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阴华士疫情最新消息
制定机关
俄亥俄州
公布日期
2019.01.24
施行日期
2019.01.24
文号
甘政办发〔2019〕11号
主题类别
土地资源
效力等级
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正文:
----------------------------------------------------------------------------------------------------------------------------------------------------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的通知
  甘政办发〔2019〕11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
  《甘肃省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年1月24日
  甘肃省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耕地保护,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耕地占补平衡,是指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管理工作,包括耕地开垦费征缴使用、补充耕地项目实施、耕地易地补充管理。
  第四条 补充耕地是用地单位的法定义务。单独选址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建设单位为补充耕地义务人,可由建设单位自行补充耕地;城市、城镇分批次建设用地,所在市县政府为补充耕地的义务人;村庄、集镇分批次建设用地,所涉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补充耕地义务人;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收取耕地开垦费的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为补充耕地义务人,履行补充耕地义务;因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经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安排,通过收取耕地开垦费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易地补充耕地的,接收耕地开垦费的有关地方政府为补充耕地义务人。
  第五条 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一补一、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原则,由补充耕地义务人先行补充耕地或足额缴纳耕地开垦费并落实补充耕地后,方可办理新增建设用地报批手续。补充耕地不能实现粮食产能或“占水田补水田”要求的,可采取提质改造方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第六条 市县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责任主体。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负责本行政区区域内占补平衡工作的管理、指导、监督、检查。
  第七条 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落实占补平衡的,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有批准权的政府批准。获批后,应当逐级上报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章 耕地开垦费征缴使用
  第八条 耕地开垦费按照“谁批准、谁收缴”的原则由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征收,全额缴入同级财政。凡属国务院或省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占用耕地的,其耕地开垦费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征收;属于市州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占用耕地的,耕地开垦费由市州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征收。
  第九条 耕地开垦费的征收标准按照《甘肃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园地的,按照每平方米10元缴纳,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按照每平方米20元缴纳。
  涉及耕地开垦费征收减免优惠政策的,按国家或省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耕地开垦费专项用于开垦新的耕地,其开支范围为组织、实施、管理补充耕地项目所发生的各项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农田的建设和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与整理支出、耕地开发专项业务支出。
  第十一条 耕地开垦费全额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支出按照批准的年度耕地开垦费专项资金收支预算执行,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十二条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的立项,各级财政部门负责项目经费的审批和资金拨付,并监督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第十三条 项目预算一经批准,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按批准下达的预算使用项目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整,确需调整的,按预算管理程序报批。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应落实到具体项目并实现当年支出,不能按期实现支出的,严格按照结转资金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戒严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开垦费收支的监督管理,定期检查收缴情况,并接受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三章 补充耕地项目实施
  第十六条 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和年度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计划,编制下达年度补充耕地计划(包括跨市易地占补平衡的补充耕地任务)。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按照下达的补充耕地计划,分解补充耕地任务,并报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建立补充耕地项目储备制度和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项目挂钩制度,提前做好补充耕地项目的实施工作,积极储备占补平衡指标。国家、省级重点工程因占用耕地面积大、建设周期长暂时无法完成补充耕地任务的,必须先行落实耕地开垦费,完成补充耕地项目的立项并进入实施阶段,取得补充耕地预配号,方可申请建设项目用地。
  第十八条 占补平衡补充耕地实行项目管理制度。所有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必须按照立项权限和程序经有权批准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后方可组织实施。其中:跨县域的易地占补平衡项目,由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立项;跨市域的易地占补平衡项目,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立项。
  第十九条 鼓励企业、集体经济组织、个人以多种模式参与易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实施,并严格按照工程质量要求和标准开垦建设补充耕地。
  第二十条 组织做好补充耕地项目立项前的踏勘、论证审查等工作。项目选址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山水林田湖草的综合整治。不得在自然保护区、一级水源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地质公园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安排项目;严禁违反规划擅自毁林、填湖泊、填湿地开垦耕地。不得违背当地农业生产和水土资源客观条件,将不适宜改造的旱地强行改造为水田;未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不得实施旱改水土地整治。
  第二十一条 补充耕地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要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委托等法定程序确定。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等单位,应具备承担任务的法定条件。
  第二十二条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项目施工和质量的监管,严格执行土地整治项目施工有关技术标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合同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公告制
等制度,确保补充耕地项目工程质量。
  第二十三条 项目验收按照“谁立项、谁验收”的原则。市级立项的项目,在实施完成后,由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初验合格后,报请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终验。省级立项的项目,在项目实施完成后,经县级自查、市级初验合格后,报请省级自然资源部门终验。补充耕地验收前要先行评定质量等别,没有达到要求的,不得通过验收。
  第二十四条 各级验收工作组成员从本级专家库中随机抽取,验收组成员不得少于5人,其中技术专家不得少于3人。验收工作执行国家和省上有关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规定。
  第二十五条 市、县级立项的补充耕地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后,由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汇总后,向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交项目验收报告,并申请核实。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对项目立项、验收是否符合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规定,新增耕地面积是否真实,资金渠道是否明确,补充耕地能否用于占补平衡等进行核实。智能代理技术
  第二十六条 项目核实按该批次备案项目总数的30%随机抽签选定。项目核实结果不合格的,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下达限期整改通知,责令项目申请备案的市县自然资源主管
刘梦露
部门对该项目进行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重新进行核实,仍不合格,增加该批次项目核实比例,经核实仍不合格的项目,不得进行报备。
  第二十七条 经验收、核实合格的新增耕地,应及时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中进行报备,并在当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进行地类变更,符合条件的应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进行保护。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填报项目信息,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审核项目信息,并对信息的合法合规性负责;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核实信息,并对信息的有效性负责。
  第二十八条 经验收合格的新增耕地,应当及时向当地乡镇政府移交新增耕地及工程设施,办理移交手续,签订后期管护协议,落实管护责任。鼓励所在地村集体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将新增耕地承包或流转给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和农村种植大户等进行规模化经营,并给予政策扶持。
  第四章 补充耕地指标管理
  第二十九条 鼓励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充耕地。拓展补充耕地来源,对于历史形成的未
纳入耕地保护范围的园地、残次林地等适宜开发的农用地,经县级政府组织可行性评估论证、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复核认定后,可统筹纳入土地整治范围,新增耕地用于占补平衡。
  第三十条 对于耕地开垦费、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以及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等各类资金投入所补充和改造的耕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土地整治、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所补充和改造的耕地,经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认定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和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形成的新增耕地,以及开发为园地和设施农用地的未利用地,经县级以上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共同认定可调整为耕地的,均可纳入补充耕地管理,用于占补平衡。
  第三十一条 占补平衡指标实行分类管理、分别使用。以纳入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的各类项目为基础,根据项目验收确认的新增耕地数量、新增水田和新增粮食产能,以县为单元建立3类指标储备库。新增水田包括直接开垦的水田和由旱地、水浇地改造的水田。新增耕地的粮食产能,根据新增耕地面积和评定的质量等别计算,纳入产能储备库;提质改造耕地的新增粮食产能,根据整治的耕地面积和提升的质量等别计算,纳入产能储备库。
  第三十二条 实行耕地数量、粮食产能和水田面积3类指标核销制。申报建设用地时,应明确拟占用耕地的数量、粮食产能和水田面积,按照占补平衡的要求,通过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分类分别从县、市储备库指标中予以核销,核销信息随同用地申请一并报批。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7:20: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620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耕地   补充   项目   主管部门   占补   新增   开垦费   整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