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及特点

当前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及特点
离子键一、腐败产生的一般原因
(一)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从本质上说是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权力是由一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历史的时代的产物,它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在私有制社会里,由于政治权力掌握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手中,因而它实质上是属于少数人的,并且用于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从这个意义上说,私有制本身就是产生政治腐败的土壤。尽管历史上也曾出现励精图治的政治家或清正廉明的官吏,但历代统治阶级根本不可能解决腐败问题。由于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存在腐败的现象则是同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不相容的,因此,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从根本上克服腐败现象。但是,也要看到,社会主义制度毕竟很年轻,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只要私有制的残余还存在,只要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或产品的剥削分子还存在,腐败现象的产生和存在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现象,反腐败斗争也就必然成为一个较长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国家无可回避的政治问题。(二)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权力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能为人们带来利益,不是被利用来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就是被利用来为少数人谋利益。问题在于:在权力运行的两种可能性趋势中,就外部力量而言,监督和制约的机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般来说,在监督和制约机制比较完善的情况下,腐败现象就有可能在一定限度内得到有效的控制;反之,则不仅难以控制在可能的最低限度,甚至会在更大的范围内衍生
开去。因此,监督和制约机制的完善程度如何,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腐败现象衍生和控制的范围大小。腐败并不是权力活动的必然产物,但它却是权力失去约束的必然产物。(三)腐败现象往往是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伴生物。一个国家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转变的过程,同时就是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为适应经济基础而变革的过程。特别是在初始阶段,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权力和财富的迅速重新组合。如果国家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不能及时适应新的财富和权力关系而迅速调整,并用法律和制度确立起来,那就会为权钱交易等腐败活动的发生和蔓延造成契机。这种腐败现象由于是同社会变革相伴而生的,因此它的消长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还有赖于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双重转换的客观进程。(四)思想道德文化领域中的金钱拜物教和权力拜物教,往往是产生腐败行为的重要诱因。金钱拜物教(亦称拜金主义)是一种迷信金钱万能,把追求金钱视为人生第一要义的思想和
行为。权力拜物教是一种把权力当作神明一样顶礼膜拜的思想和行为,它本质上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前者认为钱能通神,甚至把金钱看成是权力的象征;后者认为权能通神,甚至把权力看成是“一般等价物”。当二者相互结合共同作用于公共领域中的规范,并共同渗透于公共伦理精神时,便诱发了诸如以权换钱、以钱买权的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
以上阐述的腐败成因,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腐败活动的一般消长规律概括出来
计算机及其应用>果蝇唾腺染体
的。至于存在于各国特定历史时期的腐败成因,则要从各国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出发,加以探讨和研究。
二、我国现阶段腐败现象滋生的特殊原因
在反腐败斗争力度不断加大,并不断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为什么一些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这是当前干部众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于我国现阶段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同志曾多次作过深刻阐述,明确指出,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在党内和社会生活中至今仍然存在;在实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乘隙而入,侵蚀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管理和监督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客观上给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留下了可乘之机;有些地方和单位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得不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党员干部中滋长。要弄清楚我国现阶段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原因,必须按照同志这一重要论述,对我国现阶段开展反腐败斗争的特殊历史条件、主观因素和复杂国际政治背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我国现阶段开展反腐败斗争的特殊历史条件
科学分析当前我国社会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原因,必须把基点放到我国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当前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特殊历史环境之中。如果离开目前社
会经济发展的特殊国情,我们对当前我国社会现象腐败易发多发的原因,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我国现阶段的反腐败斗争,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换经济体制,诸多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特别是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由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监督制约机制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建立和完善,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严密规范和有效约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健全和完善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使得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有了客观条件,存在易发多发的可能性。例如,我们党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但是,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形成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各个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都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去获取有限的资源,在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不正当竞争,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逃避法律惩罚,更是不择手段,不惜用重金、美等方式拉拢腐蚀领导干部。而一些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比较集中,权力运作缺乏透明度,又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制约,这就容易产生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又如,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但在分配调节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出现了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公务员的收入比较低。一些公务员对收入低和不同部门国家工作人员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的现象不满意,因此产生心理失衡,这也是诱发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还比
