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机械测试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1、测量是以确定被测物属性量值为目的全部操作;测试是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
2、测试是借助专门的设备,通过适合的试验和必要的数据处理,从研究对象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过程,是对信号的获取、加工、处理、显示记录及分析的过程。
3、现代测试技术的任务:过程或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过程或设备运行状态的自动控制;科学研究。
4、现代测试技术的内容:信号的拾取及变换;信号的记录及传输;信号的显示及处理;信号分析。
5、信号处理的目的:削弱信号中的多余内容,滤除混杂在信号中的噪声和干扰,也可以是将信号转换成易于识别的形式,便于信号的特征参数的提取。
6、现代测试技术的发展: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物性型传感器大量涌现;集成、智能化传感器的开发;化学传感器的开发;
禅宗思想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般的计算机测试系统;标准接口型计算机测试系统;网络化测试系统;虚拟仪器(VI )。
第二章振动分析理论基础
t612
1、振动的3要素:振幅、频率、相位。
2、两个方向相同的简谐振动的合成:振幅变化的频率振动的平均频率振幅的数值在A1+A2到A1-A2之间变化。
当ω1≈ω2,A1≈A2时,合成振动为拍振:振幅变化的频率为w 。
3、影响机械系统振动特性的因素:
系统本身结构的动态特性参数——质量或转动惯量、刚度和阻尼;
系统的工作条件和外部激振的情况。
4、固有频率:当系统做自由振动时,其振动的频率只与系统本身的固有特性有关,这个振动频率称为固有频率。
5、临界阻尼:是从振动过渡到不振动的临界情况。
6、改变临界转速的措施:
设计时:改变轴的刚度和质量分布;合理地选取轴承和设计轴承座;对于高速转子要考虑油膜振荡,对于大型机组要考虑基础刚度的影响。
运行时: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附加质量;改变油膜刚度和轴瓦结构;改变轴承座刚度;采用阻尼减振或其它减振措施。
7、强迫振动的特点:振动频率与外界施加的激振力的频率相同;
振幅与外界施加的激振力的大小有关;
当激振力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时会发生强迫共振,而且有一
共振区。
8、不平衡响应:由不平衡质量的离心力引起的强迫振动响应。
t
A t
A x 2211sin sin ωω+=)(21ωω−;221ωω+)2
21sin()221cos(2t t A x ωωωω+•−•=
第三章物理量的测试
1、传感器: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2、传感器的组成:敏感元件、变换元件、辅助元件(实现信号的调节与转换)等。
3、物性型传感器:依靠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的变化来实现信号变换。
结构型传感器:依靠传感器结构参数的变化实现信号变换。
4、传感器的静态性能指标:线性度、迟滞、重复性、灵敏度、分辨力/分辨率、阈值、稳定性(零点漂移)、温度稳定性(温度漂移)。
迟滞:传感器在正反行程期间输入、输出曲线不重合的现象。
重复性:传感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多次测量时,输出特性不一致的程度。属于随意误差。
灵敏度:在稳定条件下输出微小增量与输入微小增量的比值。
分辨率:在规定的测量范围内能测量出的输入量的最小值。
阈值:当传感器的输入从零值开始缓慢增加时,在达到某个值后输出发生可观测的变化,这个输入值称为传感器的阈值。
5、传感器动态性能:
阶跃响应法:采用阶跃输入信号研究传感器的响应特性
频率响应法:采用正弦输入信号研究传感器的响应特性
6、频响范围(频带):幅频曲线越出公差带所对应的频率区间。
7、常用的测量力和压力的传感器有应变式、压电式(只适用于动态测量)、压阻式(动静态测量)等。
应变式:基于金属导体的应变效应,即金属导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随着所受机械变形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压电式:基于压电效应,某些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不仅几何尺寸会发生变化,而且内部会被极化,表面产生电荷;当外力去掉时,又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8、温度传感器:液体温度计、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大多数是热敏电阻)、热电偶式温度传感器(赛贝克效应)、热辐射式温度传感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
