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基本职能

第二课  货币的职能练习模式
金陵大报恩寺在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明码标价的有趣的故事。小张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没有正式的工作,平时靠卖水果谋生,昨天他经过服装店的时候,看上了一件T恤,非常喜欢,所以今天他决定早点去摆水果摊,赚了钱去把它买下来。所以吃过午饭,小张就出去摆摊了,正当炎热的夏季,今天小张卖的是西瓜,他把西瓜分成两种卖,右边摆放的是整个的西瓜,左边摆放的切成的小块的西瓜,西瓜摊面前挂了一个牌子,写着:一块五毛。不久就有一个小伙子来买西瓜,小伙子问:“老板,你的西瓜怎么卖呀?”小张说:“牌子上都写着呢,一块五毛”。由于天气很热,小伙子一口气就吃了四块。准备付钱,拿出两元钱递给老板。小张问:“你吃了多少块?”小伙子说:“四块。”老板说:“一共三块钱。”小伙子很疑惑:“这儿不是写着一块五毛,我吃了四块,应该是两块钱呀,怎么会是三块呢?”小张回答说:“我写的是一块五毛一斤,每块西瓜半斤,你吃了四块,两斤,所以是三块。”为此两人争吵不休。
大家听懂了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卖东西要明码标价,如果小张写成1.5/是不是就不会造成这种误会了呢。那么在这个小故事里,大家发现钱,也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有什么作用呢?我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看来货币真的很神奇,能够起到很多作用,那么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我们把它称之为什么呢?请大家看到教材第五页货币的基本职能下得第一句话。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为什么是货币本质的体现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在后面的学习中解决。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里西瓜摊面前牌子上写的1.5/斤,这个1.5/斤代表什么呢?没错,1.5/斤代表的是这种西瓜的价格是每斤1.5元。一种商品价值的大小是不能通过自身表现出来的,它只有通过交换,由另外一种商品表现出来。在货币出现之前,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一种商品的价值是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的;在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价值统一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那么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是不是就是商品的价格了。比如故事里西瓜的价格是1.5元/斤。这样,货币便成了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即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它可以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家看到第六页第一段的第一句话,用笔把价值尺度的含义勾画下来。要注意“一切”二字,如果不是一切商品,而是一个或几个,那不就是货币了,是商品的等价物。这就是货币的第一个基本职能,什么是基本职能呢?基本职能就是指货币从产生起就具有的职能。
苏金生那同学们想一想,货币为什么能够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小呢?上节课我们学习过货币的含义。我请一个同学来告诉我们货币的含义。非常好,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说明货币本身就是商品,是有价值的,因此它能够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小。
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我们还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种计量单位。比如故事里西瓜摊面前摆放的牌子表明西瓜的价格是1.5元/斤,这里的“元”是不是表示的是人民币的单位。比如还有英镑的“镑”,美元的“元”,韩元的“元”等。
那为什么西瓜摊面前摆放是写有西瓜价格的牌子,而不是货币呢?因为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是表明某一货币值多少钱,并不是用於交换,也为了避免麻烦,所以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学习了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我们再来看一看货币的另一个基本职能。
刚才故事里的小张在服装店里看上了一件T恤,非常喜欢,很想买下来,但是当时他身上又没带钱。因此第二天他吃过午饭,就出去摆摊卖西瓜了。那他怎么才能得到他喜欢的T
恤呢?他是不是只要卖出自己的西瓜,赚了钱,再拿钱去服装店买下那件T恤,这样他就能得到自己喜欢的T恤。
这个过程用公式表现出来就是商品—货币—商品。由商品到货币的这个过程就是小张把自己的西瓜卖出去,换成货币;再由货币到商品这个过程,就是小张用卖西瓜的钱换成自己喜欢的T恤。货币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充当的是交换媒介的作用?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就叫做流通手段。请大家翻到第六页,看到第五自然段的第二行。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咋一看,这两个概念是不是都差不多,那么这两者有区别吗?那他们的区别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前者强调的是货币在交换中的作用,而后者强调的是什么呢?我们之前是不是讲了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只有在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才以货币为媒介,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所以后者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强调交换的形式。
接下来大家看到第六页第二个虚框里的内容。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
是卖的阶段,货币—商品是买的阶段。如果商品所有者在卖的阶段没有成功。比如故事里小张没有将自己的西瓜卖出去,是不是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呢?更不要说买回他喜欢的T恤了。所以说如果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那么商品所有者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并且卖个好价钱呢?教材中提到两个途径:一个是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另一个是生产质量上乘的产品。
cae曹仁伟第二个问题,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我们之前讲过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由于没有用于交换,因此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但是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过程,是不是就是在商品交换中充当媒介的过程,所以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既然货币能够与一切商品相交换,是不是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越多越好呢?并不是,流通中世纪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的,货币流通公式:流通中多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是等于待售商品数量乘以价格水平。可见,流通中到底需要多少货币,是受三个因素影响的: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
