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的经济学原理(五篇模版)

看病难,看病贵的经济学原理(五篇模版)
第一篇:看病难,看病贵的经济学原理
看病难,看病贵的经济学原理
当代社会看病难看病贵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政府在积极实施医改制度,但并未取得明显作用,老百姓依然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湖北日报
我国大多数医疗机构是政府办的,民营医疗机构所占比例甚微,民营医疗机构床位占有率还不到12%,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属于政府垄断,并没有达到必要的市场化。政府这样的干预,医疗市场达不到市场化;就不能在良性市场推动下达到平衡价格和平衡数量。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可以促进总体达到经济福利。政府只要在市场失灵时,促进平等,促进效率即可,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血浆胶体渗透压
但现在将公费医疗改革为医疗保险,医疗机构推行“自负盈亏”,这些医疗机构使公立变为营立性机构,使得越来越多的竞争在公立医院发生,这并不是良性的竞争。而且药品价格由于流动程序过琐,并且各地高速公路收费,过桥收费等,使得药商增加了生产成本。本来进价
几毛钱的药品经数人甚至数十人转手后药价可达几十元,使得药价上升,供给减少。看病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产品消费。看病的弹性很小,所以人们的需求不减,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这就造就了典型的看病贵。
而且现代医学模式下,医院都有趋利的性质,如何利润最大化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发达,仪器设备也是非常的先进,这些精密的遗仪器价格也是不菲,看病贵是注定的事,现在医院看病不分年龄的差异,管你老人还是小孩,都要在精密的仪器下过一遭,年轻人能受得了,那些年老体弱的人多半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也许原先的病因没有到,反倒增加了心理负担害了新病。更觉得讽刺的是医院的各科甚至都有在竞争病患的现象,人体是一个机密联系的有机体,生病可能是多方害病的结果,不能把病因分开,要联系整体的考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真人真事,一个并入膏肓的老人在医院明明到了灯枯油尽之时,医院的各部门还在争抢老人为其做各种不必要的救助措施,只为获得昧娘心的钱。看病难看病贵是社会一大顽疾。
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想还是要鼓励民营医疗卫生行业发展,摆脱政府公立医院的垄断。医疗卫生服务要市场化。市场可以凭借它看不见的手自动推动经济良性发展,
达到买方卖方都欣然接受的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但不能过度市场化。过度市场化会造成供给不足以及贫困人口看不起病,这就需要政府建立一系列制度弥补市场风险。比如建立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要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定位,定岗,不定人。全体人员定岗,合格者进入,实行药品采购制度改革,减少药品流动环节,从而降低了药商的生产成本。看病不再那么贵,也不会那么难。
有奖发票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顽疾不可能一下突然消除,这就需要政府的努力,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相信我们的政府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办好这件惠及民生的好事。
第二篇:看病难 看病贵
>> 热点分析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到治本之策。
目前,“看病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到大医院就诊难,那里经常是人满为患,病人像是天天在医院赶“集市”;二是专家看病难,病人往往要排几个小时的队,有的甚至要等
上几天十几天;三是农民看病难,基层尤其是乡村,像样的医院不多。“看病贵”,贵就贵在城市大中型医院药价贵、检查费用高,脏器移植、介入等新技术和高精尖设备的应用价格昂贵,部分低收入人和没有医疗保障的人难以承受。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因复杂,既有政府的责任,也有卫生部门的问题,还有社会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全桥整流
第一,卫生资源总体不足,结构不合理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卫生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在总量不足的同时,卫生资源结构明显不合理。一是预防资源与医疗资源失衡。长期以来,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重治轻防,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比较薄弱,服务能力有限,预防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防病效益,一些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没有得到有效预防。二是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不均。一些贫困地区仍然存在缺医少药、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三是城市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资源大多数分布在医疗领域,过度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基层社区缺少卫生资源。城市医疗机构区域分布不合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条件差,没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城市居民得不到就近、便利、价格
合理的医疗服务。
第二,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些环节偏离了公平原则和众可承受的能力
我国2000年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同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但在改革的实践中,由于配套政策措施没有跟上,改革举步艰难,很多方面没有到位,有的甚至出现了偏差。一些地方把产权改革作为城市医疗改革的核心内容,把医疗改革理解成政府甩包袱,将政府办的医院推向市场,断奶断粮,甚至一卖了之。由于财政补偿不到位,医院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偏离正确的办院方向,公益性淡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医药费用增长过快,众就医负担加重,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得不到保障。
第三,对医院管理不规范、不科学、不严格
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公立医院分别隶属于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条块分割,卫生全行业管理无法真正实现,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属地管理难以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不严格。在这种状况下,一些医院盲目发展,扩大规模,重复建设,无序竞争。许多医院贷款建房、购买大
型设备,将沉重的债务变相转嫁给患者。有的医院内部管理松懈,医疗服务环节多、效率低,基础服务质量比较差,尤其是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依法管理不严。
第四,药品和医用器材流通生产秩序比较混乱
生产企业数量多,流通环节多,监管不力,无序竞争。一些企业违规操作,搞虚高定价,一些药品和医用器材定价高于成本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销售利润大多通过回扣、提成流向批发商、代理商、医药代表等中间环节,医务人员拿回扣、提成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加之我国多年实行医疗服务低收费政策,允许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15%—20%作为补偿,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品、医生开大处方。同时,由于国家采取鼓励开发新药的政策,一些企业将常见药品改头换面申报新药,替代降价药品,获得较高价格,成为滋生腐败的源头。第五,广大众医疗保障水平不高
目前,全国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同时,医疗保障的筹资水平比较低,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低,保障水平不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昌都论坛
>> 对策链接
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履行保障广大人民众健康的义务,卫生部门更是义不容辞。要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作用。实行医疗机构属地管理,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强化卫生全行业监管。严格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建立健全社区卫生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调整城市大中型综合医院布局,严格控制发展规模,适当减少公立大医院的数量。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为人民众提供公平可及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充。
二是建立财政补偿政策机制。要保持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由中央和地方分级负责的财政投入政策。政府应向全体社会成员免费提供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精神卫生、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等在内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应以政府投入为主,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健康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政府要控制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公立医院的经济收入要与职工的福利脱钩,取消“以药养医”的补偿政策,不要再提“以医养医”,对公立医院实行差额补偿和服务价格补偿政策。
三是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要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基本医疗服务目录和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目录,其价格由国家制定。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提高技术劳务费,降低过高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适度放宽特殊医疗服务价格。要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服务价
格档次。要考虑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特点,并适当提高中医、民族医的技术服务价格。改变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方式,逐步实行单病种收费。
四是改革药品和医用器材的生产流通体制。加强对药品和医用器材的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管理。严格生产和销售企业准入,规范新药的研制、开发和生产,严防出现“换名不换药、改剂型、改包装的药品”生产;改变药品和医用器材销售方式,鼓励直销,推行政府采购、配送,减少流通环节,对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由国家专营专管,医院不加价;加强药品和医用器材价格管理,严格成本核算,控制价格虚高。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2:03: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610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医院   服务   医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