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角下《都柏林人》中的多重隐喻解读与分析

符号学视角下《都柏林人》中的多重隐喻解读与分析tolo
关灵芝作者:张羽 刘凤阁
来源:《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1年第05期
        【摘 要】 《都柏林人》中存在着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隐喻,使得作品内在隐晦,传达也比较困难,创作手法也比较难懂,本文通过对作品中的音乐隐喻、彩隐喻、实物隐喻、符号化人物意象隐喻的具体解读,探索作品的深层内涵所在。
毒素        【关键词】 符号学视角;《都柏林人》;多重隐喻
        【中图分类号】 H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1)05-0067-03
        詹姆斯·乔伊斯是爱尔兰诗人和作家,他的出生地在都柏林,后来碾转于里雅斯特、罗马、巴黎等地,一生颠沛流离,但是他对文学非常热爱,最终成为了文学领域的一代巨匠。所创作的《都柏林人》表现了都柏林中下层人民的生活。《都柏林人》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本文就其中的隐喻进行探析。
摩托罗拉l2        一、《都柏林人》中的音乐隐喻
人民法院组织法
        音乐是一门表达情感的艺术,其能够驾驭人的情感世界,将音乐和文学有效结合,就能够发挥出两者的优势,促进感性和理性的有效结合。詹姆斯·乔伊斯虽然是一名作家,但是他继承了父亲的音乐天赋,接受过一定的音乐训练,并且在相关的比赛中得到过奖项,和朋友在一起时也会进行一些歌唱表演。
        《伊芙琳》和《泥土》是《都柏林人》中的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借助了歌剧来演绎人物的命运。《伊芙琳》的主人公是伊芙琳,她是一个餐馆的女侍者,和年老酗酒、脾气暴躁的父亲一起住在都柏林的一所老旧的房子里。伊芙琳的情郎弗兰克是一个水手,他经常带伊芙琳去听爱尔兰歌唱家和作曲家巴尔夫的歌剧《波西米亚女郎》,并且希望带伊芙琳逃离都柏林到别的地方去开始新的生活,但是在最后的一刻,当轮船马上要起航时,伊芙琳退缩了,她接下来要面临的是都柏林对她一生的囚禁。《泥土》也是《都柏林人》中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玛利亚是一个年长的洗衣工人,在她年轻时需要帮助自己的母亲照顾弟弟们,年纪大了就进入慈善机构的洗衣房,她没有感情的经历。在诸圣日,其在弟弟家聚会时唱了《我梦见住在那里》,这首曲子是歌剧《波西米亚女郎》中的女主人公在回忆时所唱。在演唱歌曲时,为了不让别人笑话她孤苦无依,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她还特地将歌曲中的第二部分关于男女情感的部分省略了。
        歌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在流浪的过程中相爱,两人对爱情非常忠贞,表达了对忠贞爱情的梦想和期望。而小说中的玛利亚渴望爱情但是却始终没有机会遇见爱情,伊芙琳在最后一刻放弃了外出追求自己幸福的机会,而是选择留在都柏林。两位主人公都是善良、渴望爱情的姑娘,她们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却在生活中承担着“母亲”的角,作者采用音乐隐喻的方式,让人们将两位主人公联系在一起,玛利亚的今天也许就是伊芙琳的明天。在这两个故事中,作者采用了一部歌剧将两位女主人公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音乐暗指让小说彼此呼应,结构也更加紧密。
        《都柏林人》中小说的“背叛”主题非常突出,都柏林中的各个角落都存在着背叛,包括对婚姻的背叛和对爱情的背叛。《两个流浪汉》的主人公是两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科利和勒内汉。科利和一个女仆在谈恋爱,并向勒内汉炫耀可以骗财、骗。他们两个人在街头遇到一个弹竖琴的人在演奏《哦,安静吧,莫伊尔》,这是爱尔兰民谣中的一首歌“菲奥努阿拉之歌”。菲奥努阿拉是海神里尔的女儿,她被继母诅咒变成了一只天鹅,遭受磨难长达几百年,而当咒语解除之时菲奥努阿拉已经历经沧桑成为了垂死之人。演奏歌曲中的菲奥努阿拉让人联想到和科利恋爱的女仆,她将自己的金钱和身体都交给了科利,却遭到了爱情的背叛,但是自己却还不知道。《死者》也是《都柏林人》中的一则故事,在圣诞