如,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了人们民主、法制、公平竞争的思想观念,激发了积极变革、开拓创新、讲求实效的精神。但一些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经不起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加之苏联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近些年经济仍在发展,使得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上产生迷茫,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按照我们党提出的目标,我国要在短短四十年时间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今也才过去二十来年,而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一般都经历了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不少国家的发展进程看,当一个国家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快速增长的变革阶段,往往是腐败现象的高发期。虽然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有本质区别,但由于经济体制转换的时间短、进程快,具体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存在不少漏洞,这也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原因之一。(二)反腐败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针对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始终强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求全党动手,党政一起反腐败。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地区和部门把发展经济与反对腐败对立起来,没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有些地区和部门抓反腐败工作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发文件上,不抓工作落实,搞形式主义。相当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组织治党不严,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不同程度地受到削弱。有些地区和部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薄弱,漏洞很多。有些地区和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制没有落到实处,对管辖范围内反腐败任务的落实情况没有认真监督检查。有些领导干部不以身作则,甚至带坏一个地区或部门的风气,引发许多腐败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奉行“好人主义”,怕得罪人,执纪执法偏宽偏软。从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来讲,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不够,及时向中央提出切实有效的治理对策不多;对各地区、各部门落实中央关于反腐败决策和部署的情况主动监督检查不够,监督渠道不够畅通,监督效果也不够好。由于以上原因,党政齐抓共管反腐败的局面在有些地区和部门还没有形成,以致一些经过主观努力能够抑制的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如果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能坚决按照中央的部署不断加大斗争力度,措施更得力一些,工作更扎实一些,一些腐败现象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严重。综上所述,科学分析当前我国社会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原因,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现实条件,既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客观原因,深刻理解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反腐败斗争是一个需要长期认真严肃对待的问题,不能期望采取几次大的行动就彻底解决问题;又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主观原因,充分看到我们在反腐败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越是处在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时期,越应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倍努力工作,坚定不移地落实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三、新形势下腐败现象的主要特点
七夕之国一般来说,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具有利己性、损他性、反社会性、隐蔽性、传染性、
顽固性和可控性等共同特征。在我国,腐败现象既是一种历史现象,又是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结构双
6061t6
重转换时期的特有现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由于处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许多社会行为尚未通过法制形式得以严密规范,腐败现象具有某种易发性。任何腐败都是公职人员的行为逾越规范的结果。从制度因素上分析,滋长腐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家已经明确规定的一些合理有效的法规制度漠然视之,表现为滥用职权或越权行为;另一种则是由于行为规则不明或责任不清,导致行为的随意性和缺乏可制约性。后者虽然不是直接对规范的无视,但也是具有与滥用职权或越权同样社会后果的腐败形式。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就在于缺乏一整套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又能有效防范和遏制腐败的严密可行的行为规范体系;而要建立和完善这套行为规范体系,客观上需要有一段较长时间的逐步积累的过程。因此,正如同志所指出的,“在商品经济开始趋于活跃,而行政行为、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尚未通过法制形式严密规范的时候,权力和金钱交易等腐败行为最容易滋长蔓延”。(《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党建》1989年第7、8期合刊。)(二)在改革时期,腐败活动往往借改革之名滋长蔓延,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改革事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了广大人民众的拥护。但是,正如尉健行同志指出的,“腐朽的东西往往千方百计地依附于新事物而滋长蔓延”。(《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会工作报告》。)各种以权谋私的人,正是利用人民众拥护改革的心情,变换着各种手法,借改革之名,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特殊利益。他们或者打着“转变政府职能”的旗号,或
者以“发展第三产业”的名义,或者打出“改善干部福利待遇”的幌子,干着损人利己和损公肥私的勾当。可见,千方百计以改革之名行腐败之实,这是改革时期我国一定范围内腐败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和规律。(三)腐败活动往往选择经济领域中供需矛盾突出的环节作为其钻营舞弊的场所,带有一定的聚集性。由于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低,社会所能提供的资源及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如果主管部门在管理上没有严密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如果主管人员在道德上失去应有的自我约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稀有资源供给谁不供给谁,随意性就比较大,这样,“谁给好处就给谁”的权钱交易活动就不仅难免会产生,而且有可能会在一定范围内趋于频繁,成为腐败分子投机钻营的集中地带,并由此形成一定规模的“聚集效应”。(四)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领域及表现形式,会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转换和变化,具有多变性的特点。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腐败分子还会不断变换其活动领域和活动方式,具有转移迅速、变化多端的特点。腐败活动的重心不会一成不变,它会因权力承担者的变化而变化,也会因权力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腐败活动的重心也会因反腐败力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在某一方面或环节上强化反腐败力度时,腐败活动会暂时收敛,而将其重心迅速向其它相对薄弱的方面或环节转移;而当某一方面或环节的反腐败力度出现弱化,一度收敛的腐败活动又会反弹过来,肆虐成风。经营方式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技术手段的变化等等,也会影响腐败活动的方式和手段的变化。
总之,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我国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其特点,有助于我们了解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活动的消长规律,以便科学地指导反腐败斗争,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
>佳能c6000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4:27: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557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