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简答修改

第二章
1、货币的形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1、(1)货币是表现、衡量和实现商品价值的工具。商品的数量和种类总在不断增加,导致货币的价值总是赶不上商品总价值的需要。从而导致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发生变化,以适应这种实际的需求。
(2)货币形式经历的演进过程大体是: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
2、阐述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2、(1)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一是产生的时间不同;一般等价物产生在前,货币产生在后;二是一般等价物在时间、地域、材料的质地上是不固定的,而货币是由金银固定地充当的。
  (2)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两种基本职能。
4、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4、(1)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2)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为:span80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 M1+单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培氟沙星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
第三章
1.何为信誉的基础要素,如何理解其在信用活动中的基础作用
1.信用的基础要素:品德、能力和资本。品德能体现货反映借款人过去旅行偿债承诺的记
录及个人声誉的所有信息和有关资料。能力主要是借款人通过对所借资金的有效使用,善加管理,获取利益,一边能按时偿付本息的能力。资本是指债务人的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净值。
1、简述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1、(1)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典型的方式为赊销。典型的商业信用中包含着两个同时发生的行为: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商业信用属于直接信用。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具有局限性。
  (2)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属于间接信用。银行信用突破了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的局限性。
2、简述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
2、(1)商业信用的作用: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润滑生产和流通的作用;加速资本周转等;
  (2)局限性: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具有局限性。
6、简述信用工具的特性.
6、(1)信用工具的特性主要有偿还性、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偿还性是指信用工具的发行人或债务人按期归还全部本金和利息的特性。流动性是指信用工具在不受或少受经济损失的条件下随时变现的能力。安全性是指信用工具的持有者收回本金及其预期收益的保障程度。收益性是指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其持有者带来一定的收入。
论述题:
1、从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出发,论述我国应怎样运用这些信用形式。
(1)信用的经济含义。现代信用的形式主要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
(2)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典型的方式为赊销。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有限制。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突破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的信用,可以用来调节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
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3)我国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对各种信用形式有重点、有管理地加以引导和运用:规范商业信用,发展直接融资;加强对银行信用的风险管理,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适度发展消费信用,配合住房改革等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满足消费者的合理需求,注意防范盲目消费和信用膨胀;安排好国家信用的规模和结构,使其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
第四章
1、简述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1、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较多主要有:
(1)社会平均利润率: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2)资金供求状况:在资金市场上,资金供给超过对资本的需求时,利率便会下跌反之,利率就会上升。
(3)通货膨胀预期:如果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率会上升,那么市场的利率也会跟着上升;反之,市场的利率下降。
(4)货币政策:一国的中央银行所采取的货币政策会对利率有重要的影响。
(5)财政政策:一国政府所采取的财政政策也会对利率产生影响。
(6)国际利率水平:国际市场利率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是通过资金在国际间的流动来体现的。
(7)其他:影响利率的其他因素主要有是经济周期、接待期限和风险、国际资金的流动关系、政治因素以及自然因素等。
丽水学院图书馆
2、简述货币供求利率论
2、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一种偏重短期货币因素分析的货币利率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凯恩斯从个人的行为动机出发来分析人们对流动性的需求, 并将他们区分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需求与收入成正比,投机动机形成的需求与利率成反比。货币总需求等于交易需求与投机需求之和,即L= L1(y)+L2(i)。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增加,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利率下降。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曲线和货币供给曲线共同决定的。
3、简述利率的一般经济功能
3、利率的一般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
(1)利率的分配导向功能
①通过货币所有权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②调节和引导资金流量与流向。
(2)利率的调节功能。通过利率的灵活变动,促进资金运动符合客观规律,促进各种比例关系得到合理调整。
电视剧双城记
(3)利率的信息反馈功能
①利率的变化能标明国民经济的周期性变化状况。
②利率变化本身能传递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信息。
③利率变化可以观测和衡量资金使用效益的变化。
七、论述题:
1、谈谈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1、(1)利率市场化的涵义。其内涵是指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由市场供求双方自由决定,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对市场资金供求和利率总水平进行间接调控。
(2)改革开发以前的利率管制。长期以来我国的利率体制属于管制利率类型,利率由国务院统一制定,这一时期利率的特点是:利率水平偏低、利率结构不合理以及利率机制不灵活。利率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几十年不变。
狗万赞助奥运会
(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初步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利率运作机制。表现为:
改变了利率长期不动的做法,1979年以来中央银行先后21次调整存贷款利率。
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适时地多次调整利率。
取消了部分优惠贷款利率和优惠利率的范围。
④放开了同业拆借利率。
(4)目前利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利率管理体制仍以政府管理为主。
利率水平的确定还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存贷利差小。
④利率水平和结构不尽合理。分散剂
(5)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与思路。目标是三年内实现利率市场化,先外币后本币、先大额后小额、先贷款后存款。总体思路是:
放开同业拆借利率。
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使其略高于利率。
根据货币市场利率和货币政策调整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和再贷款利率。
④逐步放开商业银行利率。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设立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上下线。
⑤取消利率限制全面放开利率。
第五章
3、1979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体系进行了哪些改革?
3、1979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体系进行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独立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专业银行,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
(2)形成中央银行体制。
(3)国有银行之外,组建成立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
(4)组建政策性银行。
(5)建立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同时引进大批外国金融机构。
(6)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和同业拆借市场。
5、简述金融市场的功能。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48: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557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利率   信用   货币   存款   商业   资金   金融机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