节的夜晚,加布里埃尔的妻子格雷塔听到了《奥格瑞姆的姑娘》这首歌曲,就想起了自己以前的情人,她的情人为了见到心上人格雷塔在病中冒雨唱歌。《奥格瑞姆的姑娘》是爱尔兰的歌谣,讲述的是一位农家女被勋爵引诱怀孕被抛弃的事情,农家女生下孩子之后抱着孩子到勋爵家求助,又被勋爵的母亲骗开,导致农家女投海自尽。她的情人知道真相之后赶到海边,但是只看到少女和孩子淹死的状况。格雷塔听到歌曲之后沉浸在往日的回忆中,热泪盈眶,听着这首歌曲她想起了情人病中冒雨唱歌的形象。她的昔日情人才是她心中最珍贵的感情,而她和自己的丈夫在精神上并不契合,同床异梦。
        二、《都柏林人》中的彩隐喻
        彩能够烘托气氛、催生心境变化,代表颜的词在文学作品中经常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出现,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能够更有效地表达文字的内容和思想。
        小说《伊芙琳》的主人公在母亲去世之后在家中扮演着“母亲”的角,因为她的父亲重男轻女,所以她要肩负起照顾弟弟的责任,并且在钱财上被父亲刻薄对待,长期受到父母的暴虐。当她和水手弗兰克相爱之后本来可以和弗兰克一起逃离,远走高飞去追求幸福的生活,到遥远的、陌生的地方去。但是在她即将要逃离时,她退缩了,她逃离时“她瞥见
了巨大的黑船体,停泊在码头的墙边”“码头上挤满了带着棕行李的士兵”,在她的所见中,“黑”和“棕”都会让人产生压抑和焦虑的情绪,使人感到沉重、阴暗。伊芙琳长期受到道德伦理的束缚,压抑和沉重一直伴随着她,所以她很难真正突破和解放自己,在追求自由和自我的最后一刻退缩了。作品中的“她觉得脸苍白发冷……告诉她该做什么”“她迫不得已向他抬起苍白的面孔,像一只孤独无助的动物。”这两个地方都采用“苍白”来描述伊芙琳的面,用白来隐喻她正在挣脱原有的生活禁锢,面对未来表现出惶恐、徘徊的心态。爱尔兰是男权伦理社会,女性在桎梏、压抑的生活模式中变得隐忍、屈服,失去了自我认同的能力和自我意识,最终导致她们的意志和精神陷入瘫痪。
        《公寓》中对多伦先生的外形描写“他发红的胡子三天没刮了……”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活力、热情和吉祥,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则代表的是极端的热情、危险等贬义的文化意义,红常常会让人激进、狂热,让人陷入危机和危险之中,而作品中采用“发红的胡子”来描写多伦先生,暗合了多伦先生的不理智的行為,他被算计、诱惑,让自己陷入危机之中。红还代表了愤怒和羞怯的情绪,多伦先生被要求要娶房东的女儿为妻,面对这样的状况他惶恐、惘然无措,并且非常恼火和急躁,他感觉自己被挟持。他的内心不想结婚,想要自由,但是面对虚伪的感情还是选择屈服和退缩,这也反映了都柏林人的精神麻
痹、思想僵化和情感虚无。
        三、《都柏林人》实物的隐喻
        乔伊斯在《都柏林人》中还借助实物隐喻来暗示情节的发展,助推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小说中,乔伊斯对于很多普通的事物都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借助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让人们产生新的认知。《都柏林人》描写的是中下层人民的生活,通过个体来让人们感受到爱尔兰人在英国殖民统治和天主教这种力量的压制下表现出来的崩溃、堕落,小说中经常会借助书刊、灯等来发挥隐喻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阿拉比》小说的一开头,作者非常细致地描写了泥泞的小巷、阴暗难闻的马厩和荒芜的花园等,这些都是北里奇蒙街的景象,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来表现阴暗的生存环境和沉闷的氛围,这种景物的描写也能够反映出当地的居民慵懒无为和安于现状的精神状态。小说中曼根的形象也被灯光所美化,在灯光下她的身影清晰可见,照出了她脖子的白白曲线,同时也照亮了她在栏杆上的手、下垂的头发和裙子的滚边,使得男孩生出爱慕之情。当男孩要去阿拉比时承诺她要给她带点东西回来,但是在去阿拉比集市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现实的环境和困难与他的梦想形成强烈的对比。当他来到阿拉比集市之后,他看到几乎所有的
