颗粒大,承载力高,但由于河流侧向侵蚀的结果也带来了大量的细小颗粒,特别是当河流两旁有许多冲沟支岔时,这些冲沟支岔带来的细小颗粒往往和冲积的粗大颗粒交错堆积在一起,承载力也因而降低。   
    (2)平原河谷冲积物   
    河流上游的冲积物一般颗粒粗大,向下游逐渐变细。冲积层一般呈条带状,具有水平层理,有时也成流水层或湍流层的交错层理。在每一个小层中,岩性的成分就比较均匀,有极良好的分选性。
    冲积物的颗粒形状一般为亚圆形或圆形,搬运的距离愈长,颗粒的浑圆度越好。
平原河谷冲积物可分为: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牛轭湖冲积物和阶地冲积物。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多为磨圆度较好的漂石、卵石、圆砾和各种砂类土,有时也有粉土、粘性土存在。在同一地段上,河漫滩冲积物的粒度一般较河床冲积物为小。在同一河漫滩上,靠河床近的冲积物的粒度比距河床远的为大。牛轭湖冲积物只有当洪水期间成为溢洪区时才能形成,此时,细砂或粉质粘土就直接覆盖在原来已形成的泥炭或淤泥层上。
    阶地冲积物的粒度常较河漫滩的为小,一般由粉质粘土、粉土和各种砂土所构成,有时也有卵石、圆砾的夹层。在黄土地区,阶地则往往为各个不同地质时期的黄土所分布。
    平原河谷冲积层中的地下水一般为潜水,由高阶地补给低阶地,再由河漫滩补给河水。
    平原河谷冲积物(除牛轭湖外),一般是较好的地基。粗颗粒的冲积物其承载力较高,细颗粒的稍低,但要注意冲积砂的密实度和振动液化的问题。
    (3)三角洲冲积物
      三角洲冲积物是河流搬运的大量细小碎屑物在河流人海或入湖的地方堆积而成。一般分为水上及水下两部分:水上部分主要是河床和河漫滩冲积物,如砂、粉土、粉质粘土、粘土等等,一般呈层状或透镜体。水下部分则由河流冲积物和海相或湖相的堆积物混合组成,呈倾斜的沉积层。
    三角洲冲积物中的地下水一般为潜水,埋藏比较浅。
    三角洲冲积物的厚度很大,分布面积也很广。由于三角洲冲积物的颗粒均较细,含水量大,土呈饱和状态,承载力较低,有的还有淤泥分布。在三角洲冲积物的最上层,由于经过长期的压实和干燥,形成所谓硬壳,承载力较下面的为高。
洪积(pl)  pluvial
      山区或高地上的暂时水流将大量的风化碎屑物挟带下来,堆积在前缘的平缓地带,这种堆积物称为洪积物。
      洪积物具有一定的分选作用。距山区或高地近的地方,堆积物的颗粒粗大,碎块多呈亚角形;离山区或高地较远的地方,堆积物的颗粒逐渐变细,颗粒形状由亚角形逐渐变成
亚圆形或圆形。在离山区或高地更远一些的地方,洪积物中则往往有淤泥等细颗粒土的分布。但是,由于每次暂时水流的搬运能力不等,在粗大颗粒的孔隙中往往填充了细小颗粒,而在细小颗粒层中有时会出现粗大的颗粒,粗细颗粒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洪积物具有比较明显的层理,但在靠山区或高地近的地方,层理紊乱,往往成为交错
层理;在离山区或高地远的地方,层理逐渐清楚,一般成为水平层理或湍流层的交错层理。
    洪积物中的地下水一般属于潜水,由山区或高地前缘向平原补给。由于山区或高地前缘地形高,潜水埋藏深,离山区或高地较_远的地方,地形低,潜水浅;在局部低洼地段,潜水可能溢出地表。此外,如粗大颗粒的洪积物尖灭在细小颗粒的上面时,潜水也可能在粗细颗粒的交接处溢出地表。
    洪积物的厚度一般是离山区或高地近的地方厚度大,远的地方厚度小。在局部范围内的变化不大。
坡积(dl) diluvium
      高处的风化碎屑物由于雨水或雪水的搬运,或者由于本身的重力作用,堆积在斜坡或坡脚,这种堆积物称为坡积物。
      坡积物的岩性成分是多种多样的,但与高处的岩性组成有直接关系。坡积物一般具有
棱角,但由于经过一段距离的搬运,往往成为亚角形。坡积物没有经过良好的分选作用,细小或粗大的碎块往往夹杂在一起。但由于重力作用,比较粗大的颗粒一般堆积在紧靠斜坡的部位,而细小的颗粒则分布在离开斜坡稍远的地方。
      坡积物中一般见不到层理,但有时也具有局部的不清晰的层理。新近堆积的坡积物经常具有垂直的孔隙,结构显得比较疏松。一般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在水中很易崩解。坡积形成的黄土,其湿陷性一般比洪积或冲积形成的黄土要高得多。
      坡积层中的地下水一般属于潜水,在坡积物非常复杂的地区,有时形成上层滞水。
      坡积物的厚度变化较大,由几厘米到一二十米。在斜坡较陡的地段厚度较薄,在坡脚地段堆积较厚。一般当斜坡的坡度愈陡时,坡脚坡积物的范围愈大。
沼泽沉积(h)
MCE    在地表水聚集或地下水出露的洼地内,由植物死亡后腐烂分解的残杂物所形成的堆积物,称为沼泽堆积物。
    沼泽堆积物主要为泥炭所堆积,而泥炭为有机生成物,呈黑褐或深褐,其中还包含有部分粘土和细砂。
    泥炭的性质和含水量关系很大,干燥压密的泥炭较坚硬,湿的泥炭压缩性较高。泥炭是尚未完全分解的有机物,在作为建筑物持力层时尚需考虑今后继续分解的可能性。
海相沉积(m)、海陆交互相(mc)
    实际上又可分为
      1、滨海堆积(海浪及岸流的堆积作用) 
      2、浅海堆积(浅海相动荡及静水的混合堆积作用)   
