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纺织品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血红蛋白浓度
新中国第一部电影故事片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纺织品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作者:赵璎
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7排队长度期
        要:选取黔东南苗族蜡染工艺为切入点,在大量调研取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基于数字艺术的研究,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出发,针对工艺特性提出相应的数字艺术保护方案,探索能够更有效地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方式,以挖掘和保护其背后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数字媒体艺术;传统手工艺
西游记金蝉脱壳
        近年来,我国许多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作为一种传统视觉文化,在现代多元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如今,黔东南地区苗族的蜡染服饰工艺文化主要以传统的方式保留,受到地理、文化和现代传播媒介的局限影响,其中很多都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广泛的宣传与运用。目前传统手工艺的展示基本停留在对其制作工艺进行拍照、录音、录像等简单的工作层面上,无法全面展示传统手工技艺鲜活的状态,受众也是被动接受信息,缺少主动参与性。为提高传统手工艺的认知度和关注度,需要引入新的展示技术。而
日益成熟的数字媒体技术无疑为传统手工艺的全新展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保护模式,使用先进的数字化手段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发展方向。
        一、少数民族蜡染工艺的文化价值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蜡染,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印花技艺。据《礼记》等文献记载,其出现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据《后汉书》记载,我国西南有夷知染彩纹绣湖南卫视晚间新闻。这说明至少在汉朝,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就基本掌握了织、染、绣等技能。根据实地考察得知,苗族蜡染起源的传说有两种:一是苗祖蚩尤在和黄帝的争斗中,蚩尤被俘虏随后被处以刑法的传说,于是产生了枫液作防染剂的织物染法;另一个传说是苗族人流传着一种用蜡染对苗族铜鼓纹样的拓取,基本和今天人们熟知的印字技法相同,极具艺术特。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5:20: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53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传统   蜡染   工艺   手工艺   保护   文化   物质   传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