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门诊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

世界中医药  2015年11月  第10卷
·758· 3 分析讨论 3.1 调查研究显示汉族医学实习生在洗手指征的认知上得分明显高于少数民族(P<0.05),一方面可能与新疆少数民族、汉族生活习惯的差异有关;另一方面部分少数民族医学生为民考民学生,虽然在大学预科学习汉语一年,但仍存在一定的语言交流障碍。在手卫生基础知识上身为独生子女的医学生得分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可能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从小对孩子卫生方面关注较多有关。各专业和不同年龄阶段没有明显差别,见表1。 3.2 部分医学实习生洗手指征的认知存在含糊概念,存在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的错误认识。只戴手套而不注意手卫生的做法只是保护自己,而不能避免细菌传播[5]。有调查研究显示医学实习生执行医疗操作之后比在执行医疗操作前手卫生认知正确率上升5%。朱明惠在执行医疗操作前手卫生调查研究显示医务人员在执行医疗操作前手卫生执行率仅有 30. 6%,而在执行医疗操作之后手卫生依从率上升到 79. 5%。这表明部分医务人员掌握手卫生知识,但保护自己的意识明显强于预防院内感染的责任心[6]。医学生对快速手消毒剂认知水平不高。医学生在进入实习前较少接触快速手消毒剂,目前医院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更新快,学生的知识更新跟不上。 3.3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教学医院教师的知识、态度行为直接影响医学实习生手卫生的效果,加强师资手卫生知识和前瞻知识的培训,使之胜任教学任务。对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手卫生教学,必要时可以请以少数民族老师讲解,以便加强手卫生知识的培训效果。 3.4 举行多药耐药菌感染等拓展专题讲座  多药耐药菌感染已成
为目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已经
长效干扰素严重影响到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7]。避免耐药菌的增加,指导学生抗菌
药物的合理使用;有效控制耐药细菌的传播。有针对性的讲座,拓展了
学生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郑玉龙.万玉峰.周黎阳.等.抗菌药物临床干预对常见医院感染病
原菌耐药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4):3008-3011.
[2]谷晓岚.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
志,2012,15(8):1757-1760.
[3]刘云红.护理人员手卫生的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
460-461.
[4]贾会学,贾建侠,赵艳春,等.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手卫生方法
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1):20.
石点头[5]宋丹.医务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消毒
学杂志,2013,30(1):53-55.
[6]朱明惠.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
志,2011,28(5): 624.
[7]侯晓娜.刘姗等.规范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多药耐药菌传播[J].中华
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2):4806-4808.
作者简介:
丁丽丽,出生:1974.2,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地:新疆,职
称:副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实践教学管理。
三棱柱
乡镇卫生院门诊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
王映联1  顾生龙
2
(1.金塔县人民医院  甘肃  金塔  735300;2.金塔县金塔镇卫生院  甘肃  金塔  735300)
【摘  要】目的目的:通过对处方点评结果分析,提高处方合格率,促进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处方1200张,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点评分析。结果结果结果::不合理处方345张,占28.75%,处方合格率为71.25%。结论结论
结论:我县乡镇卫生院门诊处方合格率偏低,通过处方点评,制订相应措施,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处方点评;合理用药;合格率
【中图分类号】R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02(2015)02-0758-02
乡镇卫生院因受医疗条件和水平的限制,经常会出现不合理用药情
况。而开展处方点评是发现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1],也是持续改
进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县10个乡镇卫生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门诊处
方共1200张进行分类统计。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根
