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温中医中药

春温中医中药
春温是感受温热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生于春季或冬春之交或春夏之际,一般发病急,初起多以发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等里热证候为主要特点。西医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化脓性脑膜炎、重型流感可参考本病。
春温的诊断要点
  发病急骤,热象偏盛,初起即见里热证候。
  病程中易出现神昏痉厥证候。
枣汁  伤阴明显,易致虚风内动。
  春温应与风温相鉴别。两者虽均可发生于春季,但春温初起里热证候表现明显,风温初起以邪袭肺卫之表热证为主,两者不难区别。
春温的辨证分析
伯特兰德
本病所发外因感受温热病邪,内因阴精素亏,里热内蕴,故发病急骤,传变迅速,起病即可出现里热炽盛的表现。由于感邪轻重、体质情况有所不同,邪热虽盛,正气未衰者,多见发病即热郁气分,或郁胆腑,或郁胸膈;邪热炽盛,则热灼胸膈,也可发生阳明热盛、阳明热结;或热结阴伤,或热结癃闭。若病势发展,可深入营血,侵犯心、肝、肾,出现动血、动风、神昏谵语等危重证候。久热不退,病至后期,可耗损肝肾阴精,甚或出现虚风内动之候。这是春温病机传变的特点,临床辨证必须详察。
春温总的原则,以清泄里热为主,并需注意护阴,透邪外泄。若见动风、动血之危重证候,治宜凉肝熄风、清热凉血;热伤肝肾之阴者,治宜滋养肝肾阴精。
春温的辨证论治
热郁胆腑型
【证见】 身热,心烦,干呕,胸胁不舒,口苦而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苦寒清热,宣郁透邪。
【方药】
1.主方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柳宝诒《温热逢源》)加减
处方:黄芩12克,白芍12克,淡豆豉10克,玄参15克,栀子10克,竹茹9克,柴胡9克,蝉蜕6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2剂。
若呕吐较甚,或呕吐如喷者,可酌加龙胆草12克、川黄连6克、法半夏9克、生姜6克。若有表证,恶寒、头痛、无汗者,可加荆芥9克,薄荷9克(后下),葛根20克。
2.中成药
(1)清开灵口服液,每次1—2支,每日3次口服。
(2)夏桑菊冲剂,每次l~2包,每日3次,开水冲服。
2013上海高考物理(3)板蓝根冲剂,每次1~2包,每日3—4次,开水冲服。
3.单方验方葱豉桔梗汤(俞根初《通俗伤寒论》)性描写
处方:鲜葱白10克,桔梗6克,淡豆豉15克,焦栀子10克,薄荷6克,连翘9克,鲜淡竹叶12克。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2剂。对春温初起里热已盛而兼有表证者,颇有疗效。
热郁胸膈型
【证见】 身热,心烦懊侬,坐卧不安,或微恶寒,口苦口渴。舌尖边红,苔薄微黄,脉数或弦。
【治法】 清宣郁热。
编码的奥秘【方药】
1.主方栀子豉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味
处方:栀子12克,淡豆豉10克,淡竹叶9克,连翘9克,天花粉12克,薄荷9克,蝉蜕6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2剂。
2.中成药
(1)感冒清片,每次3—4粒,每日3次,开水送服。
(2)银黄口服液,每次1~2支,每日3~4次口服。
3.单方验方:解郁清心汤(赖天松等《I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柴胡10克,香附9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郁金15克,石菖蒲6克,生地黄20克,黄连9克,羚羊角骨10克,竹叶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热灼胸膈型
【证见】 身热不已,烦躁不安,胸膈灼热如焚,口渴,唇焦咽燥,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 清泄膈热。
【方药】
1.主方凉膈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味
处方:大黄9克(后下),芒硝6克(冲),栀子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薄荷10克,夏枯草12克,竹叶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剂。
若大便不秘结者,去芒硝,大黄不用。口渴甚者,加天花粉15克,芦根15克。咽喉肿痛者,加岗梅根30克,桔梗6克,马勃9克。
2.中成药牛黄解毒丸,口服,每次4粒,每日3~4次。
阳明胃热炽盛型
【证见】 壮热,面赤,汗多,心烦,渴喜凉饮,口苦,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数。雅兹迪族
【治法】 清热保津。
【方药】
1.主方白虎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味
处方: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5克,粳米6克,生甘草9克,金银花15克,芦根15克,石斛15克。水煎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服l剂。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43: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577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春温   证候   肝肾   出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