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考

蟾蜍”考
  要:蟾蜍,即俗称的癞蛤蟆、癞疙宝、癞革巴等。本文主要探讨“蟾蜍”的名称及其在各方言中的俗称,并对其文化意义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蟾蜍  方言  奇猴俗称
蟾蜍,俗称癞蛤蟆,因形体丑陋,而遭人厌恶,但是蟾蜍却受到古人的崇拜,被古人视为“祛病毒、助长寿、主富贵、呈祥瑞、辟五兵、镇凶邪”的吉祥图腾符号。事物往往根据其特征来命名,同一种事物由于时间、地域等原因,人们根据的特征不同,往往形成不同的词语。“蟾蜍”在古代就具有不同的名称,而它在方言中的称呼也就更为复杂。本文主要探讨“蟾蜍”的名称及其在各方言中的俗称,并对其文化意义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蟾蜍及其在方言中的俗称
蟾蜍,亦写作“ 蟾蠩 ”、“ 蟾诸 ”,即俗称的癞蛤蟆、癞疙宝、癞革巴等。《汉语大词典》:“形似蛙而大,背面多呈黑绿,有大小疙瘩。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白黏液,可入药。”对蟾蜍进行了定义,它是属于蛙的一种,外形丑陋,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齐民要
术》卷三:“是月五日,合止痢黄连丸、丸。采葸耳。取蟾蜍及东行蝼蛄。”清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徐启新﹞为子延师而供膳甚菲。邨中四五月间人多食蛙者,然必从市中买之。启新以蟾诸类蛙,而阶下颇伙,即命童子取以供师。”
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蟾蜍”在福建福鼎澳腰中叫“蟾蜍哥”,在广东梅县叫“蟾蜍蠃”。罗翙云《客方言·释虫鱼》:“蟾蜍蠃,詹诸也。詹诸,俗作‘蟾蝫’,通作‘蟾蜍’。蠃者‘磊’之转语。此是腹大皮上多痱磊者。”这是根据蟾蜍的外形特征而命名。而“詹诸”,《汉语大词典》:“即蟾蜍。蛤蟆。詹,通‘蟾’。”《尚书大传》卷二:“钜野蔆,钜定蠃,济中詹诸,孟诸灵龟。”郑玄注:“詹诸,鼃黾也。”《淮南子·说林训》:“月照天下,蚀于詹诸。”其中的“鼃黾”, 蛙类动物。也就是说蟾蜍是属于蛙类的一种,这在前面的《汉语大词典》的定义中已经提到。《周礼·秋官·蝈氏》:“蝈氏掌去鼃黾。”“鼃”,《说文解字》:“虾蟇也。”“虾蟆”,亦作“虾蟇”、“蛤蟆” ,《汉语大词典》:“青蛙和蟾蜍的统称。”《史记·龟策列传》:“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晋中州记》曰:惠帝为太子,出闻虾蟇声,问人为是官虾蟇、私虾蟇。”可见虾蟆与蟾蜍是有区别的,虾蟆包括了蟾蜍。
我国地域辽阔,使得各地区使用的语言出现了差异,对同一事物可能就有不同的称呼,尽管名称不同,但其内容实质还是一样的。“癞蛤蟆”,亦作“癞虾蟆”,《汉语大词典》:“蟾蜍的通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蟾蜍》:“癞蛤蟆。”《今古奇观》第十八卷:“谁知是个乌鸦嘴,耐不住口,随地去报新闻,顷刻就嚷遍了满营。有那痴心的,悄地也拆开衣领来看,可不是癞蛤蟆想天鹅肉吃!”也作“癞虾蟆”,《西游记》第二十七回:“沙僧搀着长老,近前看时,那里是甚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个青蛙、癞虾蟆,满地乱跳。”“癞蛤蟆”,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它在西南官话中被称作:癞纥宝,癞克宝,癞克蟆,癞咕得,癞疙宝,癞虼宝,癞客宝,癞格宝,癞格蟆,癞浆包,癞麻拐,癞蛤宝,癞黑蟆,癞蝈蟆,癞瘩包,癞皮蛤蟆,癞蜐蚂儿;在江淮官话中被称作:癞巴,癞肚,癞豆鼓,癞鸡包,癞哈蚂,癞格谱,癞倒牯,癞猴子,癞瘊子,癞大蛄子,癞癞姑子;在吴语中被称作:癞团,癞施,癞右婆,癞白高,癞处哑,癞孛可,癞沟巴,癞狗巴,癞革巴,癞格头,癞格头,癞蛙蟆,癞蛤霸,癞口婆婆,癞矢蛤巴,癞剌格波,癞搭咕咕;在中原官话中被称作:癞鼓,癞大古,癞子鼓,癞圪蚂,癞肚子,癞肚瓜,癞呱子,癞癞嘟,癞头猴子等等。
虽然说名称繁多,但总的来说,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癞疙宝、癞格宝、癞纥宝、癞革
巴,“疙”、“ 融合格”、“纥”和“革”,读音相同,读作“ke33”。而“宝”与“巴”的读音相近,因而它们可能是由于各方言地区用同音字记录的结果。下面就主要选取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名称进行详细的说明。