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药品说明书等,对处方进行对照点评和综合分析。
2 结果
2.1 处方点评 结果显示,药品占总费用比例高,抗生素使用率和
静脉输液率大,中药使用率低,基本药物使用率适中。见表1。
表1  抽取处方各项指标
基本指标 构成比(%)
药品占总费用比 51.54
抗菌药物使用率 40.77
基本药物使用率 85.39
静脉输液率 40.83 中药使用率 24.33
根据抽查的1200张处方,不合理处方数为345张,处方合格率为
71.25%。处方合格率明显偏低。不合格处方分类,见表2。
表2  不合格处方类别
类别 张数 构成比(%)
处方不规范 213 61.74
存在配伍禁忌 55 15.94
重复给药 36 10.43 给药频次不当 20    5.8
沸点
药物剂量使用不当
13    3.77 其他 8    2.32 3 分析
3.1 根据表1结果可以看出,药品占总费用的比例较大,达51.54%。我县乡镇卫生院自2013年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已不存在以药养医的情况,主要是受传统观念的限制,到医院看病必须开取药品,同时,由于医疗条件差,各种医学检查少,造成药占比升高。其次是抗生素使用率较高,占40.77%。医生把抗生素当成“万能药”,感冒、发烧、头疼症状及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等普遍要用“三素一糖”,即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葡萄糖注射液,造成滥用和不合理用药。三是静脉输液率偏高,占40.83%。静脉输液见效快,但是所带来的风险要比口服药物大,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四是存在重西药、轻中药的倾向,
中药使用率偏低,中医药服务能力不强。 3.2 根据表2结果分析,不合理处方主要是不规范处方,比例占61.74%;其次就是存在配伍禁忌,占15.94%;重复给药占10.43%;给药频次不当、药物剂量使用不当等也占一定比例。 3.2.1 不规范处方  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别人代签;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或未执行双签名规定;化学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等。 3.2.2 配伍禁忌  有部分选择了几种药物的配伍。 但是有些配伍使药物的作用减弱,导致失败;有些
配伍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还有些配伍使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病人等。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药物结构发生变化。如处方:维生素K1 +维生素C。维生素C 含烯二醇结构,具有强还原性,与醌类药物维生素K1混合后,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维生素K1疗效降低。 二是影响溶解度。如处方:地塞米松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地塞米松为磷酸酯的钠盐注射液,内含0.2%亚硫酸钠,与过饱和20%甘露醇注射液混合,可使甘露醇发生盐析反应析出结晶,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危险。 三是抗菌药物与糖皮质激素配伍。如处方:头孢曲松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抗菌药与糖皮质激素配伍用,可以掩盖抗菌药的过敏反应;如果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一起长时期应用,更易导致机会性感染。 四是形成复合物而失效。如处方:维生素 K1 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维生素 K1 注射液制剂辅料中,吐温-80内含聚氧乙烯基,能与
含酚羟基化合物氢键结合,形成复合物而使之失效。酚磺乙胺分子中含多个酚羟基,吐温-80可使之降效失活。
世界中医药2015年11月第10卷·759·
3.2.3 重复给药  如处方:酚麻美敏+感冒灵颗粒的联用,酚麻美敏片中每片本品含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325mg,感冒灵颗粒中含对乙酰氨基酚20g,两药同时应用极易使患者重复使用造成肝损害。
野兽与乡巴佬
3.2.4 给药频次不当  如将需每8或6小时一次的青霉素类(如哌拉西林)和头孢类抗生素,每12小时甚至
每天一次给药,人为造成给药时间延长,使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造成耐药性增加。
3.2.5 药物剂量使用不当  如阿莫西林可拉维酸钾注射液。处方中经常出现,12岁以下儿童一次剂量就使用1.2g或大于1.2g。随意加大单次用药剂量,会造成患者瞬间血药浓度过高,不会提高杀菌效果,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4 讨论
从此次分析结果看出我县乡镇卫生院处方合格率不高,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1)部分医师对药学知识不是十分了解,用药仅靠自己的经验来决定;(2)对于不同患者不能做到最佳的个体化给药方案。(3)药师队伍建设缺乏,造成处方疏于审核或审核不严。(5)制度不健全,对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建议乡镇卫生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应当将处方点评纳入人员考核指标,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合理用药管理改进措施,提高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汪辉莲,董建明.门诊处方点评与典型处方分析[J].中处健康文摘, 2011,5:11-12.
