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吴鞠通“湿温三禁”及其应用

浅析·吴鞠通“湿温三禁”及其应用
湿温是因外感湿热之邪导致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司的一种急性热病。而湿温禁忌则自晋王叔和《脉经》就有“治在足太阴,不可发汗''的表述,后世医家也多认为湿温证治,要禁汗、禁下、禁润。最早提出湿温“三禁”的是吴鞠通,其在《温病条辨·上焦篇》第西十三条中提出:“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
EVE-NG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润泄;润之则病深不解。”禁汗、禁下、禁润,为湿温初起的三大禁忌,简称“湿温三禁。”
湿温病历有禁汗、禁下、禁润“三禁”之说,前人所论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它绝不是一成不变之法,临证之际又必须灵活处理。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知犯何逆”而“随证治之”,才是符合临床实际的辨证论治精神。
浅析
湿温是感受湿热病毒之邪所致。由于湿为阴邪,其性腻滯,初起阶段多湿重于热,常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等症,其中头痛恶寒,身重疼痛是阳为湿遏,清阳不展之故,若误为表寒而辛温发汗,则温以助热,汗出伤心阳,湿邪上逆、内蒙心窍则神昏,上蒙清窍而耳聋或目瞑不欲言;胸闷痞满不饥是湿邪上干阳位,运化失司所致,若误作腑实停滞,而妄投攻下,则易损伤脾胃阳气,遂成洞泄寒中;其见午后身热者,是湿热交蒸之故,如误为阴虚发热,而用滋润阴柔之品,则使湿邪深陷,腻滞不解,导致病情加重。这就是“三误”,并作为“三禁”。墨白不起眼的一颗星
用友nc什么意思鉴于上述诸症临床上较难辨别,吴氏告戒后人提出“三禁”,验诸实践确有一定意义。个人体会,就湿温初起的辨证而言,应以“舌白不渴”四字为特点(即舌苔白腻,口渴但不思饮),抓住这个关键,再四诊合参,全面分析,就不会被疑似症状所惑而误投方药。
湿温三禁是湿温一般之常,临床必须活看。如湿温初起邪郁肌表,发热无汗者,又当芳香透表以微汗,如薛生白用六一散加薄荷叶三、四分,泡汤调下以取汗解是为可汗之例;又若湿热蕴蒸日久,化热化燥,腑实显然,症见发痉撮空,神昏谵语,大便不通,舌苔干黄也必须用承气汤急下存阴,是为可下之例;再如湿温后期,湿已化燥,渐入营血,大便下血,灼热烦躁,舌绛少津
者则犀角、生地、白芍等凉血滋阴之品又不可不用,又是可润之例。均为其变法,唯宜掌握好时机与分寸。
因此,所谓禁汗是指温温初起,不可辛温大发其汗;忌下是指湿邪未化热成实而言;忌滋阴是指初起阴液未伤而言。如湿热郁表无汗,湿热夹滞内阻肠胃或余邪未尽而津液已伤者,不可囿于“三禁”之说,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匹夫结志, 固若磐石
爱西特采山饮河, 纵情游闲
陶冶情操, 非求禄位
不贪天下, 安然无惧
求医之道, 本心为善
乾安县第一中学淡泊自在, 医道宗源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4:21: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575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湿温   不可   临床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