赛贝克效应:当有两种不同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当其两接点保持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将有电流流过,这种现象称为赛贝克效应。实质是指温度不同的物质组成的回路所产生的热电效应。
数字式温度传感器是利用温敏振荡器的频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通过对振荡周期的计数来实现温度测量的。
9、转速测量:接触式测量,离心式转速表、磁性转速表及测速发电机等。
非接触式测量,光电式、磁电式和霍尔式转速传感器和闪光测速仪等。10、扭矩测量的原理是通过测量轴、特制的联轴节或实际传动轴的等传递扭矩的零件,在扭矩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扭矩变形来测量扭矩的。通常是测量扭转角或轴表面切应力这两个量来确定扭矩
测量切应力:电阻应变式、相位差式扭矩仪、磁滞伸缩式等。
扭矩角:相位差式扭矩传感器
11、振动测量的意义:运转中的机械的振动监测与保护;机械的振动故障分析和预测;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转子动平衡。
12、振动测试的物理量:振动位移、振动速度(烈度)、振动加速度。
13、振动传感器的振动问题:传感器的安装和测点布置;传感器与被测对象的接触和固定;固定件的结构、固定形式和寄生振动;传感器对被测构件附加质量的影响;传感器安装角度
引起的误差;其他问题。
第五章信号处理与分析董事会费
1.信号分析的根本目的:通过振动信号的分析,提取出反映机械特性及其缺陷的信息,用
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来判明设备所处的工作状态和特性,判断出设备的状态并对它实施控制,或出设备的各种缺陷和故障。
2.A/D转换:模拟信号经过采样、量化、编码转换为数字信号。
3.A/D转换器的技术指标:分辨率、转换速度、模拟信号的输入范围。
4.D/A转换器的技术指标:分辨率、转换速度、模拟信号的输出范围。
5.采样频率至少为原信号中最高频率成分的2倍,工程实际中采样频率通常大于信号中最
高频率成分的3到5倍;工程中Fs/2为混叠频率或奈奎斯特频率
6.对信号进行加窗截断处理后的频谱不是原来的两条谱线,而是两段振荡的连续谱,原来
集中在f0处的能量被分散到两个较宽的频带中去,这种现象称之为频谱能量泄露。7.监测分析系统的功能:参数设置;信号采集;信号分析;故障诊断;报告生成;数据管
理。
8.能量泄露的克服方法:信号整周期截断。
9.栅栏效应:如果信号中的频率分量与频率取样点不重合,则只能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取
相邻的频率取样点谱线指代替。
10.频谱的离散取样造成了栅栏效应,谱峰越尖锐,产生误差的可能性越大。
11.能量泄露分别为主瓣泄露和旁瓣泄露,主瓣泄露可以减小因栅栏效应带来的谱峰幅值估
计误差。
2013年7月1日12.稳态信号频率结构不随时间变化,分析方法有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方法。
13.数字信号的预处理:去均值、滤波、放大、消除趋势项。
14.信号的均值相当于一个直流分量,使得信号在零频率处出现一个冲击函数,直接影响到
附近的谱线质量。
15.趋势项是样本记录中周期大于记录长度的频率成分,可能是温度、环境等因素引起的慢
变的趋势,会造成相关分析及功率谱的畸变,可采用多项式拟合方法进行剔除。
16.振动烈度(速度的有效值):振动速度的均方根值,即振动速度的有效值,反映了包含
各次谐波能量的总振动能量的大小。
17.时域分析:有量纲参数:均值、峰值、有效值、标准差。
18.无量纲参数:峰值指标、脉冲指标、波形指标、峭度指标、裕度指标。
19.有量纲参数指标不仅与机器的状态有关,且与机器的运动参数如转速、载荷有关。
20.无量纲参数指标与机器的运动条件无关,只依赖于概率密度函数的形状。
21.峭度指标:可以敏感捕捉到信号中的冲击成分。
掸族22.经典频谱分析是非参数、线性估计方法,理论基础是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3.现代频谱分析是非线性参数估计方法,以随即过程参数模型的参数估计为基础。
24.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思想:将信号分解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连续正弦波的叠加。
25.通过对不同频率的正弦函数的匹配,“扫描”出原始信号中的周期成分。dat文件
26.细化频谱分析的三步骤:1、移频—将高频信号变换为低频信号2、对新过程进行低通
滤波3、重采样+反移频
