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柏林人

瘫痪到顿悟
                -浅议《都柏林人》的交织主题
摘要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通过讲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都柏林人的故事,向人们展现了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爱尔兰社会。作者首先要揭露的是瘫痪的主题,这一主题贯穿每个故事,是当时爱尔兰社会的主调,但作者并未因此而完全失去对祖国和人民的希望,他意图用小说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实现精神上的顿悟,这也是小说集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本文从两个交织的主题入手,探讨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
超声波料位计关键词:都柏林人;瘫痪;顿悟酒店营销太污
Abstract: Dubliners is a collection of short novels written by the famous Irish writer, James Joyce. The stories in the collection clearly illustrate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and different careers. 功能性食品论文The two themes of the stories are paralysis and epiphany. The author wants to draw peoples attention and thought on peoples paralysis, which is the main tune of the Irish socie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author this still keep hope on his country and people. S
o the theme of epiphany appears here and there in the novel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wo themes and the authors complicated emotion with his country and nation.
Key words: Dubliners; paralysis; epiphany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和代表,他的象征主义和“意识流”对世界文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乔伊斯一生都致力于长篇小说和戏剧,《都柏林人》是他唯一的一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是乔伊斯的早期作品,小说以都柏林为背景以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成功地再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殖民下的爱尔兰社会。
通过《都柏林人》这部小书,乔伊斯想要描绘出爱尔兰人和他们的生活。乔伊斯1882年出生于爱尔兰,到1912年他离开爱尔兰的这漫长岁月里,他怀揣一颗爱国心,从未停止过对祖国的关注和对爱尔兰人民的思考,深切期盼着爱尔兰民族的独立。然而,当时的爱尔兰,一面处于英帝国的殖民统治,一面仍处于罗马天主教的巨大影响,在乔伊斯看来,正是这双重势力导致了爱尔兰的落后与卑微。而更让他失望的是爱尔兰人的冷漠和自我压抑。他急切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写作来改变爱尔兰人看待自己的方式。在《都柏林人》一书
中,乔伊斯通过刻画各个阶层的都柏林人,以揭露都柏林人及其生活的瘫痪;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可看出,他并没有对他的国家和民族完全失去希望,在书中我们仍然能不时地看到都柏林人的顿悟。
《都伯林人》的瘫痪主题
乔伊斯在《都柏林人》中将十五个故事按照四个阶段,即“童年、青少年、成年和社会生活”的顺序展开叙述。作者对这些故事作了精心的安排,描绘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的瘫痪状态,由此反映出当时都柏林人的瘫痪已深深地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本文将通过以下两个角度来分析都柏林人的瘫痪:人物的瘫痪和社会生活的瘫痪。