要的货币量和商品价格总额程正比,同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每年社会上都要生产出大量的产品满足人们的需要,商品增加了,那么用来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也应该增加,所以两者是成正比的。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那么货币的流通速度就会变慢,,所以这两者成反比。
这就是货币的第二个基本职能,流通手段。货币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其他的职能,比如老李家藏有祖传的两块金砖;企业财务人员想工人发放工资;小王去美国旅游的时候,用5美元买了一支钢笔外,这就分别的体现的是货币的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这个老师就不做详细理解。大家阅读教材第五页的相关链接,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人民日报 权威人士大家想一想,在刚才的故事里,吃西瓜的小伙子最后是用什么结账的呢?大家看古装剧中,有用金子、银子、买东西的,也有用银票买东西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卖东西都是用的纸币,也就是人民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纸币的有关知识。
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阅读以下教材第七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货币的历
史脉络是怎么样的?纸币为什么能够代替金属货币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货币的历史脉络是怎么样呢?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不是直接的物物交换,没有商品交换的媒介,后来出现了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而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一般等价物经历了不断的变化,最终固定在金银上,固定的充当了一般等价物的金银就成了货币。最初的金属货币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的,这种方式很不方便,做每一笔交易都要核实重量、检查成。于是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和面额价值的铸币。但是铸币在长期流通过程中会逐渐磨损,成为不足值的货币。但是仍能被人们接受,因为人们关心的不是这种铸币自身的价值,而是关心它能不能换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后来国家利用了人们的这一心理,制造了纸币,于是纸币产生了。因为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所以,纸币就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那么什么是纸币呢?
大家看到第八页的第一自然段。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
号。首先,纸币只能由国家,纸币的发行主体是国家,否则就是。某些地区是特殊情况,比如我国的港台地区发行的港币和台币,其他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发行纸币。其次,是国家强制使用的,是指用于不用,用什么币,面值多大都是国家强制规定的。最后,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并不是货币,只是代表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发挥作用。因为它是没有价值的,也不是商品,只能代表有价值的货币,只所以纸币也称之为货币,是因为纸币代替金属货币后,人们习惯把流通中的纸币成为货币。所以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没错,是不可以的。国家虽然有权发行货币,但发行多少却不是由国家可以随意决定的。刚才我们是不是学习了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呢?我请一同学来回顾一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的比。很好,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如果纸币发行量大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如果商品的数量不变,由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和商品价格总额程正比,因此商品的单价就会上升。这就可能出现通货膨胀经济现象。请大家看到教材的第六页的第一个虚框,看到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
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请同学们注意,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大家作为了解即可。反之,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如果商品的数量不变,由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和商品价格总额程正比,因此商品的单价就会下降,商品的价格总额也会下降,就有可能出现通货紧缩经济现象。大家看到通货紧缩的概念。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所以,纸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为限度。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代替了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等职能,给人们的商品交换带来便利。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流通工具,比如大家在网上购物支付的货币,去银行存款、转账。总之,这些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货币就是电子货币。除了电子货币,还有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信用工具,比如信用卡、支票等。大家下来自己预习这一课。
好,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内容就上到这里。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首
先我们学习了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还有货币的其他职能。纸币的优点以及它的含义,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经济现象。以及出现的新型的“电子货币”。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8:31: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557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货币   商品   纸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