      3、深海堆积(深海相静水的堆积作用)   
      4、三角洲堆积(河~海)(河水、海水混合堆积作用) 。
    人工填土(ml)就不详细解释了,实际上人工填土又可分为素填土和杂填土
种植土:灰褐,松散,含大量植物根系及腐殖物。
填筑土:杂,松散,主要由砖块、混凝土及垃圾组成。为修建洲边化肥厂而堆积。
素填土:灰黄(褐),松散,主要由粉质黏土及少量碎石腐殖物组成。
粉质黏土:黄褐,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粒径为10~20mm,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分布不均匀,中下部角砾含量约为30%,其中在0.5~0.6m夹粉砂。
黏  土:褐黄,5.3m以下为灰黄,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粒径为12~25mm,棱角状,分布不均匀,其中4.2~4.6m角砾含量较多,粒径最大为40mm,黏性较好,可搓细条。
粉  土:灰黄,6.2~6.7m为灰白,潮湿,稍密,手捏有砂感,不能搓条,含约5%细砂,局部夹黏土。
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灰白,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砂粒成分为长石,石英,粒径为5~8mm,偶见卵石,粒径为10~50mm,其中7.0~7.3m夹粉质黏土。
细/粗角砾土:灰褐夹褐黄,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尖棱状,成分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20%粉质黏土。
细/粗圆砾土:黄褐夹紫红,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浑圆状和圆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充填约15%粉质黏土,中下部达30%。(初见水位以下)
语音识别碎 石 土:灰褐夹灰红,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60~120mm,尖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10%粉质黏土,下部可达25%。
卵 石 土:青灰夹黄,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
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卵石含量约65%,粒径一般60-120mm,最大为180mm,主要组成成分为砂岩及石英砂岩,充填约35%细粗砂及黏性土。
泥      岩:棕红,结构构造基本被破坏,全风化,岩芯呈土状。
泥      岩:棕红,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强风化,泥质胶结,岩质较软,手掰易碎,岩芯破碎,多呈块状,块径一般为3㎝~8㎝,最大为11cm,少量短柱状。其中12.1~12.60m岩芯呈土状。
泥      岩:棕红,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弱风化,泥质胶结,岩质较软,锤击易碎,脱水后易开裂,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节长一般为8~25㎝,最长为34cm,少量块状,块径为5~8cm,其中13.1~14.3m岩芯呈碎块状,RQD=60。
泥质粉砂岩:紫红,泥质粉砂结构,层状构造,强风化,成分主要为石英,泥质胶结,岩质较软,手掰易断,岩芯较破碎,多呈块状,块径一般为3~8㎝,最大为10cm,少量短柱状,其中12.1~12.60m岩芯呈土状。
泥质粉砂岩:紫红,泥质粉砂结构,层状构造,弱风化,成分主要为石英,泥质胶结,
岩质较软,锤击易碎,风干后易开裂,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节长一般为8~25㎝,最长为34cm,其中13.1~14.3m岩芯呈碎块状,RQD=78。
含砾砂岩:棕红,全风化,结构构造基本被破坏,岩芯呈土夹砾砂状,砂土含量约为55%,砾石含量为45%,砾石成分为砂岩,粒径一般为1~3cm,最大为5cm,呈圆棱状,岩芯遇水易软化。
含砾砂岩:紫红,砂砾状结构,层状构造,强风化,泥质胶结,砾石含量约为35%,砾石成分主要为砂岩,粒径一般为2~6㎝,最大为8cm,分布不均匀,呈圆棱状,岩芯呈碎块状,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48: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629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冲积物   颗粒   堆积   形成   堆积物   松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