淄博市28所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徐丽华
(淄博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 山东 淄博 255036)
【摘 要】目的
目的::分析全市28所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以探讨防护对策。方法
方法
方法::对全市28所医院2014年第四季度发生且上报登记的123例血源性职业暴露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结果
结果::123例职业暴露者以护士(59.35%)和医生(23.58%)为主;暴露途径以锐器伤为主,占98.37%;暴露源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传染性的占62.60%,乙肝暴露源占30.08%,丙肝暴露源占2.44%,梅毒暴露源占4.07%,其他血液型传播疾病占0.81%;职业暴露发生频次最高的环节为废物处置,其次是手术中和拔针;暴露后均及时进行了局部处理和预防性干预,经追踪未发生因职业暴露而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结论
结论
结论::锐器伤是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常见因素,通过监测来查锐器伤的关键控制点,重点强化目标人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和高危因素的有效管控,最大限度的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关键词】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锐器伤;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02(2015)02-0759-02
为了解全市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及处理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职业暴露及感染风险,我们对全市28家医院2014年第四季度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结果
1.1 调查对象  2014年第4季度淄博市7所三级医院,21所二级医院发生的123例血源性职业暴露案例。
1.2 监测内容 制定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处理及上报流程,设计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在全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网站发布,供全市医院下载填报。
1.3 监测方法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进行紧急局部处理,在30分钟内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填表登记,同时对暴露者、暴露源进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病原体检测;进行暴露后风险评估,根据评估情况指导暴露者预防性用药并追踪监测,季度上报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
2 结果
2.1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  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121人,123例次,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为0.63%,例次率为0.64%;不同级别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见表1。
表1 不同级别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
医院级别 调查人数 发生人数 发生率% 发生例数 例次发生率% 三级 9053 61 0.67 62 0.68
二级 10142 60 0.59 61 0.6
合计 19195 121 0.63  123 0.64
2.2 人分布  123例中,以护士和医生为主,分别占59.35%、2
3.58%;工作年限<1年39例,2-5年30例,6-10年21例,10-20年18例,>20年15例。不同级别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分布见表2。
表2 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分布
例数/构成比(%)
职业
全市28所医院 7所三级医院 21所二级医院 护士 73/59.35 39/62.90 34/55.74
医生 29/23.58 10/16.13 19/31.15
医技 6/4.88 4/6.45 2/3.28 工勤人员 4/3.25 4/6.45 0/0.00
实习生 10/8.13 5/8.06 5/8.20
其它 1/0.81 0/0.00 1/1.64
合计 123/100.00 62/100.00 61/100.00
2.3 暴露途径 以锐器伤为主,占98.37%;发生频次最高的环节为废物处置,占42.15%、其次是手术中,占18.18%;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环节构成比详见表3。
表3 血源性职业暴露环节构成比
暴露环节 例数 构成比(%)
废物处置 51 42.15
手术中 22 18.18
拔针 17 14.05
采血 11 9.09
注射 7    5.79  回套针帽    4    3.31
抢救中    2    1.65
加药    1 0.83
其它    6    4.96
motorola
合计 121 100
2.4 暴露源血源性病原体检测情况  见表4。
表4 血源性职业暴露源构成
暴露源 例数 构成比(%)
来源不明 77 62.60
乙肝阳性 37 30.08
丙肝阳性    3    2.44
梅毒阳性    5    4.07
其他血源性传播疾病    1 0.81
合计 123 100.00
2.5 暴露后处理及随访  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即时进行局部冲洗、消毒等处理。当事人按照医院制
订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和报告流程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保健科,对当事人职业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做好相关检测,并及时给予药物预防;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进行随访。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锐器伤导致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威胁日益突出[1]。污染的锐器刺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方式,占42.15%。目前,我国锐器盒的使用虽已很大程度普及,但绝大多数医院只在室或污物室内有锐器盒,护士在床边处置后还需将锐器带回室再行处理,增加了暴露机会;部分医院将锐器盒放在车上,但因位置或距离等因素,导致使用后的锐器仍未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国内一项研究[2]建议,最合适的锐器盒放置高度为(0.92±0.07)m,丢弃锐器物到锐器盒的有效距离为(0.38±0.06)m,认为该距离能保证锐器物使用后得到及时、安全的处理,操作者用完锐器后,能立即放入锐器盒,不需移动身体,减少受伤环节。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3:33: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611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暴露   处方   职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