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地貌作业2000字

epos
冰川地貌作业2000字
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应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梅氏三角形
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分现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两种。前者仅限于约占陆地面积10%的现代冰川分布区;后者主要指第四纪古冰川(最大覆盖范围占陆地面积的32%)塑造的地貌。
破伤风抗毒素
冰川地貌是鉴别冰川作用范围和性质的标志,对研究古地理和古气候环境的变迁有重大意义。因冰碛物的工程地质特性不同于其它沉积物,故研究冰川沉积地貌有较大实践意义。冰川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外力作用,在高山和高纬地区,这种作用尤为显著。我国虽地处中、低纬,但是在西部(大致东经102°线以西)却有巨大的高山和高原, 由于特殊的地势条件和气候条件,所以广泛发育了现代高山冰川。 据粗略计算,那里现代冰川总面积约为44000km2。北起阿尔泰山(雪线高度3000~3400m),南至喜马拉雅山(北坡雪线高度6000~6200 m,南坡为5000 m),西自帕米尔高原(雪线高度约5000 m),东到川滇横断山系(
雪线高度4600~4700 m),分布着各种类型的现代高山冰川及其塑造的地貌。现代冰川是第四纪冰期古雪线较现代雪线要低数百米甚至千余米,那时 冰川规模超过现代冰川许多倍,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不仅遍及我国西部山区,甚至东部一 些山地也有第四纪冰川作用的遗迹。
我国西部高山区发育的现代冰川,按其活动情况可分为两种:大陆性冰川(或称冷冰川)、海洋性冰川(或称暖冰川)。大陆性冰川受干燥大陆性气候影响 ,冰温很低,冰舌表面以下的活动层温度为-1℃到-10℃,冰内与冰下消融较弱,融水量小,冰流速度低,冰川剥蚀和搬运能力较差。海洋性冰川发育地区降水丰富,冰舌处冰温接近0℃,冰内和冰下消融强烈,冰川流动速度大,冰川剥蚀和搬运能力强。根据冰川的形态则可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山谷冰川(包括土耳其斯坦型冰川、复式山谷冰川、树枝状山谷冰川、宽尾冰川)、平顶冰川和高原冰川等。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
现代冰川作用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
①大陆冰盖。面积>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
②冰帽。数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规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顶冰川都可发育为冰帽;
③山地冰川。又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谷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等。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碛丘陵等冰川融蚀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蚀地貌。冰川(包括冰水)沉积地貌分布于冰川下游,形态类型包括终碛垅、侧碛垅、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底碛平原、鼓丘与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大陆冰盖和山地冰川的地貌组合有较大差异。前者冰体从中心向四周流动,以冰盖前缘广泛发育冰碛(尤其是终碛)、冰水堆积地貌和大面积的冰蚀凹地为特征,没有侧碛垅,只有在孤立的冰原岛山地区才出现冰蚀地貌。
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山地冰川受地形限制,与周围基岩接触面大,造成的冰蚀地貌类型众多。此外,山地冰川地貌的分带性也比大陆冰盖和冰帽的地貌分带性强,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在冰川纵剖面上,从山体中心到冰川外围,依次为角峰--冰斗--冰坎--羊背石--磨光面--底碛平原
市场经济的特征或丘陵--终碛垅--冰水扇;在横剖面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刃脊--槽谷肩--冰蚀崖--侧碛垅--冰床(底碛平原或丘陵)。山地冰川地貌的发育程度与气候条件、原始地形和新构造运动有关。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山地新构造强烈,地形陡峻,则冰蚀作用强盛,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较发育,但因冰期后流水作用较强,破坏较严重;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地形较和缓,则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发育较差,但后期流水侵蚀弱,冰川地貌易于保存。
中国东经120°以西,北起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南至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巨大的高原高山上,现代冰川和古代冰川都很发育,冰川及其雕塑的冰川地貌广泛分布。粗略估计,现代冰川面积总计4.4万km²,其中约五分之一分布在天山冰川区。现代雪线大体自北而南、自边缘山地向青藏高原内部升高,阿尔泰山现代雪线为海拔3000-3400m,天山3600(北坡)-4200m(南坡),祁连山4300-5200m(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昆仑山西端5500-5700m,喀喇昆仑山5000m,珠穆朗玛峰地区5000(南坡)-6000m(北坡)。第四纪冰期古雪线比现代雪线低数百至千余米,当时的冰川规模比现代冰川大许多倍,但由于内陆干旱气候限制,其分布地域仍很有限,所以古冰川和现代冰川刨蚀或堆积地貌范围都不大,冰川刨蚀力弱,故冰川和槽谷均较宽浅,只是冰水堆积作用影响所至,可达河西走廊及一些内陆盆地。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32: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627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冰川   地貌   雪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