《都柏林人》中的故事主人公们都是深陷孤独和空虚,生活在绝望中,无法到人生的价值。他们似乎都已经习惯于忍受压迫,早已失去了逃离压抑状态的勇气。《伊芙琳》中的主人公,十九岁的伊芙琳早已厌倦了她无趣的生活,渴望着逃离专制的父亲的的控制,离开乏味沉闷的家庭,一心向往着新生活。终于有一天,她遇到了来自异国他乡的水手弗兰克,从他那儿了解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她爱上了他,决定跟着他离开家乡,前往遥远的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但是最终伊芙琳却没有勇气去奔赴新生活,她已经习惯于这种麻痹
的状态。她想起了她的母亲,想起自己成对母亲许诺一定会尽力维持这个家。同时,她也对即将面对的未知生活感到担忧。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只能“祈求上帝指点迷津,告诉她该做什么”。(38)她曾经多么期盼新生活,沐浴着爱,享受着幸福。但是在最后时刻,她犹豫了,放弃了,逃离了那艘开往希望的船,留在了岸上,留在了她原来的生活中。“她迫不得已地向他抬起苍白的面孔,像是一只孤独无助的动物。她双眼望着他,没有显示出爱意,也没有显示出惜别之情,仿佛是路人似的。”(39)在这最后一刻的退缩中,伊芙琳的麻痹显露无疑。她短暂的爱情和激情很快就消逝在她愚蠢的坚持和怯懦中。在小说《泥土》中,上了年纪的单身女佣玛利亚,同样是个麻木僵化的人物形象。玛利亚是个心性单纯的温和女人。她也向往着爱情,但从来不曾得到。当有人说她一定会得到戒指时,她“不得不笑笑说,她既不要戒指也不要男人。她笑的时候,灰绿的眼睛中流露出失望的羞涩,鼻子尖几乎要碰到下巴尖了。”(109)在蛋糕店里被问是不是想买结婚蛋糕时,玛利亚羞红了脸,尴尬地冲着对方微笑。在乔·唐奈利家中参加万圣节前夕聚会,大家玩起了传统的游戏:被蒙上眼睛去摸装了不同东西的碟子。玛利亚先摸到的是盛着一小堆湿土的碟子,然后是一本圣经。土是不详的预兆,象征着“早死”。乔伊斯以泥土作为小说的题目,旨在揭示玛利亚平淡无奇的生活已成一潭死水。而玛利亚摸到泥土后并没有被拿掉布条,
暗示着她深陷麻木而不自知。在后来乔让玛利亚给大家唱歌时,玛利亚唱起了《我梦见自己住在》,把第一段唱了两遍,那是一段描述美丽的住所,幸福的婚姻和爱情的歌词。她无限向往,却在现实的挫败感中盲目地体会着乏味和孤单。
    《都柏林人》中的瘫痪还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时的爱尔兰处在英帝国的控制下,无法摆脱其从属地位,国家孤立封闭,民族缺乏希望和活力。外面世界的瞬息万变丝毫未能影响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在爱尔兰,宗教仍然主导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扼杀着人们的希望和追求。在《委员会办公室里的常青节》,作者讲述了几个摇摆不定的爱尔兰政客在民族党委员会办公室里为选举而争论不休的故事。事件发生在常青节,是为纪念爱尔兰民族运动领袖帕奈尔逝世的日子。在帕奈尔逝世后的三十年里,爱尔兰的民族运动几乎毫无进展。在故事接近尾声时,乔伊斯安排故事中人物海恩斯朗诵了他在1891年所写的纪念帕奈尔的诗,实则讽刺了故事中的伪帕奈尔追随者们,那些在利用爱尔兰民族运动为自己谋利的人,如奥康纳先生、亨奇先生之流。这个故事反映出爱尔兰政治生活的严重瘫痪状态,充斥着黑暗和腐败。在《圣恩》中,主人公柯南先生在酒吧里喝醉后从楼梯摔下来晕迷,在一个青年人的帮助下苏醒,之后由朋友鲍尔先生送回家。鲍尔先生说服他去参加他们的“四人共舞”,去教堂“一起去把壶好好洗洗”(186),即劝说他去参加天主教的静
修,也就是忏悔仪式。然而,柯南先生为何在酒吧昏迷,又因何原因要去忏悔,他自己也无法交代和思考清楚,在朋友的大力劝说下,他最终同意加入静修。但讽刺的是,对柯南进行劝说的朋友在大加赞赏天主教时却犯了很多错误。这一切都可看出爱尔兰人的宗教信仰上的盲目跟随和宗教生活的混沌麻木。此外,小说中的珀顿神父作为宗教要人,却为了迎合大众观点而故意曲解《圣经》中的经文,这使得罗马天主教显得异常虚伪和难以信任。
《都柏林人》的精神顿悟
乔伊斯曾经对《都柏林人》的出版商这样说过:“我确信如果你不让爱尔兰人通过我这磨得光亮的镜子看一看他们自己,那就是在阻碍爱尔兰的文明进程”。(Eric Bulson, 2008.8: P33)他想通过让都柏林人克服自我压抑的状态,改变他们看待自我的方式,从而唤醒整个爱尔兰民族。在他的小说中,主人公们总是经受了许多折磨和幻想的破灭,在某一刻出现瞬间的顿悟。
小说《阿拉比》中的男孩,描述了他家所住的街道。在他的记忆里,他家的房子因为之前死过房客而散发着死亡的气息,房间到处是霉味,房子后面的花园是荒芜昏暗潮湿的,马