27.倒频谱是自功率谱对数的傅里叶逆变换,可以将输入信号与传递函数区分开来,便于识
别;可以分解和识别故障频率、分析和诊断产生故障的与原因。
28.高倒频率,表示频谱图上的快速波动和密集谐频;低倒频率,表示频谱图上的缓慢波动
和疏散谐频。
29.非稳态信号:统计特性随时间变化的信号,显著特点是频率结构随时间变化。
30.傅里叶变换是一种整体变换,作为频域表示的功率谱并不能告诉我们其中频率分量出现
在什么时候及其变化情况。频率分辨率在信号的低频段和高频段是不变的。不具有局部分析能力。
31.STFT(短时傅里叶变换),当时域窗口宽度减小时,时间分辨率提高,频率分辨率下降;
当时域窗口宽度增加时,频率分辨率提高,时间分辨率下降。
32.STFT窗函数确定后,时频分辨率就确定了,若要改变分辨率,就必须重新选择窗函数。
33.信号波形变换剧烈时,主频是高频,要求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而信号变化平缓时,主
要是低频,要求有较高的频率分辨率。
34.小波变换(WT)的实质是以基函数的形式将信号分解到不同的频带中。
35.小波变换,时宽减小(频宽增大),高频处,时间分辨率高,频率分辨率低;时宽增大,
低频处,时间分辨率低,频率分辨率高。具有自适应窗的性质。
36.小波包能量分析中除正弦能量外,还包括非平稳、非线性振动的能量。
37.WVD(双线性时频分布)具有实值性、对称性、时-频移不变性和时-频边缘特性等重
要性质,分布存在交叉项问题。
38.Cohen类时频分布通过核函数来抑制交叉项的影响。
39.EMD先分解出高频成分。基本模式分量IMF。
40.基本模式分量f(t)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41.在整个数据序列中,极值点的数量Ne(包括极大值点和极小值点)与过零点的数
量Nz必须相等,或最多相差不多于1个,即
(Nz-1)≤Ne≤(Nz+1)
42.在任一时间点ti上,信号局部极大值确定的上包络线fmax(t)和局部极小值确定
的下包络线fmin(t)的均值为零,即
[fmax(t)+fmin(t)]/2=0
43.
无间歇性影响(不能很好的将高、低频分开)
44.进行EMD分解时样条差值时,如果数据的两个端点不是局部极值点,就会在样条差值时产生数据的拟合误差,误差不断的积累和传递,后面的基本模式分量的端点误差会越来越大,而且误差会由端点处向内逐渐传播,严重时会使分解的数据失去意义。
45.端点效应的处理:基于信号延拓的端点效应处理方法;改进的停止准则方法;基于预先函数窗的端点效应处理方法。
46.HHT变换的特点:能分析非线性非平稳信号,FT只能分析线性平稳信号,WT在实际算法中只能分析线性非平稳信号;具有完全自适应性;不受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制约——适合突变信号;瞬时频率是局部性的,FT的频率是全局性的,WT的频率是区域性的。
47.LMD(局部均值分解)可以自适应地将任何一个复杂信号分解为若干个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PF分量之和,PF分量为一个包络信号与一个纯调频信号的乘积,从而获得原始信号完整的时频分布。
48.包络信号就是PF分量的瞬时幅值,纯调频信号可以求出瞬时频率,进一步讲PF分量的瞬时频率和瞬时幅值组合,便可以得到原始信号完整的时频分布。
49.LMD与EMD的相同点:都是将一个复杂的非平稳信号自适应地分解成有限个具有物理意义的平稳的单分量信号;分解顺序也都是从高频至低频,直至残余分量为一个单调函数后分解结束,分解过程中都要牵涉极值点的问题,因此都存在端点效应问题。
50.不同点:平均包络函数的产生方法不同:在EMD方法中是通过三次样条函数分别拟合局部极大值点与局部极小值点形成上、下包络线,而上、下包络线的平均值即为平均包络函数,而在LMD方法中
是通过不断平滑信号相邻局部极值点的平均值来获得平均包络函数(局部均值函数)的;求IMF分量与PF分量的迭代过程不同:在EMD方法中是通过不断地减去平均包络函数即去掉低频成分,然后判断剩余信号是否满足IMF条件的迭代过程来得到IMF分量的,在LMD方法中是通过不断地除以包络估计函数也即解调,获得纯调频信号后再将包络信号与纯调频信号相乘的迭代过程来获得PF分量的;求瞬时幅值与瞬时频率的差别:在EMD方法中是对每个IMF分量进行Hilbert变换后,求出其瞬时幅值与瞬时频率的。LMD中由PF可直接获得。
51.
52.
53.智能分析方法,是对多源不确定性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54.智能分析方法:模糊控制、神经网络、信息融合、专家系统等。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3:3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55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信号   频率   传感器   振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