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绝伦的赵绍琴温病讲座(第三讲)

精彩绝伦的赵绍琴温病讲座(第三讲)
第三讲
好,今天我们讲(温病心得)第三讲。
(黑板)伤寒古人述之甚明,是皮毛感受风邪或寒邪,故脉浮浮紧或浮缓,头痛项强而恶寒,或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方用辛温解表或解肌,以求其汗。因此,伤寒、中风与温病根本不同,用药亦异也。
那么这一段讲的,还是温病和伤寒的不同点。重点说明,尤其是在临床,不能把温病和伤寒看成一个东西。第一节讲了,温病是(从)口鼻而入,也讲了伤寒寒邪从皮毛而侵入。那么风邪也是从皮毛侵入。风邪、寒邪是要解表,是要发汗、解肌,可是温病是以热为主,必须用清热的方法来清理(病邪)。
温病在清代康熙年间才开始发展起来,当然是以叶香岩为主。那么汉代呢,也有温病。在广义的伤寒里面,也讲了温病。在《素问·热论》篇中也讲过:“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说的是凡是这些热病,都是伤寒一类的。在《难经》中也讲过,说“伤寒有五,有中风
、伤寒、湿温、热病、暑病。”都是热病,也就是广义的伤寒。
安顺学院图书馆
帐棚今天我们讲的,就是要将温病、伤寒弄清楚。比如说温病卫分证,与伤寒表证不同。这一句话要弄清楚。温病讲的是卫气营血,那么伤寒呢,讲的是六经、表里。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温病讲的是卫、气、营、血。有的人就认为太麻烦了,怎么又是六经辨证,又是三焦辨证,又是卫气营血辨证,是不是麻烦呢?认为麻烦是错的。因为中国医学和现代科学一样,越研究越细致,不能把周朝、汉朝这些很朴素的东西,到了今天还这么讲。这是医学进步所不允许的。
那么,从《伤寒论》的汉代,到了清代,差不多有了一千多年。进展得很好,很正常,之后才发明出了温病,提出了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绝对不许开倒车,返回去,不行。我常讲,西洋医学越研究越细。在二十年代、三十年代,没有什么心脏病、心电图,到了三十年代以后,四十年代、五十年代,逐渐地才有了心电图,越研究越细。我们中国医学也是一样,要越研究越细。这种想简单化的说法,就是不学无术,想开倒车,这是错的。
温病的卫分证与伤寒的表证不同。卫分证是发热、微恶风寒,是肺经的郁热病。温邪从口鼻而入,鼻通于肺,从气管、喉头到肺。这个是温邪,所以它也恶风,也有怕风啊、怕冷3r
啊,这些卫分证。为什么说它叫卫分证呢?为什么不说它是表证,古人不是说过“有一分恶寒,就有一份表证”,应该解表啊。前几次我也讲得很清楚,温邪是热邪,从口鼻吸进来的,鼻经过咽喉,经过气管,通到肺。肺主皮毛,皮毛司开合,所以在肺的郁热,反映到皮毛,皮毛不和,所以有寒热,有发烧、恶寒。这个恶寒,或者微恶寒,或者憎寒,有一点怕冷,这个不是表气闭,而是肺郁热之后皮毛不和。它主要的原因是肺经郁热。肺主宣发、肃降,主皮毛,这是它本身的功能。卫阳之气能够达到体表,这样是正常的。由于肺气不疏,表气不和出现的微恶风寒,这个不是表病,不是表气受了风寒。那么它的道理是什么呢?它的道理是个郁热。根据什么你说是郁热?第一个就是从客观的检查看,脉象是浮的,或者是数的,也可以说是浮数。吴鞠通说“太阴之为病,脉不紧、不缓而动数”,说就是以数为主。浮代表了卫分,数代表了热,是这个(道理)。再一个呢,它是喉咙痛、咳嗽、有汗,跟伤寒绝对不同。喉咙痛说明是热郁于肺。咳嗽是肺气郁热,所以他就咳嗽。为什么有汗呢?它的有汗是因为肺气郁热上迫上蒸,所以吴鞠通讲的是“火克金也”,就是热克了肺了,这样的咳嗽,与伤寒的寒邪从皮毛而入、寒邪束表、肺气不宣的咳嗽根本不同。我们再从客观上检查,舌头,伤寒,是白的,是滑的,是润的,是腻的——(舌)质是淡的,温病,(舌)质是红的,舌面是干的,虽然是白,它是个糙白,是个老
的,不是滑润的,不是腻的。从客观的脉、舌看是这样。那么呢?寒邪是面白的,温邪热郁,一般说面不是那么惨白,甚至于发红,偏红一点。同时嘴唇、口角,我们看看,口唇也是红的,也还有点渴,微渴。所以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上讲得很清楚,说“太阴之为病,脉不紧不缓而动数,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所以说温病是这么一个条文,跟伤寒是绝对不同。
《内经》也说过,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注:语出《灵枢·决气篇第三十》)。肺为娇脏,受邪则郁闭,卫阳之气不能外达,所以发热、微恶风寒,并且发热比较重,恶寒比较轻,与伤寒的这些症状,从外观上看,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伤寒呢,它是风邪或是寒邪中受太阳之经,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环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所以它的头疼,是风邪(中)受到太阳经,太阳经有病了,所以腰疼体痛,头痛恶寒,浑身疼,这是太阳经受了风寒邪气。温病不是这样。那么有人也许问,温病有时候腿也疼。对了,有可能。我们在临床上有时候看温病、热病,也有腿痛,尤其是小孩,经常出现腿疼。什么道理?说明郁热于内,经络不和,腿也疼。可是尿是红的,大便是秘结的,因为他阳明腑气不通,热郁于内,所以有时
候出现这种疼,跟受风寒是绝然不同的。
那么下边我再讲:说温病卫分证,实在说,就是肺经郁热证,因为它不是风寒,(所以)不能拿六经,拿伤寒这些方法、观点来看它。所以(应该)把它从卫气营血(的角度)看。因为它热郁于内,肺主皮毛,发热微恶寒,口干口渴,突出的就是嗓子红,喉咙痛,甚至于扁桃体肿大,再厉害还有扁桃体化脓,形成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都是些炎症、热证。为什么说它是热呢?温病,第一个就是舌是红的,舌质是红的,舌苔是白的,口渴,嘴干,嗓子疼,嗓子干,咳嗽,这些都是由于肺气郁热而形成的,绝对不可能错误地看成是风寒咳嗽。我们一定要鉴别清楚脉、舌、,甚至于大便、小便这些客观的体征,(以)客观的检查为准的。
无缝钢轨>天堂的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呢)?因为我们知道,温邪是个热邪,从口鼻吸受而来的热邪,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必须用辛凉清解的方法。所以我这儿讲了,由于它(的脉证),因为它这脉不是紧的,也不是缓的,也不是头项强痛而恶寒的,所以呢,伤寒用辛温解表或是辛温解肌,以求其汗,温病呢,它是热郁于内,郁热上蒸,虽然有一些个恶寒发热,绝对不是表病,必须客观地看脉看舌。必须用这些个辛凉清解的药物。所以说“用药亦异也”。温病跟伤寒的方法是绝然不同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4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576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温病   风寒   皮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