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夏邑方言中的语气词“来”

河南夏邑方言中的语气词“来”
董秀英
【摘 要】夏邑方言语气词“来”的用法很丰富,既可以表示动作的完成、进行,状态的持续等事态变化。也可以表示强调等情态语气。本文通过历史探源和方言比较,论证了该方言语气词‘‘来’’并非其他语气词的变读.而是动词“来”的语法化,是近代汉语语气词“来”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考察了该方言中合成语气词··子来,,跨层语法化的过程。%The modal word "Lai"  (来)  is used profusely in Xiayi dialect, serving as not only the marker of perfective, progressive and durative aspects but also the marker of modalities denoting stress. By probing into the historical source of the modal word "Lai"  (来)  in Xiayi dialect and via comparisons with other dialects,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modal word "Lai"  (来)  in Xiayi dialect does not come as a result of the pronunciation changes of other modal words, but rather it is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the verb "Lai" (来) , which is the 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m Chinese modal word "Lai"  (来)  Meanwhile,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layer grammatical- ization of the compound modal word of "Zilai" (来)  is also investigated.
【期刊名称】《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11)005
【总页数】4页(P48-51)
【关键词】语气词;时体;语法化;主观化
【作 者】董秀英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H042
国民经济核算论文
夏邑是河南省商丘市的一个下辖县,位于商丘市东部。夏邑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商阜片(贺巍2005)。“来”在夏邑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可以用作动词,表示“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用法跟普通话基本相同。本文主要讨论夏邑方言中的句末语气词“来[lε]”,
普通话里没有这种用法,只在某些方言中使用。如:甘肃兰州话,“你给捎的信来[lε]?”贵州贵阳话,“你问哪个(谁)呢[lε55]。”江苏徐州话,如“你上次说想换个什么工作来[lε3]?”山西陵川话,“夜黑来弄甚来[lAi30]?(昨天晚上干什么来着?)”山西天镇话,如“作甚唻[le°]?”山西榆次话,“房子修好来[lai11]。”陕西商县话,“你做啥唻?—我看书唻[lai]。”四川话,“你才会讨好唻[næ21]。”上海话,“侬还年轻唻[lε23],侬又何必要掰能。”(上述例句引自黄伯荣主编《汉语方言语法类编》:561-640页)淮南话,“看书来?”(例引祈庆倩2006)广东梅县话,“扫净地来!(把地打扫干净来!)”(例引林立芳1997)句末语气词“来”也可以记作“唻”,有的记作“呢”,我们推测,这可能由于各家对语气词“来”的来源看法不同造成的。本文将通过历史探源和方言比较,在描写夏邑方言语气词“来”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来”的语法化过程及语气词“子来”的形成。
另外,关于句末虚词“来”的词性,各家看法也有分歧。太田辰夫(2003)将其看做句末助词;曹广顺(1995)将其看做事态助词;林立芳(1997)将其分成事态助词和语气助词两类。祈庆倩(2006)将其看做语气词。由于某些语气词也可以表事态的变化,如语气词“了”可表实现,“呢”可表进行和持续等,所以我们将其统称作语气助词。
有时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例如:
(1)我跟他吵过架来。
(2)这事儿我听说来。
(3)你去哪何哪儿来?
(4)上回待在俺家,你咋许答应嘞我来?
(1)、(2)句中的“来”表示“来”所在小句所表示的事件是在说话时已经发生。(3)、(4)说话者询问或有意提醒对方曾经发生的事情。
有时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例如:
(1)我正做子饭来。 (2)外头下子雨来。
(3)屋嘞亮子灯来。 (4)他家锁子门来。董书民
(5)吃饭来? (6)恁几个说话来?
(7)你弄啥来? (8)你待哪何哪儿来?
(9)恁娘来? (10)我嘞书来?
(1)、(2)、(3)、(4)用于陈述句,前两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后两句表示状态的持续。这类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后一般有体助词“子”,有时动词前可以加上时间副词“正”,如例(1),但一般不用“在”或“正在”。在对话中,体助词“子”也可以不出现,如“你弄啥来?—看书来。”(5)、(6)用于招呼性用语,明知故问。(7)、(8)用于特指问句,增加了探究的意味。(9)、(10)用于简略问,在名词性成分之后问处所。上述例句中“来”所在小句所表示的事件发生在现在,即说话的时间。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1.用于陈述句,指明某种事实。有时语气略带夸张。例如:
(1)我还没吃饭来。 (2)我正不想去来。
(3)我搁北京住过三年来。(4)我吃三碗来。
(5)长嘞怪好来。 (6)他家里些拽来。
(1)、(2)是否定句,指明某种事实。(3)—(6)是一般的肯定句,强调数量或某种性状。
有时表示轻蔑、不满、不以为然等语气。例如:
(1)还国家干部来,啥家什!埃及
酒石酸钠(2)还大学生来,啥事儿也不懂!
(3)还娘家人来,一点儿都知不道亲。
(4)还厨师来,做嘞饭一点儿都不好吃。
(5)还瞒来,我早就知道了。
(6)自个儿闲子,叫旁人别人干活,想嘞怪美来。
(1)—(4)表示对某个人的不满;(5)、(6)表示对某个事件的不满。新两个凡是
2.用于反问句,加强责问语气。例如:
(1)咋了,你还有理来?
(2)我去哪何哪儿叫你管来?
3.用于是非问句,表示否定大于肯定。例如:
(1)明天上课不来?
(2)他一个人出去管不来?
(3)他自己能干完不来?
(4)他现在吃不来?
红磷
“VP不来”问句的背景是:按计划或道理应该VP,但说话者怀疑不VP。问的是现在或者将来发生的事情。如(1)按计划明天应该上课,但说话者怀疑明天不上课,所以就问了上面的话。不带“来”是中性问,带“来”偏向否定。上述句中的“来”在夏邑方言中如果换成“焉”,如(1)变换为“明天上课不焉”就变成了中性问。另外,如果问过去发生的事情就用“VP吗来”,如“你吃吗来”就是问“你吃没有吃”,是中性问。
学界关于语气词“来”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语气词“来”是其他语气词的变读,如赵元任先生《中国话的文法》认为“来”就是后来的句末语气词“了”,并说了两项理由:(1)宁波话表变化的虚词和动词“来”都说成[le]。(2)现代汉语句末“了”古籍上有写作“来”字的。(转引自梅祖麟(1981))甘肃兰州话的语气词“来”[lε]可能就是“呢”的变音;贵州贵阳话表疑问的语气词[lε55]就记作“呢”(《汉语方言语法类编》564-567)。原因可能是它们的用法在某些方面跟普通话的“呢”相似。
除了表示“完成”和“偏向否定的是非问”两种用法,夏邑方言的语气词“来”都可以被普通话的“呢”替换。那么能否由此推出夏邑方言中的语气词“来”就是“呢”的变读?汉语方言与方言之间助词差别较大,用词不同而功能相同的助词很多,但它们之间可能没有来源关系。比如袁家骅(1983:14)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动词时体的完成式,北京人说“吃了饭了”,苏州人说“吃仔饭哉”,广州人说“食咗饭咯”,构词和句式完全相似,可是表示完成的“了”[.lə]、“仔”[.ʦʔ]、“咗”[□ʦɔ]却不是同一来源的语言材料。
进行词语溯源,不能仅凭用法相似,就妄加推断虚词之间的来源关系,还要有语音和历史
证据。我们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来”和“呢”同源,所以,应将其看做两个来源不同的语气词。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37: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578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方言   语气词   表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