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和

名与实
中医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和
强卫的父亲
流行性感冒是人类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针对流感,西医学除了早期给予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支持外,没有更好的办法。古代中医学在流感防治中曾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由于中西医学病名诊断的不同,导致了古代很多经验不能直接拿来使用。
1.中医如何认识流行性感冒?
从《黄帝内经》时起,中医就开始记载和感冒。感冒这个词本身也来源于中医典籍,感就是指感受外邪,冒则指感冒时出现的咳嗽、流涕、嗓子疼等症状,就像是在人体内向上冒一样,所以称为感冒。您看,仅仅两个字,即指明了发病原因,又概括了发病特征,这也就难怪感冒这个词深入人心,以至连西医也不得不沿用至今了。
①感冒的外因感受外邪
其实,在引发感冒的病因上,中医和西医的许多看法是相似的。中医所说的感冒也有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区分,只不过把流行性感冒叫做时行感冒、时行病或瘟疫,中医还认为,无论是普通感冒还是流行性感冒,其外因都是感受外邪,这与西医普通感冒和流感主要都是由病毒引发的观点也是一致的。
湖南农业大学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普通感冒患者和时行感冒患者所感受到的外邪也是不尽相同的。中医认为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
节气都有自己的寒热变化。如果寒热变化适度、正常,与当时节气相符,处在这种环境中的人体就不容易得病;但如果寒热变化过度、反常、与当时的节气不符,按照中医的说法就是非其时有其气,这种气候就是邪气,人体感受了这种邪气就很容易得感冒。如果邪气中夹杂了感染性很强的时行疫毒,就会引起时行感冒,使患者相互传染,造成广泛的流行。
②感冒的内因内有火毒
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不仅认识到了感冒外因,还看到了人体自身因素在感冒发病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试想,同一个地区的人们,所处的环境、气候都差不多,可为什么有的人就常年不患感冒,有的人就一年到头感冒不断,这说明感受外邪只是引发感冒的诱因,人体自身的内因才是引发感冒的决定因素。那么,究竟是什么内因引发了感冒呢?
经常感冒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感冒之前常会出现嗓子疼、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上火的症状,然后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状才出现。民间也有许多俗语,如内火盛,感冒生、寒包火等,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人体内的内火。
2.流感的中医分型
①风寒感冒落雪梨花
表现为发热(或不发热),恶寒重,流清涕,痰稀白,无咽痛,舌淡红苔白,脉浮紧为特征,但无需所有表现俱全,以无咽痛、恶寒重为辨证要点。
治则:发散风寒,解表祛湿。代表方荆防败毒散,宜每天2剂煎服。
②风热感冒
表现为发热(或不发热),恶寒轻或不恶寒,流浓黄涕,痰黄稠,咽痛,舌淡红苔白,脉浮紧为特征。无需所有症状俱全,以咽痛,恶寒轻为辨证要点。
治则: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代表方剂为银翘散,宜每天2剂煎服。
③表寒里热
经济分析
风寒和风热表现混杂互有,难以区分单一性质,在岭南地区此型常见,辩证要点在咽痛和明显恶寒并存,比较棘手。
治则:发汗解表,清热解毒,宜寒温并用。代表方为羌银解热汤、防风通圣散,宜每天2剂煎服。
④暑湿感冒
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头痛、头胀、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但是江南湿重,冬季湿热感冒也不少见。
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可选用藿香正气汤,宜每天2剂煎服。
⑤肺炎性流感
实质上是并发了流感病毒性肺炎。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原有心肺疾患的人。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痰或脓性痰、呼吸急促、发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胸片提示两肺有散在的絮状阴影。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治则: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代表方麻杏石甘汤,宜每天2剂煎服。
⑥中毒型流感
表现为高热、休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症状,病死率高。
新世纪饮食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代表方清瘟败毒饮,黄连解毒汤。此型属危重症,须中西医结合。
按语: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是急性高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其发病率高、易暴发流行。自从抗菌素广泛应用以来,细菌性感染已得到基本控制,而对病毒却没有抑制作用,其他化学药物对病毒也尚无确切疗效。近百年来,由于流感大流行造成的危害使人们对其异常关注,许多国家政府在流感流行期间纷纷采取关闭幼儿园、学校及公共活动场所等应急措施,以防止或减少流感的流行。早在公元 610年隋代医学家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一书中,就提出“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合,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明清时期中医温病学理论与实践逐渐成熟,其包括了多种急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的病变规律、诊断方法与系统防治知识,使得中医药学对流感的诊治不断充实、完善。公元 1798年清代医学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书中创立的辛凉平剂“银翘散”,成为近代流感的主要方剂,疗效显著而在临床广泛应用,解放后被收入国家药典。近50年来我国学者在中药抗流感病毒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工作,结果表明中医药对病毒性疾患、特别是流感有良好的作用,板蓝根、大青叶、虎杖、双花、连翘、黄芩、牛蒡子、贯众、柴胡、鱼腥草、羌活、射干、七叶一枝花等中药,对流感病毒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临床医生只要合理使用,常可使很多病人免于输液等。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24: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577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感冒   治疗   流感   症状   代表   流行性   感受   系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