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综合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1

法律硕士(综合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1
一、 单选题(总题数:33,分数:66.00)
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上古史料典籍中的“眚”是指()。(2009年单选37)
 A.惯犯
 B.偶犯
 C.故意
 D.过失 
在上古一些史籍中,过失被称为“眚”;故意被称为“非眚”;惯犯被称为“惟终”;偶犯被称为“非
终”。故本题应选D。
3.按照中国古代“准五服以制罪”的刑法原则,相对于侵犯一般人而言,法律对侄子殴打叔父行为的处罚()。(2008年单选40)
 A.更轻
 B.更重 
 C.同等
 D.视情况而定
侄子殴打叔父,属于以卑犯尊,处罚应较凡人为重。本题应选B。
4.下列法典中,首次确立“准五服以制罪”制度的是()。(2012年单选36)
 A.《开元律》
 B.《北魏律》
 C.《晋律》 
 D.《贞观律》
《晋律》首立“准五服以制罪”制度。本题应选C。
5.“重罪十条”罪名正式确立于()。(2012年单选37)
 A.《北齐律》 
 B.《北周律》
 C.《开皇律》
 D.《大业律》
《北齐律》确立“重罪十条”。本题应选A。
6.按唐律规定,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在唐朝管辖的地域内相犯,审判时应依据的法律是()。(2009年单选33)
 A.唐律 
 B.原告所属国法律
 C.被告所属国法律
 D.在当事人所属国法律和唐律中选择其一
《唐律·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即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者,按唐律处罚,实行属地主义原则。故本题应选A。
7.《唐律疏议·贼盗》规定:“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这一规定所体现的唐律定罪量刑的原则是()。(2008年单选34)
 A.合并论罪从重
 B.累犯加重 
 C.共同犯罪加重
 D.盗罪类推
“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是指犯盗罪被判处刑罚以后,又再犯盗罪的,若前后三次所犯的盗罪均应判处徒刑的,则判处流二千里;若前后三次所犯的盗罪均应判处流刑的,则判处绞刑。故该规定体现的是累犯加重原则。
8.按照唐律中有关“共犯罪”的规定,对共同犯罪中从犯的一般处罚标准是()。(2009年单选43)
 A.与首犯同等处罚
 B.减首犯一等处罚 
 C.减首犯二等处罚
 D.减首犯三等处罚
《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共犯罪者,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若家人共犯,止坐尊长;于法不坐者,归罪于其次尊长。侵损于人者,以凡人首从论。即共监临主守为犯,
虽造意,仍以监主为首,凡人以常从论。”其中,“随从者减一等”的规定表明选项B应选。
9.依照唐宋时期法律的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十恶”犯罪中的()。(2008年单选39)
 A.谋大逆
 B.恶逆 
 C.不孝
 D.不睦
一般地,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等尊亲属的行为属于恶逆。本题应选B。谋大逆,是指图谋破坏国家宗庙、皇帝陵寝以及宫殿的行为;不孝,是指控告祖父母、父母,未经祖父母、父母同意私立门户、分异财产,对祖父母、父母供养有缺等不孝行为。不睦,是指谋杀或卖五服(缌麻)以内亲属,殴打或控告丈夫大功以上尊长等行为。
10.汉朝法律中规定的“饮酒”罪中,“”所限定的人数是()。(2008年单选44)
 A.三人以上 
 B.五人以上
 C.八人以上
 D.十人以上
汉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饮,罚金四两。故本题应选A。
11.《唐律·斗讼》中的“六杀”除了谋杀、误杀、故杀、过失杀以外,还包括()。(2011年单选38)
 A.斗杀和戏杀 
 B.贼杀和戏杀
 C.斗杀和情杀
 D.奸杀和劫杀
《唐律》贼盗、斗讼篇中依犯罪人主观意图区分了“六杀”,即“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等。故A项正确。
12.元朝法律规定的幼女罪中,“幼女”的年龄是()。(2009年单选44)
 A.八岁以下新型工业化道路
 B.十岁以下 
 C.十二岁以下
 D.十四岁以下
元朝规定:“凡称幼女,止十岁以下。”据此,本题应选B。
13.比较完整的赎刑制度最早见于()。(2011年单选35)
 A.禹刑
 B.汤刑无锡市机关幼儿园
 C.吕刑 
 D.法经
比较完整的赎刑制度最早见于《吕刑》。
14.西周穆王统治时期制定的具有代表性的法典是()。(2012年单选32)
 A.《九刑》
 B.《汤刑》
 C.《吕刑》 
 D.《禹刑》
周穆王革新政治,命司寇吕侯作《吕刑》。它应是西周中期具有代表性的法典,具体内容不可考。故本题应选C。
15.下列刑罚中,属于秦朝作刑的是()。(2012年单选34)
 A.髡刑
 B.耐刑
盈余公积 C.赀刑
 D.城旦春 
秦朝的作刑,即后世的徒刑。秦朝的作刑,包括城旦舂、鬼薪白粲、隶臣妾、司寇、候等。故本题应选D。
16.在汉文帝十三年的刑制改革中,用以替代黥刑的刑罚是()。(2009年单选42)
 A.笞三百
 B.笞五百
 C.弃市
 D.髡钳城旦春 
