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2013~2014)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学生姓名:欧生乐
    级:0831106
    号:2011214349
POECES    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指导教师:浙江省消防条例叶高生聚龙一号
电影白棉花
   

一、总述
在2013年,我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环境,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并且实现了在波动中平稳增长,全年增长速度达到了7.7%。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在增长阶段转换背景下加快发展方
式转变的关键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开始出现向发展新常态转变的积极迹象。但受结构性问题制约,当前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预计全年GDP增长7.6%左右。
    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进入换挡期,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相对稳健的步伐,并且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将继续稳中求进,继续保持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居民消费持续增长,并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改革领域,加快改革步伐。在实施“双稳健”财政、货币政策的同时,坚持稳中求进、以稳促进的思路,努力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经济运行向新常态平稳过渡。
二、中国2013年经济分析
  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略有降低,但企业赢利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工业增速继续下探,但服务业发展动能逐渐增强。制造业投资陷入全面深度调整,但是消费触底后开始稳步回升。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平稳,结构性通胀并未被有效遏制。一般贸易恢复弱势增长,加工贸易趋势性衰落特征更加突出。
(一)回升基础尚不稳固
  首先,重工业回升持续性不强。受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前期持续回升的拉动,煤炭和黑金属采选、钢铁、电力、铁路制造等重工业增速反弹。但是,房地产投资有所回落,CRB综合指数和工业原料指数走低。其次,本次回升未引发库存积极调整。第三,工业企业利润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工业上下游行业间尚未形成良性联动的局面。
(二)结构性矛盾的制约依然突出
  资金配置扭曲,价格高企。房地产市场趋势性分化,风险进一步积累。产能过剩严重,调整进程缓慢。出口竞争力有所下降,国际市场份额缩减。宏观政策效果显现、市场预期改善,是当前经济回升的主要原因。但受需求回升不稳固和结构性矛盾制约,经济运行中风险因素较多,可持续性仍面临挑战。
(三)外部需求低迷与内部需求放缓同时出现
    2013年国际市场需求有所恢复,但仍然较为低迷,中国的出口依然面临困难。从消费需求来看,2013年消费增速也比2012年明显放缓。在两个方面有明显反映:一是消费对经济
的贡献比重降低,投资重新成为拉动经济最重要的动力。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013年显著下滑。
(四)多种因素导致投资增速放缓
    2013年中国主动推动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决定了投资增速放缓的基本态势。2013年的中国经济,比较明显地受到了政府换届的影响。首先是密集甚至剧烈的政府官员换届,其影响持续了2013年的大部分时间。其次,2013年是新的中国领导层的政策准备期。在经过了紧张的准备后,新的中央领导层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推出了规模空前的全面改革计划。在新政府的政策准备期,许多重大政策形势不明朗,使得部分投资出现观望。持续的房地产调控、产业结构调整,也抑制了部分产业的投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投资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仍在上升,足以说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很大,在2013年没有取得结构性的进步。
(五)中国要素成本上升、环境污染加剧已构成经济转型的刚性压力
    各项要素成本——劳动力、土地、环境、水、能源成本等上升,对作为“世界工厂”的中
国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这在劳动力成本方面表现尤为明显。推动工资成本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劳动力紧缺。虽然对于中国劳动力是否短缺还存在争议,但各地普遍出现的招工难则显示,中国劳动力供给的结构和年轻劳动力的选择正在发生变化。这是中国产业转型所面临的刚性压力之一。环境污染这个长期问题在2013年的中国表现得尤为严重。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一直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种现状与中国长期以来不重视甚至放任污染有关,环境污染在大气、水体、土壤等多个领域都极为严重。环境问题之所以在2013年引人注目,是因为时常出现的大面积有毒雾霾已严重影响在中国的日常生活,有时雾霾天气在中国弥漫数百万公里。环境污染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六)实业发展环境继续恶化,资源控制型行业获利明显
    近年来,在中国做实业(尤其是从事制造业)日渐艰难。2007年以来,随着“世界工厂”面临转型和结构调整,再加上国内市场各种成本上升,实体经济面临的压力明显加大。在内外环境演变下,一是内部经营成本不断高企,二是外部竞争加剧和市场恶化,国内市场呈现体系性萎缩。民营经济为了生存只能自我实现非正常转型,大量过去搞实体经济的
民营企业,现在都转身去搞房地产、股票和去了,真正有市场、有技术,还在坚持的民营企业数量已经少而又少。
三、中国2014年经济预测
  稳中求进、改革创新halliday2014年经济工作的核心内容。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表示将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立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的主体地位;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同价同权;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等等。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将深刻影响未来经济发展方向。
(一)内需结构有所改善
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略低于2013年。投资内部结构呈现一定变化,制造业产能过剩降低工业企业投资意愿;开工面积连续两年增速较慢和部分地区销量迟滞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长;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和领域扩大有利于服务业投资提速。消费需求基本稳定,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有所放缓,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而信息消费、社区
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会显示较大潜力,严格公务消费对抑制餐饮等消费的滞后影响基本消失,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左右。
(二)外需拉动作用增强
    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增强,欧元区经济出现改善迹象,日本经济在强力政策刺激下步入复苏轨道,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压力减小,中国对发达国家出口将有所好转。由于新兴经济体增速下滑,贸易保护主义依然严重,大国货币政策和世界贸易投资格局变化方向存在不确定性,出口难有大的改变,国内需求减弱使进口增速难以加快,2014年进出口将增长9%左右,预计贸易顺差略有扩大,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有所增强。
(三)物价温和回升
从工业消费品价格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平稳运行,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大。中国工业产能较大,供大于求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工业品价格基本稳定。从服务价格看,人口结构变化带来低端劳动者工资上涨,推动部分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价格上升。从食品价格看,今年粮食再次增产,粮价稳定,但肉类、蔬菜价格面临一定上涨压力。就业形势较为平稳。
(四)国际经济总体趋稳,我国出口维持相对低速增长
  2014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恢复期,总体态势趋于稳定。债务上限和QE退出将增加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因两党就预算案未达成妥协,使得联邦政府短期停摆。欧盟经济逐步走出低谷。欧盟正逐步走出债务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日本经济刺激效应缩减。新兴经济体相对减速格局仍将维持。美欧经济复苏,将拉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制成品出口国的经济增长,也有助于通过出口渠道促进我国经济企稳,从而带动大宗商品市场复苏,有利于资源出口国的经济增长。
(五)内需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略有下降。一是房地产投资增长将呈回落态势。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将有所下降。三是受终端需求不振、产能过剩及利润偏低等因素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将继续分化。2014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恢复期,总体呈趋稳态势,新兴经济体相对减速格局仍将维持,我国内需增长面临下行压力。
(六)稳增长、促改革、控风险,增强内生动力与活力雨水口
  增长阶段转换和确立新常态的过程,也是政府、企业和居民逐步调整并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持经济运行的基本稳定、守住风险底线。今后一段时间,应继续坚持宏观政策稳定、微观政策放活、社会政策托底的总体思路,稳中求进和以稳促进相结合,在维持总需求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着力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激活、释放市场潜力与活力,积极引导、改善市场预期,有效防范和化解房地产泡沫、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等风险,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动我国经济转型有序平稳进行。
四、总结
    总之,我们一定要全面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牢固树立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扎实的工作,努力保持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一定能够很好的应对和化解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各种矛盾、风险和困难,更好的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提高供给能力,改善供给结构结合起来,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使中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经济较快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1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550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经济   增长   投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