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上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1-15课...

历史纲要上册期中考试01
(考试范围:历史纲要上册1-15课)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陈小同现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如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A.女死囚犯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C.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2.考古学证明,距今约5000年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时期,万邦林立,有些邦
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种礼器。这反映了
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    B.祭祀之礼源于龙山文化时
C.古代中国天文学非常发达    D.从部落到国家发展趋势
3.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A.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D.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4.《史记》记载,黄歇(春申君)对楚王说:“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又说:“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拒)秦。”据此可知当时
A.以郡统邑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郡一级的行政区划已成为定制
C.楚王善于纳谏确保了政治清明      D.郡制是特殊条件下的地方体制
5.从文献记载来看,秦朝军功爵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对军功的强调与奖赏,也在于其作为区分华夏与非华夏族政治层级衡量“一般等价物”的标示。实际上,这就涉及了秦在非华夏地区的政治统治。从历史深远影响的角度看,秦朝的这种做法体现出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倾向          B.中央集权制度对民族融合的推动
C.贵族等级特权被政府废除          D.军功爵提高了秦国士兵的战斗力
6.西汉海昏侯刘贺当过27天皇帝,后被辅政大臣霍光率领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为由奏请太后废黜。这一事件从实质上说明当时
A.外戚宦官势力专权乱政            B.“天人感应”学说深入人心
C.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D.分封诸侯威胁中央集权
7.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并自行任命僚属处理公务。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的现象。这一现象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
C.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8.《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
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
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9.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宋书》(南朝)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曲辕犁在江南的推广    B.江南经济的持续开发
C.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D.家庭手工业发展迅速
10.唐代元稹《估客乐》:“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洗,蜀地锦织成。……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这主要反映了唐朝
A.抑商政策废弃                      B.中外交往频繁   
C.商业贸易繁荣                      D.边疆治理加强
11.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12.唐朝前期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 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当时所有以皇帝诏敕形式颁行的政府诏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印,否则便不具有合法性。由此可知( )
A.皇帝与宰相的权力都受到了限制    B.政事堂会议形成了民主政治的雏形
C.朝议制度减少了君主的决策失误    D.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决策机构已形成
13.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人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尤获。”他旨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
A.因时制宜,休耕轮作                B.精耕细作,提高地力
C.顺应自然,遵循规律                D.改进技术,增加产量
14.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出戍迈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成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
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
C.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                D.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
15.《辽史·百官志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契丹采取“一国两制”主要是因为
A.契丹族与汉族风俗习惯不同    B.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C.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
16.宋代时“坊市制”已经瓦解,商民们竞相开设商铺,各种“违章建筑”层出不穷,面对城市秩序混乱,宋朝政府专门设立“街道司”;为适应蓬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表木”;徽宗时正式征收“侵街房廊钱”。这说明宋朝
品质因数qA.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            B.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收取杂税                D.商业发展不再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17.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NORWAL18.《孟子·离娄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
A.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    B.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
C.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D.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
19.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郑州大学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20.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可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见,明初
A.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的制约
C.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了变相复兴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成为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骞“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2》
材料二  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画描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担政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3》
(1)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11分)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39: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557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国家   政治   发展   政府   朝廷   制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