文帝十三年,文帝下令刑制改革,把黥刑(墨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即去发颈部系铁圈服苦役五年。故本题应选D。劓刑改为笞三百;斩左趾(砍左脚)改为笞五百,斩右趾改为弃市死刑。景帝继位后,在文帝基础上对肉刑制度作进一步改革。他主持重定律令,将文帝时劓刑笞三百,改为笞二百;斩左趾笞五百,改为笞三百。景帝又颁布《箠令》,规定笞杖尺寸,以竹板制成,削平竹节,以及行刑不得换人等,使得刑制改革向前迈了一大步。
17.宋朝“既杖其脊,又配其人,且刺其面,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的刑罚是()。(2010年单选33)
 A.刺配 
 B.发遣
 C.充军
 D.流刑
刺配是将杖刑、配役、刺面三刑同时施加于一人的复合刑罚,“既杖其脊,又配其人,而且
刺面,是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宋初设此刑之初衷,原为宽待死刑之意,但后逐渐成为滥刑之制,既复活肉刑,又没有配地远近之限,造成恶劣影响。至宋神宗时,有关刺配的编敕条款已达200条,南宋孝宗时更增至500条。故本题应选A。
18.将中央司法机关由廷尉改为大理寺的朝代是()。(2010年单选37)
 A.汉朝
 B.晋朝
 C.北齐 
 D.北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司法机构基本沿用汉制,中央司法机关仍为廷尉。北齐时将其改为大理寺,以大理寺卿和少卿为正副长官,扩大了机构的编制。北周则称秋官大司寇。故本题应选C。
19.清朝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是()。(2012年单选41)
 A.刑部 
 B.大理寺
 C.都察院
 D.宗人府
清朝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是刑部。故本题应选A。
20.清末司法改革后,全国的最高审判机关是()。(2009年单选40)
m序列 A.大理院 
 B.大理寺
 C.法部
 D.刑部
清末司法改革中,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实行审检合署。据此,本题应选A。
荷鲁斯21.“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的司法审判制度发端于()。(2008年单选33)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即“五听”,发端于西周。
22.西周时期对诉讼已经有所区分,其中“以财货相告”称为()。(2010年单选35)
 A.讼 
 B.告
 C.狱
 D.诉
重竞技
西周时期针对诉讼案件的性质,对刑事、民事两类诉讼已有所区分,《周礼·秋官·大司寇》有“以两剂禁民狱”、“以两造禁民讼”的记载,据郑玄注称:“讼,谓以财货相告者”;“狱,谓相告以罪名者”。“狱”与“讼”,因为性质不同,所以处理的方式也有差别。审理民事案件,称为“听讼”;审理刑事案件,叫做“断狱”。故本题应选A。
23.依据秦朝诉讼法律制度,下列选项中属于“非公室告”案件的是()。(2011年单选44)
 A.贼杀伤
 B.盗他人
 C.子告父母,臣妾杀家主
 D.子盗父母,主擅杀、刑、髡其子及臣妾 
秦律把杀伤人、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犯罪称为“公室告”,官府对此必须受理。但是,秦律把“子盗父母,父母擅刑、髡子及奴妾”等引起的诉讼,称为“非公室告”。对“非公室告”,官府不予受理。子女强行告诉的,还要给予处罚。故D项正确。
24.秋冬行刑的制度化始于()。(2011年单选32)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汉代对死刑的执行,实行“秋冬行刑”制度。汉统治者根据“天人感应”理论,规定春、夏不得执行死刑。故C项正确。
25.汉朝建立了由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对囚徒复核审查的制度,以平反冤案,疏理滞狱。这
种制度称为()。(2010年单选40)
 A.读鞫
 B.乞鞫
 C.录囚 
 D.举劾
汉代录囚制度,是指由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囚徒的复核审录,对下级司法机关审判的案件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便平反冤案,疏理滞狱的制度。故本题应选C。 经过审判的各项程序,事无可疑后,法官可依据律令条文规定作出判决,并向被告及其亲属宣读,称为“读鞫”。如果被告及其亲属不服,允许其申请上诉复审,称为“乞鞫”。汉朝起诉形式分两种:一为“告诉”,指当事人或其亲属直接到官府控告;二是“举劾”,指官吏代表国家纠举犯罪。故排除选项A、B、D。
26.下列关于春秋决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2012年单选35)
 A.春秋决狱盛行于西汉文帝、景帝时期 
 B.春秋决狱体现了司法领域中儒家思想向法律的渗透
 C.春秋决狱是指以《春秋》的经义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
 D.春秋决狱是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律儒家化的必然产物
春秋决狱是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律儒家化的必然产物,故属于汉武帝之后的事情,而不可能是汉武帝之前的汉文帝、景帝时期的事情。故选项A错误,应选。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2:35: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534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法律   规定   本题   制度   司法   应选   犯罪   称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