厩是阴暗难闻的。在他的世界里,唯有曼根的是一抹亮丽的彩。有一天,曼根的问男孩是否打算去阿拉比-都柏林的一处集市,她说自己不能去。于是男孩便答应会去集市给她带礼物回来。阿拉比在他的幻想中成了圣地,因为那是他追求初恋的地方。那原本应该是一次浪漫神秘之旅。但是他姑父到晚上九点才回来给他车费,火车让他经历了难以忍受的延误。当他到达阿拉比的时候,差不多所有的货摊都已关闭,大厅的一半都是黑乎乎的。他看到两位年轻男士在跟一个年轻女郎用英国口音说话。他还发现自己手上的钱根本不够给曼根捎点什么回去。他来阿拉比之路是如此艰辛,但是在阿拉比集市看到的一切又完全不是想象中的样子。在大厅灭灯后完全黑下来的时候,男孩忽然有了一种自我认识:“抬头向黑暗中凝视,我看见自己成了一个被虚荣心驱使和嘲弄的动物;于是我的双眼燃烧起痛苦和愤怒。”(32)故事结尾处男孩产生了顿悟,他知道自己对曼根的迷恋和对阿拉比集市的向往都是徒劳的。追求幸福和实现愿望对都柏林而言遥远的。但是仅此而已。“叙述者心情的变化使小说在顿悟的那一刻结束,但却不是积极的顿悟。叙述者没有重新审视自己而是简单地选择了放弃”。(张冰梅:87)
在小说《伊芙琳》中,主人公曾经“蓦然惊恐地站了起来。逃!她必须逃走!弗兰克会救她。他会给她新的生活,也许还会给她爱情。而她需要生活。为什么她不应该幸福?她有权利获
得幸福。”(38)伊芙琳也有过顿悟,明白自己应该从垂死的生活中挣脱出来。但是她的冲动不够强烈,不足以让她有勇气去获得重生。
最后一个故事《死者》集中体现了小说集精神顿悟的主题。故事的高潮发生在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参加舞会之后。他的妻子在倾听一首古老的爱尔兰歌曲《奥芙里姆的少女》时想起了一个曾经深爱过她的男孩,那个男孩因大冷天在窗外等她而死。加布里埃尔在听了这个故事后对这种暧昧产生了朦朦胧胧的恐惧。他觉得自己从未对任何女人有那样的感情,但他知道,这样一种感情一定是爱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他的灵魂已经接近了那个居住着大量死者的领域。他意识到他们扑朔迷离、忽隐忽现的存在,但却不能理解。他自己本身也在逐渐消失到一个灰的无形世界:这个实在的世界本身,这些死者曾一度在这里养育生息的世界,正在渐渐消解和缩小。(261-262) 我们可以看出加布里埃尔从对一个死去的男孩的回忆中领悟到短暂却充满激情的人生比悠长却毫无激情的人生要更具意义海森堡他审视自己的角度已不再只限于对生与死的轮回的思考,而是将个人与爱尔兰整个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关注爱尔兰民族在更广阔世界中的位置。(Eric Bulson, 2008.8: P46, 47) 他走进了一个生者与死者共存的世界,活着的人失去了生气与灵魂,而死去的人因为曾经真正的感情而活在别人的心中。“整个爱尔兰都在下雪雪花穿过宇宙轻轻地落下,就像他们的结局似的,落到所有
的生者和死者身上。(262) 雪花覆盖了整个爱尔兰,覆盖了所有生与死的人,冻结了这个瘫痪的国家和人民,兴许可以期待这个社会的重生。
总结:《都柏林人》不是一部简单拼接的短篇小说集。事实上,乔伊斯写下的这十五个故事意在展现一幅形形都柏林人的社会生活画面。各个角度都显露了瘫痪的主题,人如此,社会生活亦然。而另一方面,小说中那些深陷瘫痪的主角们,又总是会在某些时刻表现出精神上的顿悟。正是这些不经意间的顿悟让读者看到了希望:爱尔兰人已隐约意识到了自己的瘫痪状态。
参考文献
[1] Eric Bulson. 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James Joyce[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2] 唐小玲.《都柏林人》的“顿悟”手法解读[J]. 今日科苑,2009.7.(14):190
[3] 杨洋. 论《都柏林人》中的“精神顿悟”[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6. (3):64-65.
[4] 詹姆斯·乔伊斯 著;王逢振 译《都柏林人》[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双修正
[5] 詹姆斯·乔伊斯 著;张冰梅 译《哈佛蓝星双语名著导读:都柏林人》[M].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8.1.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52: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488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活   故事   瘫痪   玛利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