“癞疙宝”,《四川方言词典》谓“疙,又作格、蛤、蝈;宝,又作疱、蟆、疤”。而《中国民间方言词典》收“赖疙宝”:“ 癞蛤蟆。李贵《萋萋草木深》四:那么这些“萝卜头”、“ 财经杂志赖疙宝”打磨起来是不成问题的了。也作‘癞格疱’、‘癞蝈疤’、‘癞蛤蟆’。”《汉语大词典》收“癞格谱”一形,未收“癞疙宝”,而《成都方言词典》收有“癞疙宝”。刘钊《“机房街”明惩骄》:“癞疙宝打哈欠,好大的口气。”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博物》:“昭人谓蛙之有瘯瘰者曰癞格宝,即癞虾蟆之声变,惟格宝乃言其形体胀鼓如疙篼,则依声而以俗言,语义相近之字易专名者也。”唐枢《蜀籁》:“癞蝈蟆想吃天鹅蛋。”
吴语中称“癞团”、“癞施”。1929年《崇明县志》:“癞(蛤)蟆曰癞团。”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鼎部》:“詹诸,苏俗谓之癞团。”章炳麟《新方言·释动物》:“今江南运河而东,至于浙江,皆谓蟾蜍为癞施,或称癞团。”应钟《甬言稽诂·释鱼虫》:“《广韵》:‘蜧,大蛤蟆也。’音戾。甬俗称虾蟆呼如‘癞施’。癞即蜧之声转…凡非青绿者,甬俗通称癞施。”
上述这些文献对把“癞蛤蟆”称作“癞团”、“癞施”的地区、原因进行了说明。亦称作“癞蛤霸”, 清顾张思《土风录》卷四:“虾蟆谓之蛤霸,俗亦谓之癞蛤霸,以其皮似疥癞。”而在粤语中作“虾蚆”,木鱼书《五子登科》卷二:“正是虾蚆想吃天鹅肉,枉费心机咁在杭。”敏感性分析
二、蟾蜍的文化意义
古代有崇拜蟾蜍的习俗,尤其是古蜀地区。而古蜀人崇拜蟾蜍的习俗首先是与月亮崇拜分不开的。[1]“蟾蜍”后来也发展为借指月亮。《广韵·盐韵》:“蟾,蟾光,月彩。”《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唐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诗之二:“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蟾蜍为何与月亮扯上关系?这就与民间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化蟾蜍的神话故事有关。早在战国初年的《归藏》一书就记载了这一神话,但该书未被保存下来。但《文心雕龙·诸子》中说:“《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弈毙十日,嫦娥奔月。”《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记载: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羿妻姮娥(即嫦娥)窃之奔月, 植物学通报托身于月, 是为蟾蜍,而为月精。”记述了嫦娥奔月化为蟾蜍的这个传说。《五经通议》曰:“月中有兔、蟾蜍者何?月,阴也;蟾蜍,亦阴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可见月中有蟾蜍和兔,只不过发展到后来,可能由于蟾蜍的形象与月不符合,它就被兔所替代。由于蟾蜍
与月亮扯上关系,因此也产生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词语,如:蟾宫、蟾窟、蟾桂、蟾兔等。
蟾蜍被古人视为“祛病毒、助长寿、主富贵、呈祥瑞、辟五兵、镇凶邪”的吉祥图腾符号。[2]首先,蟾蜍具有药用价值,蟾蜍表皮腺体的分泌物“蟾酥”是传统名贵药材之一,具有解毒、镇痛、开窍、抗肿瘤等多种功能。而我国民间也认为蟾蜍是仙物,代表着长寿。如《太平御览》引《玄中记》云:“千岁蟾蜍,头生角;得而食之,寿千岁,又能食山精。”它也是造仙药之神,捣制能使人升天成仙、长生不老、起死回生的仙药。其次,“刘海戏蟾”的传说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后有“刘海戏蟾,步步钓金蟾”的说法,蟾蜍就成为能给人带来财运的财神。古代人认为月乃金之化生、金之精体,古代民俗中的八月十日“拜金方”就是拜月神。[3]月宫中的蟾蜍也就成了金蟾蜍,后来金蟾也就成为了金钱的象征。最后,传说蟾蜍还能辟五兵、镇凶邪。宋罗愿《尔雅翼》中有:“蟾蜍,今之蚵蚾,背上礧礧,好服墙阴壁下者,五月五日收之,谓之辟兵。”因而人们认为蟾蜍是吉祥辟邪之物。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44: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579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蟾蜍   方言   癞格   癞蛤蟆   癞施   进行   虾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