货摊都关闭了,大厅也有很多地方变得黑乎乎的,当他要离开的时候大厅的灯全都灭了,此时的大厅完全陷入了黑暗,而男孩在黑暗中凝视,此时他是愤怒和痛苦的。
        男孩的爱情是神圣而美好的,是在灯光的映衬下萌芽的,这对于男孩来说无疑是在原本无聊和单调的日子中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并且对浪漫充满了希望和幻想。可是当他来到自己非常向往的阿拉比这一神秘殿堂时,等待他的是静寂、冷漠、低俗,这和他心中的向往相差非常大,他心中的希望之灯和理想之灯都熄灭了,此时的他只能在黑暗中愤怒和痛苦。作者在小说中借助灯光来烘托当时的社会现象,就像男孩一样,都柏林人渴望和向往美好的生活,想要逃离,但是面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却又无能为力,人们在现实的打击中慢慢迷失了自己,变得自怜自艾,最终只能颓废、苟且生存。
        小说《一次遭遇》中借用书籍来隐喻和象征。小说中的孩子们顽皮不驯,但是却对乔·狄龙收藏的旧杂志非常着迷,每天下午放学之后都沉迷于打仗游戏中。小说中的主人公认为这些文学作品的内容虽然和自己的天性相差比较远,但是这些文学作品却打开了逃避之门,让主人公对外面更加广阔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但是这些杂志在学校的神父看来却是肮脏、破烂的东西,并认为写这种东西的人
也是卑鄙的人。孩子们和神父对杂志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神父代表的是宗教,而孩子们对杂志的态度则反映了孩子们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认为宗教会遏制人性、束缚心灵。主人公和另外一个男孩子后来开启了逃学冒险的路程,但是他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原本向往和憧憬的自由、刺激的探险经验成为了让自己内心不安和慌乱的梦魇,体现了由成人主宰的精神物化和虚无的世界。
丽绿刺蛾
        四、《都柏林人》符号化人物意象的隐喻
        从表面上来看乔伊斯在《都柏林人》中都是描写的个体,这些个体的形象非常生动,通过这些个体形象来传递个体的感受、体验和思想。但是在文学作品中,每一个个体的刻画都是为了隐喻体的精神状况和思想状况,《都柏林人》也是一样,作者通过个体形象的刻画来隐喻爱尔兰人体的精神状况和思想状况。比如《泥土》中的主人公玛利亚,她是社会最底层的洗衣房的女工,日常生活非常琐碎和简单,并且很无味、乏味,她的社交圈非常狭小,但是她的内心却对爱情和亲情充满渴望。乔是玛利亚一手带大的,她非常关心乔和家人的种种。玛利亚还非常渴望和向往爱情,但是却只能顾影自怜。在小说的结尾处,她在歌唱中显示出了她对财富和社会名望的渴望和憧憬,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实
现。玛利亚生活在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中,她在宗教和世俗的压迫下失去自我、逃避现实。作者塑造的玛利亚的形揭露了爱尔兰社会人们的生存状态,大多数人都保守、精神空虚,缺少改变和觉悟,最终慢慢走向死亡。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4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488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隐喻   小说   爱情   音乐   生活   主人公   精神   玛利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